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仔的财富棋局

发布时间:2009-04-30 16:45  责任编辑:欣然  来源:央视《致富经》阅读:
  牛仔的财富棋局(2009.4.29)

  几乎每周有3到4天的时间,刘明辉都在这家高尔夫球场度过。

  他之所以这么悠闲轻松,是因为他手中的2家饭庄、1个咖啡厂、4个牧场和一个大型肉牛屠宰厂,全部交给专人打理。面对我们的镜头,他毫不隐讳地以中国南方最有实力的牛仔自居。

  刘明辉:作为一个中国南方最大的牛仔,我的梦想已经实现了。那么现在我正在从事一项,感动我一辈子的事业,这个事情如果做成了,成功了,每年可以创造几十个亿的产值,而且可以为我们当地的环保事业做出巨大的贡献!这就是我的使命。

  这里是刘明辉在昆明滇池路的一家餐馆,15年过去了,生意依然火爆。当年刘明辉从这里起步,2年时间做成了2家同时容纳2000人的餐饮企业;3年时间建成10万亩的牧场;5年做成年外销1000吨的咖啡生产贸易公司;2009年,他的一家大型肉牛屠宰加工厂又正式投产。

  财富在他周围快速聚集。然而,这份传奇的背后,刘明辉又经历了怎样的波折呢?

  刘明辉的创业一开始就非同凡响。

  1993年,刘明辉在昆明开了一家民族风情的餐馆,4年之内,他就赚到100多万元。谁知1997年,他却做出一个惊人的举动,把生意红火的餐馆交给妻子打点,自己带着所有的积蓄远赴美国纽约,开设一家咖啡厂,把云南非常有名的特产小粒咖啡,运往美国加工销售。可是很快他就发现,到美国淘金只是一个美丽的画饼。

  刘明辉:在美国做了这么一两年我觉得做贸易也好,老是感觉到总被别人牵着鼻子走,做下来一年有亏有盈,做下来最终是为零的,所以我想必须为自己要找到一个突破口。

  在国际贸易中,咖啡的价格剧烈波动,采购原料时经常发生高买低卖、不赚反赔的状况。为了掌握稳定的货源,他把目光投向了他的家乡:云南。

  刘明辉:我觉得很有必要建立一个稳定自己的基地,那么我在纽约一旦客户给我下了订单,价格锁定以后,我们有基地,就可以直接把发货过去,否则的话我拿到订单又买不到货,或者买到货价格又起来了。

  一年之后,刘明辉一头扎进了西双版纳勐腊县这个偏僻的山沟,一举租下5000亩土地,招兵买马亲自种咖啡。

  2000年12月,刘明辉满有把握地赶赴美国,要为自己亲手种下的咖啡签订单,谁知刚下飞机,国内的一个紧急电话,让他不知所措。

  刘明辉:他们给我打电话,说刘总,出大事了,你赶快来看一下,我说什么事,他们说我们的咖啡园全部毁了,我都不相信,当时我说怎么全部毁了,这么大的面积。

  在电话里,咖啡基地的负责人告诉刘明辉,勐腊出现了严重的霜冻天气,勐腊县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怎么会有那么严重的霜冻呢?听到这一消息后,刘明辉马不停蹄往回赶。

  刘明辉:结果我来到这个地方的时候,确实一看,人懵了,确实是懵了,所有的咖啡园都变成了干枯的干树。

  三天时间,这场百年不遇的霜冻灾害让刘明辉所有的努力都化成泡影,面对5000亩的荒山,很多人认为,刘明辉的咖啡是种不下去了。

  咖啡场员工张富刚:咖啡树死掉了,老板哪有那么多钱重新开发,老板肯定没那么多钱,工人就说不行了,这个老板钱没有了 要走。

  2002年,在大家的猜疑声中,他在荒山上重新种上咖啡,恰好在这时,国际市场上的咖啡价格从每磅2美元跌到了40美分,国际咖啡贸易陷入低潮。疲于四处应对的刘明辉没想到,潜伏在他身边的另一个更大危机爆发了。

  咖啡场现任场长董树强:当时也就有几百户走了。

  爱伲农牧集团总经理王涛:走了之后,这个基地有一部分基地是没有人再管理了,退化是相当地严重。

  那段时间是刘明辉最苦闷的日子,200多户农民相继离开,剩下的员工也都没什么心思干活。咖啡是园艺植物,如果没有人管理,不出五个月,不仅咖啡园完全荒废,他的所有心血将付之东流。

  刘明辉:我觉得比天灾还可怕,天灾是一次性毁灭,毁灭以后我们还可以再投入再恢复,但是如果没有人,那就什么都没有了。

  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发的工资一分不少,干的还是那些活,怎么说走就走呢?刘明辉立即派当时的助手王涛到基地了解,发现问题就出在其中的一个人身上,并且那人还是刘明辉的一个亲戚。

  咖啡场现任场长董树强:跟他说咖啡是施有机肥,每次施多少他就不听,他总是到外面搬别的厂的经验。

  爱伲农牧集团总经理王涛:我辛辛苦苦干了一年,本来算着有多少多少收入,到头来这个收入跑到什么地方去了?这些员工拿着刀,要把他砍了。

  当初种植咖啡的时候,由于比较偏远,没有人愿意去,这位远房亲戚主动请缨,协助他管理,刘明辉对他感激不尽。结果,刘明辉没想到,自己辛苦建起的咖啡园差点毁在这个人的手上。

  刘明辉:我觉得是到了非解决这个问题不可的时候了,家族亲戚在这个企业里边,当然我们要举贤不避亲,但是假如自己的亲人不是贤人的话,那是坚决不能用的。

  刘明辉果断换掉了厂长,并以户为单位将咖啡基地分包出去,用两个月的时间,迅速化解了这场危机。到2003年,咖啡亩产量从600公斤达到了 1800公斤,国际咖啡价格也逐渐回暖,刘明辉的咖啡贸易渐入佳境,他借助咖啡贸易的经验,与星巴克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长期为其提供云南的小粒咖啡。

  在这个牧场,有个奇怪的现象,一大群牛都争相往一个地方挤,记者走近一看,原来是一块像石头一样的东西,这块到底有什么神奇之处,让这么多的牛趋之若骛呢?

  刘明辉:闻到这个香味,它马上就过来了,你看到没有?那边那些,吃完了然后就过来,吃完了就过来,现在我们利用起来以后,保证一年一胎。所以这块至少能提高30%到40%的效益。

  刘明辉说,这正是能让他的养牛效益增长30%以上的得意之作。

  自从成为星巴克公司咖啡原料供应基地后,刘明辉才知道这种合作并不容易。星巴克公司对种植标准,特别是肥料选用上的严格要求,让他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

  刘明辉:一亩要投入2吨的有机肥,1200多吨的有机肥,每年我光投在有机肥的费用有多少,1200多万。

  每年都得投入1200多万元,这还不算运输和人工等费用,有什么办法来节约一点成本呢?2004年9月,刘明辉召集了咖啡基地所有的员工,向大家宣布,公司出钱为每个家庭盖猪圈牛舍。

  咖啡场员工王德高:我们养猪养鸡,把山上的树叶子还有草割回来发酵。

  刘明辉:其次另一个手段,就是去周围的村村寨寨里面去收,牛粪、猪粪、鸡粪,什么都收,但是收呢,毕竟这个量太少,太分散,运输的成本太大,几年下来公司实在受不了。

  看来,这条路是走不通了,有没有办法既能把有机肥的缺口堵上,又节约这1200多万元成本呢?这时候,刘明辉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就在这一念之间,他抓住了一个新的商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