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致富信息 农业技术 农产品价格 农产品图片 农民学电脑 农业搜索 农药 网站地图

无公害芦笋高产栽培关键技术

发布时间:2007-10-24  来源:
摘要:芦笋又名石刁柏,为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芦笋对心脏

    芦笋又名石刁柏,为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芦笋对心脏病、高血压、水肿、心动过速、膀胱炎、支气管炎等疾病都有一定的疗效,是一种医疗保健价值很高的食品,市场需求日益增多,栽培面积也随之逐年扩大。芦笋分白芦笋、绿芦笋栽培两种方式方法。本文主要介绍白芦笋的无公害栽培管理关键技术。
1、品种选择
    芦笋一次栽植,可连续收获10~15年,因此品种优劣是决定芦笋产量质量的主要因素,也是优质高产栽培中最基本的先决条件。在生产中要选择抗病性强、品质优、产量高的优质杂交品种,如UC800、UC500W、芦笋王等。

2、育苗
    2.1时间 3月上中旬利用小拱棚育苗,于当年定植,翌年就可以开始少量采收。露地育苗在4月下旬,当10cm地温稳定在15℃以上时播种。
    2.2催芽 芦笋种子皮厚坚硬,外被蜡质,直播不宜吸水发芽,播前必须先催芽。将种子用清水漂洗,然后用50%多菌灵100倍液浸泡12小时后,放入30~35℃温水中泡36小时,捞出放入盆中,上盖湿布置于25~30℃的条件下催芽,在25℃条件下3天即可发芽。10%的种子胚根露白时即可播种。
    2.3播种 播种前整理好苗床,亩施4000~5000kg优质土杂肥,深耕40cm,耙平整畦。畦长15m,宽1.2m,畦埂高0.2m。灌足水,待水渗下后按10×10cm1粒种子播种,后覆2~3cm过筛细砂土。然后覆盖塑料薄膜,设立风障。

3、定植
    当苗高15~20cm时去掉塑料薄膜开始炼苗。当苗龄45~50天、苗高30cm左右、地上茎3根以上达到壮苗标准时即可定植。
    3.1整地施肥 种植芦笋要选择通风良好,能排能灌,土层深厚,富含有机质,地下水位在2m以下的沙壤土地块。按行距1.8~2.0m,深50cm,宽40cm开定植沟。亩施有机肥5000kg,复合肥50kg,与土拌匀后施入定植沟内。定植沟不要填平,低于原地面5~7cm。
    3.2定植 5月中下旬开始定植。起苗时按10cm见方切块,使小苗带土移栽,株距30cm,使先长出的地上茎统一朝着定植沟的走向进行定向定植,栽苗后覆土4~5cm.按实、浇水。随着幼苗生长,逐渐取土将定植沟填平,栽苗深度保持在12cm左右,定植时大中小苗分级分别栽植。一般每亩定植1100~1200株。

4、采收前的管理
    定植后至翌年4月上旬为芦笋的生长发育期、休眠期和萌动生长期。主要是培育壮苗和进行清园、土壤消毒和施肥等管理工作。
    4.1定植后的管理 定植后及时浇缓苗水,以后视天气状况和墒情变化适时浇水。定植20天后追施一次速效肥,亩追尿素20kg。一个月后及时查苗补苗、防治病虫害,并结合中耕清除笋田杂草。50~60天时追第二次肥,亩追复合肥30kg,尿素10kg。越冬前结合清园在行间开沟每亩深施有机肥3000kg。封冻前后普浇一次越冬水,并培土10cm,以利其安全越冬。
    4.2清园 2月下旬将留在笋田越冬的地上茎完全拔净,对地面的枯枝落叶进行彻底清扫,减少田间菌源。
    4.3土壤消毒 3月中旬,培垄前对笋田进行土壤全面消毒,预防茎枯病发生。
    4.4施肥 培垄前进行施肥,亩施有机肥3000kg,复合肥20kg,钾肥10kg。

5、采收期的管理
    此期芦笋吸收养分能力强消耗量大,并随着温度升高产量不断增加。主要管理工作是培垄、盖膜、采笋、施肥、浇水、除草等。
    5.1培垄 培垄软化是白芦笋栽培的重要关键措施。第一年培土高度一般为25cm、上宽30cm、下宽45cm;第四年后高度为30cm、上宽45cm、下宽60~70cm。在3月中下旬当地下10cm处土温达到10℃时,进行培垄较适宜。1~2年生的幼笋应提早培垄。
    5.2盖膜 在采笋前期温度较低,芦笋质量较差,空心笋较多。采用覆盖薄膜的方法可提高土温,且保温效果好。盖膜在培垄后立即进行,当20地温超过23℃时揭去地膜。选用宽1.2~1.6m的地膜,每块截成20~30m盖于垄上,两边用土封严等待采收。采收时要随采随盖,并用土封严。
    5.3采笋 4月上中旬~7月上旬为采笋期。采笋应在天亮至上午9时采完。在高峰期,对中午以后即将出土的嫩芽,要培土“戴帽”,即将沟内湿土培在嫩茎将要伸出垄面的“顶土”、“裂缝”处,下午5时再采。采笋时留茬2左右。幼龄笋采收35~40天;成龄笋采收75~90天。
    5.4施肥 采收中后期要进行追肥补充植株营养,亩施复合肥40kg,钾肥10kg。
    5.5浇水排涝 芦笋盛产期一般每10天浇一次水。如遇水涝,要及时开沟排涝。
    5.6清除杂草 结合采笋,及时清除笋田滋生的杂草。

6、采收后的管理
    自7月中旬~11月中下旬为芦笋生长活动期。地下茎、鳞芽群、肉质根不断延伸、增多、生长和加粗,地上茎抽出地面,植株光合作用增强,8、9月份达到高峰,随后减弱,当气温降到10℃以下时,逐渐进入休眠期。
    6.1撤垄 采笋结束后进行扒土撤垄,将笋垄整成高出地面10~15的龟背形,便于雨季排水。撤垄时不要伤鳞茎盘,并选择无雨天进行,以免遇大雨伤芦笋根茎造成植株死亡。
    6.2施肥 结合撤垄扒土椭机肥撒入沟埋入土中,亩施有机肥5000kg,复合肥40kg。8月中旬,成龄芦笋再追一次肥,复合肥50kg,钾肥10kg。
    6.3浇水 撤垄后待嫩茎抽出地面后浇一次水,但不要浇“蒙头水”;8月中旬,结合追肥浇第二次水,促秋芽萌发,特别是遇到干旱要及时浇水;立冬前后,在土壤未冻结前浇最后一次水,对防止冬旱、保护笋芽安全越冬十分有利。
    6.4排涝 芦笋的耐涝性很差,雨季要及时排走笋田积水。
    6.5中耕除草 7~9月及时进行中耕除草,做到笋田地净无杂草。

7、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应以预防为主,进行综合防治。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配合科学的化学药剂防治,以达到生产安全、优质、无公害芦笋的目的。严格禁止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的化学农药。
    7.1虫害 虫害主要有小地老虎、蝼蛄、蛴螬、金针虫、蚜虫、蓟马等。
    7.1.1物理防治 利用黑光灯诱杀小地老虎、蝼蛄等害虫成虫。利用黄板诱杀蚜虫。
    7.1.2药剂防治 小地老虎、蝼蛄、蛴螬、金针虫可用炒香的麦麸或豆饼5kg,配以90%敌百虫200g,加水拌湿,撒于田间诱杀幼虫。蚜虫、蓟马可用10%吡虫啉1500倍、2.5%阿克泰7500倍液喷雾防治。
    7.2病害 芦笋的病害主要有茎枯病、褐斑病等。
    7.2.1茎枯病 在茎、枝上发生,病斑呈纺锤形,呈赤褐色,严重时病斑相连,全株干枯死亡。此病在嫩茎长出2周后,感染率最高。温度24℃左右及多雨时发病最迅速,多施氮肥、生长过茂、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等会导致严重发病。
    7.2.2褐斑病 在茎、枝、叶上产生紫褐色病斑,扩大后中央变为灰色,外侧呈黄色轮晕。发生早期导致落叶,严重时成片枯萎,导致第二年绝产。发病条件与茎枯病相似。
    7.2.3防治方法
    7.2.3.1农业措施:主要通过清园减少田间菌源基数或避免菌源带入田间;调节植株生长避免生长过密,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及时排水,降低田间湿度;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增强植株抗病性等农业措施减少病害发生。
    7.2.3.2药剂防治:主要是采用10%世高、70%甲基托布津、2%农抗120、77%可杀得、波尔多液等药剂,交替使用,7~10天一次,喷药后4小时遇雨重喷。

8、劣质笋的发生与防治
    8.1种类及发生原因
    8.1.1变色笋:部分笋尖变紫。主要与温度和光照有关。嫩茎经阳光照射后,产生紫色花青素引起变色。
    8.1.2空心笋:低温是造成芦笋空心的主要原因。采笋期间氮肥使用过多;笋龄越大;温度高于旱,也将使空心笋增多,
    8.1.3开裂笋:嫩茎在生长过程中水分供应不均匀或数日内温度突然升高;久旱缺水时骤然降水或浇水等都会引起开裂。
    8.1.4弯曲笋:嫩茎生长中受到硬土块、石块挤压;培土紧密程度不一致或采笋后封穴培土不实,使笋垄软硬、坚实不一致,易造成嫩茎弯曲。
    8.1.5锈斑笋:嫩茎白色表面有一层橙色锈斑。主要是受镰刀菌感染所致。土壤过湿、排水不良;施入未经腐熟的厩肥;采后留茬过高等易使芦笋产生锈斑。
    8.1.6鳞片松散笋:芦笋嫩茎顶端鳞片松散。高温、干燥缺水、养分不足和衰老植株的嫩茎等均易使笋头鳞片松散。
    8.2预防方法 劣质笋是影响芦笋商品率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些劣质笋的产生,主要是生产中栽培管理不当造成的。生产中除了要选择优质良种外,还要针对它们产生的原因,精耕细管,减少劣质笋的产生。


打印 责任编辑:农林

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