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致富信息 农业技术 农产品价格 农产品图片 农民学电脑 农业搜索 农药 网站地图

苜蓿的综合管理技术

发布时间:2010-06-27  来源:山东农业信息网
摘要:苜蓿别名:紫花苜蓿、紫苜蓿。(一)栽培条件温度苜蓿喜温暖半干燥气候,生长最适宜温度在25℃上下。夜间高温对苜蓿生长不利,可使根部的
苜蓿别名:紫花苜蓿、紫苜蓿。

(一)栽培条件

温度

苜蓿喜温暖半干燥气候,生长最适宜温度在25℃上下。夜间高温对苜蓿生长不利,可使根部的贮存物减少,削弱再生力。根在15℃时生长最好,在灌溉条件下,则可耐受较高的温度。苜蓿耐寒性很强,5~6℃即可发芽并能耐受零下5~6℃的寒冷,成长植株能耐零下20~30℃的低温,在雪的覆盖下可耐零下44℃的严寒。
水分

苜蓿是需水较多的植物,每形成1克干物质需水约800克,但因根系发达抗旱能力很强,在年降水量300~800毫米地方均能生长。在温暖干燥而有灌溉条件地方生长极好。年雨量超过1,000毫米地方不适于苜蓿的栽培。夏季多雨、天气湿热,对苜蓿的生长最为不利。

土壤

苜蓿对土壤选择不严,除重粘土、低湿地、强酸强碱外,从粗沙土到轻粘土皆能生长,而以排水良好土层深厚富于钙质土壤生长最好。略能耐酸,以土壤pH6~8宜,成长植株可耐受的土壤含盐量为0.3%。地下水位不宜过高,生长期间最忌积水,连续淹水24~48小时即大量死亡。土壤水分的多少可影响苜蓿饲用品质,水分增多可使苜蓿的酸溶性粗纤维和木质素降低,茎叶干物质消化率提高,而对粗蛋白质含量则无影响。

生长

北方在墒情较好情况下春播后3~4天出苗,幼苗期间生长缓慢,根生长较快,播后30~40天茎长低于10厘米,根长20~50厘米,播后80天茎高50~70厘米,根长100厘米以上,植株开始现蕾开花。秋播迟者不能越冬。夏季高温期间,生长不佳。南方地区夏季高温多雨,越夏率较低。

(二)栽培技术

轮作

一年生谷类作物、中耕作物或根菜类作物后均适于栽种苜蓿。一般轮种苜蓿的年限为2~4年,栽培年限过长不仅产量低,而且根系庞大,翻耕困难。种苜蓿后种小麦,即使不上粪,都可连续三年获得丰收,蛋白质含量也显著增加。

整地

苜蓿种子细小,幼苗较弱,早期生长缓慢,整地务宜精细,要做到深耕细耙,上松下实,以利出苗。有灌溉条件地方,播前应先灌水以保证出苗整齐。无灌溉条件地区,整地后应行镇压以利保墒。种植苜蓿或其他牧草,对选地整地工作必须注意。苜蓿生长年限长,出苗不匀或不齐,对以后的生产影响极大。

播种子

1.种子处理:新鲜苜蓿种子含有10~30%或更高的硬实,将种子与砂混合揉搓或将种子用磨米机碾磨一次,可使种子发芽率显著提高。播前晒种2~3天或短期高温处理(50~60℃15分钟到1小时),可提高发芽率。

2.播种期:北方各省宜行春播或夏播。西北、东北、4~7月播种,最迟不晚于8月上旬。华北3~9月播种,而以8月为佳。北方春播应尽量提早,有的地方可行早春顶凌播种或冬播(或称寄籽播种),争取尽早出苗,以免受春旱和烈日及杂草的危害。春播苜蓿根部发育健全,有利于安全越冬,当年还可收割1~2次。播种过迟,由于气温逐渐降低,生长减慢,根部发育不良,往往不能越冬。
长江流域3~10月均可播种,而以9~10月播种为宜,出苗快而整齐,成活率高,越冬前分枝已达3个以上,可安全越冬。春播可在3月上中旬。

3.播种量:纯净而发芽率高的种子每亩需种子0.75~1.25千克。播种量的多少对第一年产草量有显著的影响,因在第1~2年内植株尚未充分发育,加大播种量,可以互相荫蔽,减少蒸发,增加湿润环境,增加高度和嫩枝数,因而产量既高,质量也好。植株充分发育以后,播种量的多少即失其增产作用。适当密植,当年即可获得较高的产量。

4.播种方法:苜蓿生长快,分枝多,枝叶盛,产量高,刈割次数多,以单种为宜。单种时条播、撒播、点播均可而以条播为佳。行距以20~30厘米较好,密行条播能很快的覆被地面,抑制杂草,同时可提高产量和质量。在贫瘠地行距以30~40厘米为宜,肥沃地则行50~70厘米为宽行播种。在肥沃地宽行稀植的植株生长健壮,分枝增多,秆粗叶密,茎下枯枝落叶少,有利于提高产量和品质。

播种深度,湿润土壤为1.5~2厘米。干旱时播深2~3厘米,播后应行镇压以利出苗。

利用冬麦、油菜、春麦、糜谷、荞麦等作伴种作物栽种苜蓿,可减少旱风为害,保持土壤湿润,有利出苗并防止幼苗受杂草和不良气候的影响,还可使当年收到一季作物。伴种作物过密,荫蔽过盛,争肥争水,也不利于苜蓿的生长。

苜蓿可与多种禾本科牧草进行混种,以改进草层结构,抑制杂草,提高产量。但由于彼此竞争,往往前数年禾草受苜蓿的挤压而后期苜蓿又受禾草的排斥。目前世界各地多用无芒草与苜蓿组成混合草地,但也发生上述不协调的情况。

田间管理

1.中耕除草:苗期生长缓慢,须锄草2~3次以免受杂草的危害。越冬前应结合锄草进行培土以利越冬。早春返青及每次刈割以后,亦应进行中耕松土,清除杂草,促进再生。控制和消灭杂草是田间管理的关键工作。

2.施肥:苜蓿对土壤养分利用能力很强,可摄取其他植物不能利用的养分。但由于产量高,自土中吸收的养分远较一般作物和牧草为高。土壤瘠薄,影响甚大。播前应施足基肥,酸性土壤应施用石灰,返青前或刈割以后必须追肥。施肥不仅影响产草量,且可改善牧草的品质。

3.灌溉排水:有条件地区灌溉可显著增加苜蓿的收割次数,提高单位面积内的产量和饲草品质,提高越夏率。干旱或寒冷地区,冬灌能提高土温有利于苜蓿的越冬。地下水位高的地方,排水可使通气状况改善,微生物活动增加,土壤温度提高,冻害减少。

病虫害的防治

1.虫害的防治:苜蓿常见的虫害有蚜虫、浮尘子、盲椿象、潜叶蝇等。蚜虫集中于苜蓿幼嫩部分吸取其营养,使受害植株嫩茎幼叶卷缩。受浮尘子、盲椿象危害植株叶片卷缩,花和蕾凋萎干枯,结实率降低。潜叶蝇在叶表皮下潜行蛀食,使叶枯黄,影响光合作用,降低产量。上列虫害均可用乐果、敌百虫等防治。

2.病害的防治:菌核病是危害苜蓿最大的一种病害,红三叶、紫云英亦受害,早春雨后潮湿最易发生,天热减退。主要浸染根颈及根系,使变为褐色、水渍状而腐烂死亡。病部在春季产生白色絮状菌丝体,继则成黑色小瘤状菌核。播种时可用比重为1.03~1.10盐水选种,清除种子内混杂的菌核。施用石灰,喷施多菌灵亦有效。提早收割,使通风透光,可减少病害的蔓延。

此外常见的病害有霜霉病、锈病、褐斑病、及白粉病等,使茎叶荚果受害,生长受阻,产量减低,影响种子的生产,均可使用波尔多液、石灰硫磺合剂、多菌灵、托布津等进行防治。

收获

牧草刈割时期应是单位面积内营养物质产量最高且对植株寿命无影响的时候。苜蓿最适宜的刈割时期是在第一朵花出现至十分之一开花、根茎上又长出大量新芽阶段。此时刈割营养物质产量高,根部养分已积蓄到一个相当高的水平,再生良好。在蕾前或现蕾时刈割蛋白质含量高,饲用价值大,但产量较低,且减少根部养分的积贮,摧残生机,甚至引起死亡。刈割过迟,草质粗老,饲用价值低,且基部长出大量新枝,一次刈收前后两批茎秆,老嫩不齐,调制困难。

刈割时期还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青饲的宜早,制干草的可在盛花期刈割。作猪、禽饲料用的较用作牛、羊饲料用的为早,作人工干草用的又较刈制普通干草的为早。如发生倒伏或根部已长出大量新芽时应及早刈割。最后一次刈割应在当地平均霜降期来临前4周进行,使在上冻前能恢复至一定的高度。当年春播的,北方在灌溉条件下,可刈割2~3次,南方可刈割2~4次;夏播的北方不能刈割,南方可割1~2次。第二年生长的苜蓿收割因地而异,北方地区可年收3~5茬,长江流域可年收5~7茬。两次刈割间隔时间通常为35~42天。根据各地材料每亩约可收鲜草1000~4000千克,水肥条件较好的亩产在5000千克以上。如收干草,一般亩产为250~1000千克。各次产量以第一茬为最高,约占总产量的40~50%。灌区风干草为鲜重的20~25%,干旱地区风干草为鲜重的30~35%。

苜蓿留茬高度一般以4~5厘米为度。低则伤及根颈,减损分枝,高则影响牧草产量,且所留残茬有碍新枝的生长和下次的收割。

种子生产

以生产种子为目的的苜蓿留种地应选地势较高,适量施基肥和磷钾肥的地方。每亩播种量0.5~0.75千克,行距40~60厘米。据试验观察行距50厘米者较20厘米者开花早5~7天,开花较盛,结实亦较多。50×50厘米穴播者,亩产种子42.3千克,100×33厘米穴播者,亩产种子34千克。条播行距分别为75、100和121.5厘米者,亩产种子依次为32.75,30.8和15.6千克。宽行条播能增加分枝,减少倒状,通气透光,提高种子的产量。结蕾期每亩用0.05~0.1千克硼酸分2~4次,每次0.025千克溶成0.02%溶液喷施,可促进花粉管的伸长,防止花粉管的破裂,减少花的脱落,保证受精良好。养蜂可增加种子的生产。

一般以头茬留种较好,南方多雨年份可在第2~3茬留种,以免雨水过多的影响。采种时间视荚果颜色而定,一般在下部荚果变成黑色,中部变成褐色,上部变成黄色时便可采收。每亩可收种子35千克,南京地区有时也可收15~20千克,但不饱实者较多。

(三)饲用技术

1.青饲

对草食家畜可作为主要饲料。幼嫩苜蓿也是猪、禽和幼畜最好的蛋白质补充饲料。每头每天喂量:乳牛25~40千克,成年猪可达7.5~10千克,体重60千克绵羊一般不超过14千克,役畜(马、牛)40~50千克。喂猪、禽时应粉碎或打桨,喂马时应切碎,牛、羊可整株喂给。粗老苜蓿可用上半段喂猪,下半段喂牛马。

2.放牧

开花前苜蓿喂反刍家畜时易引起臌气病,牛较羊易发生,泌乳母牛和带羔母羊又较一般牛和羊容易发生。苜蓿等豆科牧草含有皂角素,牛、羊等采食大量鲜嫩苜蓿后,可在瘤胃中形成大量泡沫样物质不能排出,因而可引起死亡或产乳力下降。开始饲喂或放牧苜蓿时应注意臌气病的防止。放牧前喂以干草、露水未干前暂缓放牧,豆科牧草和禾本科牧草混种,均可防止或减少臌气病的发生。

乳牛:一亩良好的苜蓿和鸡脚草混种草地,在一个放牧期内(5月)可生产含脂4%的牛奶465千克而不需补喂精料。个别乳牛在每天采食大量苜蓿、禾本科混合牧草而不补料的情况下,可连续84天、每天平均产奶25千克。

肉牛:周岁肥育牛在灌溉的苜蓿、禾本科牧地放牧不补料情况下,在整个放牧季节内每亩牧地可获增重60~75千克,每头每天平均增重0.9千克以上。

羊:在灌溉条件下,1亩苜蓿地可获得肥羔增重60~67.5千克。肥育羔羊在灌溉苜蓿地内放牧时日增重为0.155千克,而割回青饲的日增重仅0.095千克,利用青饲法肥育羔羊,未显出其优点。

猪:苜蓿地可满足猪对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的部分需要。在各类猪中以放牧种猪较好,母猪产仔率及仔猪断奶重与舍饲相同,而消耗饲料则较少。成年猪利用苜蓿能力远较青年猪为强。在单纯苜蓿地放牧的较瘦的成年猪每日增重近0.225千克。

家禽:在小规模的产蛋鸡群饲养中,苜蓿地仍为家禽获得优质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最经济来源。在产蛋鸡采食量中,放牧牧草所占比重可高达20%。苜蓿和白三叶都是美国用作放牧鸡群的最常用牧草。

3.干草

用苜蓿制成的干草乃最有价值的粗饲料。

乳牛苜蓿干草是乳牛冬春两季的好饲料。1亩苜蓿干草产奶量的多少因刈制时期而不同。不同生长期刈制的苜蓿干草干物质产量相差不大,在每头乳牛每天采食量大致相同的情况下,由于养分含量不同,使产乳量有明显的差异。

肉牛:苜蓿干草是饲养肉牛的好饲料。不同生长期刈制的苜蓿干草的肥育效果不同,成熟以后饲料报酬显著降低。

猪:在舍饲情况下,优良苜蓿干草粉是良好的维生素补充饲料。在小猪日粮中含有动物性蛋白质饲料时,苜蓿粉用量不宜超过5%。小猪日粮由玉米、豆饼和矿物质等组成时,苜蓿粉用量应增至10~15%。生长肥育猪苜蓿粉用量为5~15%。成年母猪日粮中苜蓿不应少于10~15%。苜蓿含消化总养分的含量约为大麦的55%,1千克苜蓿粉可代替0.28千克精料。

家禽:苜蓿粉是鸡的良好的维生素补充饲料,可供给胡萝卜、维生素K、B2和其他B类维生素、黄色素等。苜蓿粉能量低,在鸡日粮中苜蓿粉用量以2~5%为度,用量在5%以上就显著的增加肉用仔鸡增重或蛋鸡产蛋所需的饲料。火鸡利用苜蓿粉能力强,8周龄以上火鸡苜蓿用量占日粮18%时效果良好,成年火鸡可用得更多。
打印 责任编辑:admin

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