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致富信息 农业技术 农产品价格 农业搜索 网站地图

种菜理念让他成了全乡种菜“状元”

发布时间:2007-10-30  来源:今晚报
摘要:铜陵县太平乡加兴村农民张林生,由于家庭贫困,小学上到四年级就辍了学,曾是全乡最贫穷的农民之一。但到去年,他在1.2亩自家的田地上种蔬菜,获得纯收入1.8万元,成了全乡种菜“状元”。
        铜陵县太平乡加兴村农民张林生,由于家庭贫困,小学上到四年级就辍了学,曾是全乡最贫穷的农民之一。但到去年,他在1.2亩自家的田地上种蔬菜,获得纯收入1.8万元,成了全乡种菜“状元”。最让人惊异的,是他最近制定了3年内实现生产机械化、5年内实现管理电脑化的“三五”奋斗目标,成了全县农民中提出电脑化管理理念的第一人。  

        上世纪80年代中期,辍学后的张林生跟着父亲学养猪。那时,农村饲养的多是当地土种猪,从春天养到年底才百十来斤。父子俩养猪七、八年赚的钱,只够1992年买台机动三轮车的钱。全家人指望张林生用这辆车跑运输,几年下来,依然没能改变贫穷面貌。  

        看到外地蔬菜充斥农贸市场,张林生萌生了种菜脱贫的念头。  

        他的想法得到了妻子叶江先的支持,在全村率先专门种起了蔬菜。虽然种的是常规绿叶菜,1995年亩产值1000元,1996年亩产值3000元,当时着实让小夫妻俩乐得合不拢嘴。1997年,张林生彻底放弃运输业务,与妻子一同钻研蔬菜生产技术。这一年秋季,他试种0.4亩地的秋西红柿,意外地获得了成功,毛收入达1500元。从此,每逢雨雪天,不能干田里活时,他就到县、市新华书店书架上翻阅种植蔬菜的书籍。这些书,他读起来很吃力,往往是似懂非懂。进行小面积新品种新方法试验,大多以失败告终。他逐步认识到,失败的原因主要是自己文化科学水平低。  

        1999年,张林生报考一家高等函授学校,按规定,报考者须具有中专学历,而张林生连小学毕业证也掏不出来,自然被拒之门外。  

        张林生只得一次次地给该校写信,表达自己追求文化科技知识、改变贫穷落后面貌、争当科技示范户的坚定决心。该校领导最后终于同意录取张林生为该校编外函授生,并免除其全部教材费,向他免费提供市场信息。该校教授还经常针对他遇到的实际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传授实用技术。  

        函授学院的“充电”,增添了张林生大胆实践的勇气。  

        2000年春,他花去几百元钱买来了最新版本的科技图书和资料,并筹措资金建起了一个400平方米的简易毛竹薄膜大棚,栽种春黄瓜。一季春黄瓜获毛收入4000元,投入产出比为1:4。接着,他又在大棚中种植秋延后西红柿,并赶在春节前就采收上市,又获利1500元。他将获得的收入用于发展再生产,2001、2002年又新建了两个简易毛竹薄膜大棚,生产日渐火红起来,这几年,他的新品种新技术试验,成功的多、失败的少。对于来学习参观者,他总把自己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和发展方向和盘端出。  

        去年,他在自己3个毛竹薄膜大棚内,通过合理安排茬口,运用间作、套种、配方施肥等技术,种植了早熟番茄、夏莴笋、彩色玉米、特早丝瓜、秋四季豆、秋青椒、秋延后黄瓜等8个反季节新品种蔬菜。  

        引进种植的“以色列144R”型番茄,从去年9月份开始直到今年年初采摘结束,采收期长达4个多月,平均单株产量5公斤以上,最高的近8公斤,0.6亩地产量高达4000多公斤,收入5000余元,夏莴笋仅种植38天就采收上市,特早丝瓜比一般品种提早上市18-20天,秋延后黄瓜仅0.3亩地收入达3000多元。1.2亩土地的产值与纯收入比例接近1:0.8,成了当地种菜“状元”。  

        去冬今春,张林生承租了附近的几块田地,又新添置了4个钢管薄膜大棚,7个大棚的总面积已扩大到3.5亩,预计今年的总收入可比去年增加2倍多。 

        为扩大示范效应,提高产出规模,张林生将利用不少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机遇,抓住土地使用权流转的机遇,进一步集中附近休闲的农田,增建大棚,初期规模确定在50-100亩。据张林生透露,今年,他还将开展声频技术、电磁波技术应用于蔬菜生产的试验,一旦试验成功,他即毫无保留地将技术成果无偿地提供给其他农民。
打印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