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致富信息 农业技术 农产品价格 农业搜索 网站地图

把握市场规律才能赢

发布时间:2007-10-30  来源:致富金手指
摘要:牛蒡国际市场行情紧俏,作为江苏省最主要的牛蒡种植出口基地,连云港市的很多农户靠种牛蒡发了财。
        盲目“跟风”要不得  

        2003年,牛蒡国际市场行情紧俏,作为江苏省最主要的牛蒡种植出口基地,连云港市的很多农户靠种牛蒡发了财。可到了2004年,由于牛蒡价格下跌,虽然该市的牛蒡出口量增加了30%,可牛蒡种植户的总收入却减少了近40%。专家分析认为,引起当地牛蒡价格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就是农户盲目跟风种植,大面积扩栽牛蒡,导致供过于求,最终引起“烂市”。  

        2003年,江苏省棉花平均收购价格达到了8元/公斤。看到了种棉的甜头,2004年,很多农户抢着扩种、改种棉花,全省种植面积较上年增加了近15%。可让棉农大失所望的是,当年的棉花价格竟是一路暴跌,最高收购价仅为4元/公斤。  

        前些年,全国蚕丝价格持续走低,“蚕贱伤农”,导致许多地方出现大面积毁桑现象。而到了2003年下半年,全国蚕茧价格飙升,创下1995年以来同期收购价的最高纪录,使得很多当初毁桑种田的养蚕户后悔不迭。  

        时下,有不少农户在选择到底该种植什么品种的时候,常常盲目“跟风”。看着上年市场什么价钱高就种什么,到最后,按照农户自己的话来说,就是:种什么,亏什么。对此,专家的回答是:看上年的市场、种当年的地,农民朋友们看到的只是市场的表面现象,关键是没有把握市场规律。  

        市场规律要明了  

        市场规律的核心是商品价格由供求关系来决定:供不应求,价格上扬;供过于求,价格下跌。价格的波动又会带来供求关系的变化:价格上涨,供给增加;价格下跌,供给减少。同时,供求关系还受其他多种因素的影响,市场价格必然也随之产生波动。商品的价格走势就像是波浪,既不会长久处于峰口浪尖,也不会永远处于低谷点。  

        无锡蚕农张富贵,在前几年蚕价节节下调的时候,坚持养蚕,怎么也不愿意把自己的桑树砍了种蔬菜。按他的话说:大家都毁桑,过两年,蚕产量肯定大幅度减少,蚕价肯定要回升。而桑树砍了,没个三年长不出来,到时候,我想再养蚕可就来不及啦。到了2003年蚕价回升时,因为养蚕数最多,他的获利也是最多。  

        正所谓“价涨必有价落时、价跌必有上涨日”。明白了这一点,农民朋友自然就不会轻易的“跟着上年的价格种当年的地了”。  

        把握市场规律才能赢  

        首先要提高把握市场规律的能力  如今,农产品生产已经由简单的产品生产转变为商品生产。曾经单纯作为生产者的农民朋友们,开始承担起生产者、经营者、销售者的多重角色。面对日渐激烈的市场竞争,农民朋友们要化被动为主动,主动学习市场经营基本知识,通过媒体、网络、跑市场等多种渠道,有意识地收集市场行情信息、了解市场上什么好卖、进一步分析行情走势、算一算哪种农产品的收益高,再不能简单地跟着市场表面价格走,而是要学会按照市场规律组织生产经营。   

        其次,要联合起来闯市场  俗言道:一根筷子易折短,一把筷子难掰断。面对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农户的小规模经营存在着不可克服的弊端,信息不畅、分散经营、零散上市,使得农民朋友常处于弱势,缺乏市场竞争力和自我保护力。要解决这一系列的问题,农民朋友们只有联合起来闯市场,走产业化发展之路。所谓产业化,并不只是简单的指要发展龙头企业、扩大订单生产、促进农业深加工等等。它可以如句容春城葡萄合作社,由葡萄种植大户方继生牵头创办,采取大户+农户的形式;也可以像江苏省邳州市发展银杏产业那样,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还可以如启东永丰蔬菜批发合作社,采取股份制的形式,社员以资金和土地作股份,凭股权证领取股份红利和股息……发展产业化的关键就是要打破以前农户“小而全”的生产方式,联合起来,以集体的优势应对大市场的挑战,提高自身竞争力、增强自我保护力,最终打赢市场竞争之战。  

        第三是要提高质量占领市场  有市场就会有竞争,赢得市场的关键永远是以质取胜,而技术是质量的根本保证。农产品的生产有一定的周期,学习、提高自己的技术也需要一定的过程,就像一些农技推广人员所说的:农户想要从事某些农产品的生产,就该定下心来认真做、好好学,不要因为一时的市场波动而轻易改变。有技术了,有品质了,平均几年下来,还是能赚钱的,正所谓有恒心才能有恒利。农民朋友们在掌握技术的基础上,根据市场规律来选择种养品种,注重农产品质量安全,按照标准化生产,专业化合作经营,就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打印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