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致富信息 农业技术 农产品价格 农业搜索 网站地图

枇杷第一村 声名远扬

发布时间:2007-11-14  来源:广西智能农业信息网
摘要:时下,正是枇杷采摘旺季。2月28日早,笔者慕名来到素有“云霄枇杷第一村”之称的云陵镇下城村采访。只见田间地头、公路两旁一篮篮、一筐筐黄澄澄、香喷喷的“早钟六号”枇杷诱惑得人馋涎欲滴,五六部东风牌大卡车满载分级包装的枇杷,正准备运往广州、汕头等地销售,
  时下,正是枇杷采摘旺季。2月28日早,笔者慕名来到素有“云霄枇杷第一村”之称的云陵镇下城村采访。只见田间地头、公路两旁一篮篮、一筐筐黄澄澄、香喷喷的“早钟六号”枇杷诱惑得人馋涎欲滴,五六部东风牌大卡车满载分级包装的枇杷,正准备运往广州、汕头等地销售,到处是一派丰收繁忙的景象。  

  下城村位于云霄县城东北,距城关约六公里,东、南、北三面环山,国道324线在西边与该村擦肩而过,这里宜果山地多、交通便利。全村总农户213户,人口911人,家家户户都种枇杷,平均每户600株。村里年近七旬的方喜农老人告诉我们,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后,下城村村民便开始上山开荒种果,主要是在菠萝旁边套种一些杂果,像龙眼、荔枝、杨桃、枇杷、蜜柚、柑桔等等,可以说应有尽有,可就是不具特色。到了九十年代初,稍有规模的当家水果有枇杷、荔枝、龙眼等,其中枇杷数量最多,占50%多。可是,由于品种老化,粗放经营,产量并不高。直到90年代中后期,下城村引进高优枇杷品种“早钟六号”,推行科学化的管理,枇杷生产飞速发展,“枇杷第一村”才逐渐声名远扬。  

  这几年,下城枇杷成为农民致富的“黄金果”。五年来,全村村民年枇杷总收入都在500万元以上,村民人均纯收入从5年前的2200元增加到4000元以上,百分之九十多的农户住进了新房……  

  村干部老朱介绍说,不断地进行品种改良是下城枇杷长盛不衰的关键,而在枇杷种植管理上运用先进的技术和经验,则是村民们确保下城枇杷连续几年获得丰收的“秘诀”。  

  采访中,我们得知,“早钟六号”品种引进来后,这里的村民为确保枇杷的品质,经常邀请果树改良专家到实地开展枇杷营养诊断,积极学习先进的管理技术和促枇杷果早熟的生产经验,推广果实套袋,科学配方施肥,加强对枇杷病虫害的防治。针对季节性缺水,他们还自筹资金100多万元,采用山塘坝蓄水蓄水池地下塑料管道固定出水口的工程建设模式,通过自然山坡面集流,山沟、山涧引水等方式,对1000多亩的枇杷进行节水灌溉,使果树用水得到充分保障,有效确保了枇杷的品质,也使这里出产的枇杷一直保持较高的价位。同时,具有生意头脑的下城村民还把下城枇杷打入汕头、深圳等地市场,全村百分之九十的枇杷外销。枇杷采摘的旺季,尤其是最高峰的15天中,每天平均有5车枇杷外运。
打印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