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致富信息 农业技术 农产品价格 农产品图片 农民学电脑 农业搜索 农药 网站地图

玉米制种田茎基腐病的防治

发布时间:2009-07-17  来源:
摘要:玉米茎基腐病又称玉米茎腐病,俗称玉米青枯
    玉米茎基腐病又称玉米茎腐病,俗称玉米青枯病。近几年,由于玉米自交系、杂交系品种在地区之间引种频繁,使本来抗病性较差的自交系和部分杂交系的原种在地区之间广为种植,从而导致该病在各玉米产区之间相互传播,造成植株早枯,籽粒瘪瘦不饱满,严重影响玉米的原种产量,给公司和农民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一般套种玉米和夏播玉米的发病率达10%~25%,严重达48.6%,造成减产约25%。目前对此病的防治措施仍采用抗病品种为主,但因品种的选育周期长,往往开始比较抗病,4~5年后又变为感病品种,从而给生产上带来了极大的难度。现对该病的发生规律及综防措施简要介绍如下:

    一、发生规律

    1.症状特点:该病为全株表现的侵染性病害。玉米乳熟末期至蜡熟期为显症高峰期,一般从灌浆至乳熟期开始发病,典型症状表现为:

    茎叶青枯型:发病时多从下部叶片逐渐向上扩展,呈水渍状而青枯,而后全株青枯。有的病株出现急性症状,即在乳熟末期或蜡熟期全株急骤青枯,没有明显的由下而上逐渐发展的过程,这种情况在雨后忽晴天气时多见。

    茎基腐烂型:植株根系明显发育不良,根少而短,病株茎基部变软,剖茎检查,髓部空松,根茎基部及地面上1~3节间多出现黑色软腐,遇风易倒折,在潮湿时病部初期出现白色,后期为粉红色霉状物。

    果穗腐烂型:有的果穗发病后下垂,穗柄变柔软,包叶青枯、不易剥离,病穗籽粒排列松散,易脱粒,粒色灰暗,无光泽。

    2.发病原因:茎基腐病是由多种病原菌单独或复合侵染造成根系和茎基腐烂的一类病害,主要由腐霉菌和镰刀菌侵染引起,在玉米植株上表现的症状就有所不同。其中腐霉菌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3~25℃,镰刀菌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26℃,在土壤中腐霉菌生长要求湿度条件较镰刀菌高。因此,不同生态区病原菌分离频率不同,同一生态区内病原菌分离频率在年度间、区域间存在明显差异。多雨地区往往以腐霉菌型茎基腐为主,而在干旱地区以镰刀菌型茎基腐为主。该病属于典型的土传病害,病菌在病残体组织内外、土壤中存活越冬,成为翌年主要侵染源。在田间可借风雨、灌溉水、机械和昆虫进行传播,发生多次再侵染。连作年限越长,土壤中积累病菌越多,发病重。而生茬地菌量少发病轻。一般早播和早熟品种发病重,这是因为土壤中适宜的温湿度病菌孢子易萌发,与玉米的适宜生育期相吻合,导致发病率增高。一般平地发病较轻,岗地和洼地发病重。土壤肥沃,有机质丰富,排灌条件良好,玉米生长健壮的发病轻,而沙质土壤瘠薄,排水条件差,玉米生长弱而发病重。春玉米茎基腐病发生于8月中旬,夏玉米则发生于9月上、中旬,麦田套种玉米的发病时间介于两者之间。究其原因,一般认为玉米散粉期至乳熟初期遇大雨,雨后暴晴,气温回升快,青枯症状出现较多。接种试验表明:接种禾谷镰刀菌高湿、中湿两个处理发病率均为35.71%,低湿发病率为 21.43%;串珠镰刀菌处理的中湿、低湿发病率均为14.28%,高湿处理发病率为0。其中以禾谷镰刀菌的致病性最强,因此,土壤湿度是影响病原菌致病性的主要因子。品种间对茎基腐病的抗性差异显著,但同一品种对腐霉菌,镰刀菌的抗性无显著差异,即抗腐霉菌的品种也抗镰刀菌,反之亦然。一般株型平展的比紧凑的发病重,植株高大的比矮小的发病重。从河西走廊夏玉米与春玉米的抗性调查看,夏玉米较春玉米抗病性强,如中玉5号、京垦109、京垦108、科早3号等较中单8号、农3527、农大3138、高油115等发病率低,病情指数低,抗病性强。

    二、综合防治措施

    1.选育和种植抗病、耐病优良品种:近几年选育的抗病自交系有获白、吉815、870、337、Va35、冀524、保102、沈219、承191和京系01等。杂交种和杂交组合中有中单11号、陕单9号、沈单7号、掖单4号、13号、农60、吉单141、122、118、唐玉1号和津唐1号等。应因地制宜的选取品种。

    2.清除田间病株残体:对制种玉米在抽雄时及时将发病雌雄株拔除。玉米收获后彻底清除发病株,集中烧毁或结合深翻土地而深埋。

    3.轮作:实行玉米与其它非寄主作物轮作,防止土壤病原菌积累。发病重的地块可与水稻、马铃薯、蔬菜作物实行2~3年轮作。

    4.适期晚播:北方春玉米区,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能防治茎基腐病的发生,比早播的发病率低11.3%~67.5%,增产12.6%~32.3%。套种玉米5月下旬至6月上旬播种发病轻。夏玉米6月15日左右播种发病轻。

    5.合理施肥: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于玉米拔节期或孕穗期增施钾肥或磷氮肥配合使用。严重缺钾地块,一般施硫酸钾100~150kg/公顷;一般缺钾地块施硫酸钾70~105kg/公顷。在玉米播种和抽雄时,将硫酸锌与尿素、三元复合肥按每公顷22.5~30.0kg、225kg、225kg施入土壤,可增产8.4%~10.2%。

    6.生物防治:利用增产菌按种子重量0.2%拌种,对茎基腐病有一定的控制作用。采用每克风干土中接种1×10E6个哈茨木霉或绿色木霉的孢子悬浮液,对镰刀菌厚垣孢子的萌发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或在土壤中接种木霉菌并加入每克土4~6微克微量的三唑酮防治效果比单独使用更显著。同时在种子包衣之前,采用玉米生物种衣剂(ZSB)按1∶40拌种,或诱抗剂浸种,或用根保种衣剂等对玉米茎基腐病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防治效果比较明显。 
打印 责任编辑:农林

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