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致富信息 农业技术 农产品价格 农产品图片 农民学电脑 农业搜索 农药 网站地图

鸵鸟大肠杆菌病的诊治

发布时间:2011-05-05  来源:《养禽与禽病防治》
摘要:鸵鸟大肠杆菌病的诊治
大肠杆菌病是禽类的高发性疾病,传播力强、死亡率高,主要通过种蛋、空气中的尘埃、污染的饲料和饮水而传播。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多雨、闷热、潮湿季节多发。各种龄期的鸵鸟均可感染发病,幼龄鸵鸟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于成年鸵鸟。2005年8月2日,我校动物医院对长春市某地发病鸵鸟进行了诊断和治疗,现将诊治过程报道如下。

1流行病学

长春市某地共饲养15只鸵鸟,2005年7月30日发现8只鸵鸟羽毛蓬乱,缩头闭眼,呆立不动,拉灰黄色稀便,2天内死亡2只,随后蔓延至整群。

2临床症状

发病鸵鸟羽毛蓬乱,精神沉郁,缩头闭眼,呆立不动,离群独处,拉灰黄色稀便,继而食欲废绝,神经症状,步态不稳,共济失调,最终死于全身衰竭。

3病理剖检

解剖2只死亡鸵鸟,进行病理变化观察。慢性病例见有明显的纤维性心包炎变化,心脏肿大,心包内充满黄色纤维素炎性物质;肝脏部分呈铜绿色,表面附有一层黄色的薄膜样渗出物。急性病例心包扩张,心包膜增厚,附有少量黄白色纤维蛋白渗出物;肝脏肿大,表面有易剥离的黄白色纤维蛋白膜,肝脏质地脆弱;脾脏有针尖大小出血点,局部坏死;肺脏呈红褐色,切开后流少量泡沫样液,呼吸毛细管壁充血,肺房及呼吸毛细管内有粉红色纤维素性渗出物;腹腔纤维素性渗出物增多,附着于脏器浆膜表面,浆膜增厚,有的与周围器官发生粘连;血管严重充血。

4微生物学检查

4.1涂片检查取病死鸵鸟的肺、心、肝、脾病料涂片,经革兰氏染色后镜检,在各组织中均见有革兰氏阴性中等大小的杆菌。

4.2培养特性无菌操作取病死鸵鸟病变的内脏组织在普通培养基上37℃培养24小时后形成圆形凸起、光滑、湿润、半透明、灰白色菌落,直径2~3mm;普通肉汤培养可见培养液呈均匀混浊,管底有沉淀,管壁有菌环;麦康凯琼脂上形成红色菌落;在伊红美蓝琼脂上产生黑色带金属闪光的菌落;三糖铁培养斜面及底部均呈黄色,不产硫化氢。

4.3生化试验挑取几个麦康凯培养平板上的典型红色菌落进行常规生化试验。该菌株能发酵葡萄糖、乳糖、L阿拉伯糖、麦芽糖、蔗糖、D-山梨醇、海藻糖;苯丙氨酸脱氢酶、尿素酶试验均为阴性;靛基质试验、甲基红试验均为阳性;乙酰甲基甲醇试验、柠檬酸盐试验均为阴性;硝酸盐还原试验阳性。血清凝集试验,该菌株能凝集产肠毒素大肠杆菌O抗原多价血清。

4.4电镜观察取心、肝、脾、脑等组织进行电镜负染,未发现病毒颗粒存在。

4.5致病性试验待检菌于营养肉汤中增殖。用增殖后的菌液(含菌量1.1×10E10/ml)分别腹腔注射于15只18日龄小鸡(1ml/只),接种菌液后的小鸡4天内死亡6只。剖检病死鸡可见肝脏肿大、表面附有一层黄色的薄膜样渗出物;血管严重充血,气囊浑浊;肠系膜出血,有炎性渗出物;个别鸡腹腔中有黄色渗出物,与周围器官发生粘连。

4.6回归动物后分离菌株的生化试验用从接种菌液后死亡的小鸡内脏中分离的菌落作生化试验,其结果与原接种病原菌相同。

5药敏试验

用药敏试纸对分离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菌对庆大霉素、新霉素、卡那霉素、丁胺卡那霉素、新诺明高度敏感;对环丙沙星、诺氟沙星、氯霉素、头孢唑啉中度敏感;对土霉素、四环素、磺胺甲基异?唑、链霉素、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几乎不敏感。

6诊治

结合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微生物学检查,诊断为大肠杆菌感染。全群按每千克体重给予庆大霉素10~15mg、新霉素15mg;另外,在饲料中添加适量多维、微量元素矿物质和内服补盐液(配方为:NaCl35g、KCl15g、碳酸氢钠25g、葡萄糖200g、凉开水101)。用2%过氧乙酸对饲养场地全面彻底消毒处理,每立方米空间用14m1福尔马林,加28g高锰酸钾对禽舍熏蒸。用药7天后除死亡1只外,其余全部治愈,治愈率达92%。为防止疫情复发,建议采用分离培养的菌种参照有关方法制成铝胶灭活疫苗,定期对全场鸵鸟进行免疫。

7讨论

大肠杆菌普遍存在于环境中,极其容易感染禽类,病禽临床症状往往不典型,只有配合实验室诊断才能加以确诊。大肠杆菌极易产生耐药性,治疗时应做药敏试验,选择高敏药物及时进行治疗。对于本病应平时严格执行消毒防疫措施,尽量降低其发病率。鸵鸟是我国近年来崛起的新型经济养殖动物,国内关于鸵鸟感染大肠杆菌的报道日益增多,虽然本次鸵鸟发病经过及时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迅速地控制了病情,但是随着近年来病菌变异、耐药性产生等现象屡见不鲜,对于鸵鸟大肠杆菌病也应给予高度重视,最大可能地保障鸵鸟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打印 责任编辑:admin

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