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致富信息 农业技术 农产品价格 农业搜索 网站地图

彭小建的生意愿者上钩

发布时间:2007-09-11  来源:CCTV.COM
摘要:这里是武汉市东西湖区府河边上的一个休闲农庄。2007年7月21号,这一天的最高气温是38摄氏度,可在这里一些人却在闷热的池塘边自得其乐。 游客1:饵料都不同,看见没有,它在动,一丢下去鱼就抢。 游客2:感觉有些紧张。 游客3:我上次一个人就钓上来20
  这里是武汉市东西湖区府河边上的一个休闲农庄。2007年7月21号,这一天的最高气温是38摄氏度,可在这里一些人却在闷热的池塘边自得其乐。

  游客1:“饵料都不同,看见没有,它在动,一丢下去鱼就抢。”

  游客2:“感觉有些紧张。”

  游客3:“我上次一个人就钓上来20多条。”

  游客4:“5分钟。”

  记者:“5分钟就钓上来一条。”

  钓鱼其实是个技术活,可是在这个农庄里面,就连不擅长钓鱼的人也能满载而归。

  彭小建:“它的嘴这么大,鱼饵在它眼前一晃,它马上就夺下吞到胃里。”

  游客们钓起来的这些凶猛的鱼叫鳜鱼。这是一种比较高档的淡水鱼了。让这些游客感到更好玩的是,在这里钓鱼,一般鱼杆上必备的鱼漂成了可有可无的东西。

  游客:“钓鲫鱼就要看鱼漂,钓这种鱼就不需要鱼漂。”

  记者:“那你能感觉出它上钩了吗?”

  游客:“可以呀,钓鲫鱼要看鱼漂,如果鱼漂送上来了,再拉下去就是鱼真的上了钩,像这种鱼只要有个手感就可以了。”

  这个农庄的男主人叫彭小建,他的农庄是武汉市搞鳜鱼垂钓的第一家。来这里的客人就是冲着钓鳜鱼来的。

  彭小建:“一天最多能钓个800到1000斤。”

  每天钓的鱼可以让彭小建有3万多元的收入。游客们钓得高兴,彭小建赚得开心,就是这种鳜鱼垂钓项目为他带来了500万的财富。六年前,彭小建在府河边承包了100亩地养殖桂鱼。2001年,彭小建得知东西湖区被规划成了武汉市的休闲旅游区,他也想利用渔场的资源搞个休闲项目,但是做什么,怎么做他是一无所知。

  彭小建:“我刚开始就到武汉市的几个农庄转了一下,武汉市几个大的农庄,钓鱼台。”

  彭小健一连跑了武汉的很多休闲农庄。越跑他的心里越没有底气。在这些农庄里面,用于垂钓的都是四大家鱼,根本没有钓鳜鱼的。

  到底是继续养鳜鱼还是把鳜鱼卖了再养四大家鱼。看着自己满池的鳜鱼,彭小健有点不知如何是好。2001年五月的一天,彭小建儿子的发现让他看到了希望。

  彭小建:“当时是我儿子五一放长假的时候,小孩子回来想钓鱼好玩,钓了半天钓了一些小鱼他就觉得不好玩了,他就把小鱼放到我的养桂鱼池塘里面,甩到那边不管了,到了我们晚上收杆子的时候,就发现上面挂着一条鳜鱼了。”

  湖北作为千湖之省,水产养殖十分发达,钓鱼也是很多人休闲娱乐的爱好。儿子的发现让彭小建找到了鳜鱼的出路。他贷款8万,加上自己的积蓄,总共投资100多万,建了个休闲垂钓农庄。2002年五一,彭小建的农庄开业了,招牌就是鳜鱼垂钓。当时在市场上的鳜鱼价格22元一斤,彭小健的农庄定价是30元。这么贵的鱼有人钓吗?

  彭小建:“贺家敦村的几个客人,具体的名字说不上来,他们当时就来我这个鱼池里钓的,就这个鱼池,他们在里面一钓,钓起鳜鱼他们就觉得好玩。”

  农庄离市区有十几公里,为了吸引游客,彭小建和妻子商量,在武汉市通往农庄的路上设了十几块指路牌,没想到接下来就不断有客人看到这些招牌找上门来了。

  游客1:“鳜鱼一般你钓不到嘛,就这地方能钓,当然感觉就不一样了,旁边钓鱼就是钓草鱼、钓鲤鱼、钓鲫鱼,这里鳜鱼一钓肯定就不一样了。”

  游客2:“慢慢地玩都可以钓,那不像别的鱼钓起来那么复杂,很简单钓这个鱼。”

  记者:“你觉得最好玩的地方在哪儿,钓鳜鱼?”

  游客2:“有说有笑这地方,钓别的鱼要静下心来钓,这边说边玩都可以。”

  钓鳜鱼给了游客不一样的感受,开业短短两个月,彭小建的小院就繁忙起来。就连一些不会钓鱼的顾客也到这里钓鱼来了。

  红星大队副队长 彭晓斌:“那车子,他要请专门,专职的保安来调度车子,车子从你们来的这条路上都是停着车子,包括这个前面,你看这个上面全部都是搭的遮阳棚,全部都停小车,游人来都要从100米外走进来,车子不能进来,那你要是早晨8点钟不来,就没有位置了。”

  记者:“你们当时鳜鱼能卖多少钱一斤?”

  彭晓斌:“我们当时在市场上鳜鱼就一斤只能卖20元多点吧,22元、23元,好的时候能卖到25元,就是这个价格。”

  记者:“当时垂钓的价格呢?”

  彭小剑:“垂钓的价格一般情况下,最低的就在30元一斤,市场价格好一点就是35元,甚至最高的时候达到40元。”

  高峰的时候一天有200多人来钓鱼,能钓上来1000多斤鳜鱼。三个月的时间,彭小建就挣了20多万元。这时彭小建观察到客人钓鱼时有一种心理。

  游客:“就是钓起来的那一下很有成就感,但是坐的时间太长了。”

  记者:“对呀,就是坐得时间长了才会有成就感。”

  游客:“但是,时间要有一个限度,太长了也不行。”

  虽然钓桂鱼相对容易,但还是有客人觉得钓得少不过瘾,怎么才能让客人过足钓鳜鱼的瘾呢?

  彭小建:“我们就提前两天把水一换,换新水,让它氧气充足,让水里面有充足的氧,鳜鱼就容易咬钩,容易吃鱼饵,再一个就是提前两天把它饿着,礼拜三就把它饿起来,不给它食吃。再有就是把养殖密度放大一点,像你这么大的池里有多少斤鱼啊,一般情况下放得多的时候2000多斤,正常情况下这么大面积可以养多少鳜鱼?一般这么大面积只能放七八百斤吧。”

  而对于游客来讲,钓鱼与在菜市场买鱼不同,以前买鱼是论斤买,到了鱼池边,比的就是谁钓的鱼多,谁钓得鱼大。

  彭小建:“有的一个人基本上可以钓一圆篓子,一般的情况下,最少也要钓半篓子,钓三四十斤,钓的好就钓六七十斤鱼,肯定有很多人,有的是好奇,但是肯定有蛮多人都羡慕的,有的是比如说有些人还有嫉妒的,他的生意那么好,那么红火,一天能够钓1000多斤的鳜鱼。”

  钓鱼的生意红火,彭小建不断的增加养殖量,到2004年7月,彭小建用来钓鱼的20亩池塘里有两万斤鳜鱼了。

  彭小建:“心情基本上都是很高兴的,因为我们的生意是一天比一天好,所以说我们以前欠下的债务啊,什么搞垂钓新的投入啊,那些资金,现在那个经营状况呢,那很快就会收回来。”

  夫妻俩对即将到来的“十一”黄金周充满了期待。

  而就在这时彭小建突然发现鱼有点反常。

  彭小建:“那些鱼基本都在水面上游,再一个身上没有颜色。”

  钓鱼池里出现死鱼是很正常的,大部分都是脱了钩的鱼。但这次出现的状况有些不同,彭小建夫妻俩按照经验,赶紧向池里洒鱼药。

  彭小建的妻子 李春香:“三天下一回药,三天下一回药也下不好,下不好最后还是死了,下多了,药下多了,鱼池里就中毒了,越下越坏。”

  鱼药花了一万多,但还是没能阻止鱼病的漫延。

  彭小建:“当时鱼死得比较多,我们自己心情也不好,也怕别人看见了笑话,所以我每天早点起来,怕它旁边的那些农户,我们养鳜鱼,想赚钱,结果出现了这种问题。”

  短短半个月,2万斤鳜鱼几乎死光了,损失达到50万元。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鳜鱼死亡?后来彭小建请来专家调查,才发现问题就出在那些渔杆上面。

  彭小建:“钓鱼的客人在其它的池塘里钓过鱼,他带来的渔杆上面一般都有病毒,几天、半个月以内细菌很难死亡的。”

  钓鱼池里没了鱼,彭小建的农庄也只能停业了,他的遭遇引起了柏泉农场领导的注意,对于这个在当地第一个搞休闲服务的致富典型,农场决定拉他一把。

  武汉市东西湖区柏泉农场 场长 张传明:“在资金上,他遇到了困难,农场就要通过上级有关部门,给他贷款35万,帮助他解决了资金困难的问题。”

  有了资金,还是没有鳜鱼,如果自己重新再养鳜鱼的话至少需要一年时间。

  彭小建决定找周围的养殖户买鱼。张满英是第一个卖给他鳜鱼的养殖户。

  鳜鱼养殖户 张满英:“我们的鱼只要喂成了就直接销给他,鱼它有大有小,我们只要是喂成了,打个电话跟他联系,叫他下来转一下,随时随地都可以销给他。”

  从此,彭小建的鳜鱼80%都从农户那收,而且规格不分大小他全都要,综合价格比市面上也要高。

  记者:“一共卖给他多少鱼了?”

  张满英:“一共累计算的话,每年总是有2000多斤鱼,累计上要上万斤了。”

  2004年“十一”黄金周,农庄重新开业,彭小建自己制作了100多根鱼杆,规定客人全部要用他提供的鱼杆。现在,彭小建鳜鱼的销量每年达到5万斤。

  来农庄钓鱼的人,一钓就是一天。中午饭都是让彭小健的妻子来做。没想到妻子的乡下家常菜的做法慢慢深受游客的欢迎。

  游客:“每个人两碗稀饭,这个盆子都两盆了还不够 你看到没有,他们还想吃,已经没啦。”

  游客:“干鲢鱼吧,这个菜最好吃,什么鱼?干鲢鱼,虾杂,还有一个菜你没看见,那个菜还好吃,我们吃完了,虾杂呀北京没有,绝对是品牌。”

  游客:“这个叫什么,虾杂,土话叫虾杂。”

  原来在农庄里免费为客人加工鱼,搭配一些农家菜,收点成本费,现在做成了餐饮服务,一年又为农庄增加了几十万的收入。然而钱挣多了,彭小建的妻子却不高兴了。

  彭小建的妻子 李春香:“总是压力也大,负荷也重,人越多越磨人,累死人了,做到晚上下来,胯都拖不动了。”

  尽管妻子有怨言,但是在2006年年底,彭小建又投资了100多万元扩建了餐厅、新建了会议室,他的目标是要挣到1000万。

  彭小建:“我们以前呢,我们一次只能用这样七个台位,我们现在可以一次可以接近是35个台位,再一个我就这个房子的上面有一个中型的会议室,可以容纳六十至八十人的。”

打印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