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致富信息 农业技术 农产品价格 农产品图片 农民学电脑 农业搜索 农药 网站地图

杜鹃花苹毒蛾的防治

发布时间:2008-01-16  来源:福建农业信息网
摘要:别名纵纹毒蛾、茸毒蛾、苹红尾毒蛾。属鳞翅目毒蛾科。 分布与为害 为害多种果树及杜鹃花、泡桐、榆、紫藤、鸡爪槭等。幼虫主要危害叶片,食量较大。1987-1988年在苏浙豫皖等地大发生,局部地区猖獗成灾。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20毫米,雄蛾翅展35-45

    别名纵纹毒蛾、茸毒蛾、苹红尾毒蛾。属鳞翅目毒蛾科。 分布与为害 为害多种果树及杜鹃花、泡桐、榆、紫藤、鸡爪槭等。幼虫主要危害叶片,食量较大。1987-1988年在苏浙豫皖等地大发生,局部地区猖獗成灾。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20毫米,雄蛾翅展35-45毫米,雌蛾翅展45-60毫米。头胸部灰褐色,触角双栉齿形,触角干灰黄白色,栉齿黄棕色。下唇须米灰色,外侧黑褐色。复眼周围黑色,中间密布黑色和褐色鳞片。 卵:淡褐色,扁球形,中央有一凹陷。 幼虫:体被黄色长毛。体长35-52毫米,头淡黄色,体近圆筒形,绿黄色或淡黄褐色。腹部第一、二和二、三节间背面有宽大绒黑斑。 蛹:黄绿色至淡褐色,背面有较长毛束,腹面光滑。臀棘短圆锥形,末端有许多小钩。蛹化在黄褐色疏丝茧包中,上有幼虫毒毛。 

    发生与危害 苹毒蛾在东北每年发生1代,少数2代,以幼虫越冬。在陇海至长江下游每年发生3代,以蛹越冬,翌年4月中下旬羽化,一代幼虫发生于5月至6月上旬,二代幼虫6月下旬至8月上旬,三代幼虫8月中旬至11月下旬,越冬代蛹期半年左右。成虫羽化当晚即可交尾产卵,每块卵20-300粒。 

    防治方法 1、保护利用天敌; 2、消灭越冬虫源; 3、大发生时用80%晶体敌百虫800倍液、或2.5%敌杀死2000倍液、或80%乐果乳油800倍液喷洒。 

打印 责任编辑:农林

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