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致富信息 农业技术 农产品价格 农业搜索 网站地图

小岗平地起惊雷

发布时间:2008-12-17  来源:
摘要:这一组栩栩如生的雕塑,在讲述着30年前的一个真实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位饥饿到极点的农民,聚集在一间茅草屋里,冒着坐牢的危险,把当时属于集体的土地,分到了自己名下。为了守住这个秘密,他们立下字据,摁下手印,共同缔结了一份包干到户

这一组栩栩如生的雕塑,在讲述着30年前的一个真实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位饥饿到极点的农民,聚集在一间茅草屋里,冒着坐牢的危险,把当时属于集体的土地,分到了自己名下。为了守住这个秘密,他们立下字据,摁下手印,共同缔结了一份包干到户的悲壮契约。

这个举动最终不仅使他们吃上了饱饭,而且催生出一个30年来对中国农村影响深远的词汇——包干到户。此后,包干到户成为农村经营体制的标本,很快推广到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国土,一直沿用了30年,并且将长久沿用下去。

这是今天的小岗村。30年前的贫穷破败已经荡然无存。

因为曾经在30年前上演过经典一幕,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小岗村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然而,看到眼前热闹的一切,甚至很难让人相信,这里就是30年前穷得叮当响的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这里就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那个逃荒要饭出了名的小岗村。

严宏昌:1978年前我们这个小岗生产队基本上不管年龄大小,哪怕是才出生的婴儿都要过饭。

严宏昌今年58岁。小岗村旱涝灾害频繁,30年以前大多数人外出要过饭。有一年刚过了春节,严宏昌家里就颗粒无存。为了救活才两个月大的女儿,农历二月初二,两口子只好跟上亲戚开始逃荒要饭。

半个月之后,他们渡过淮河,在一个村子里找到了落脚之处。当地的生产队长动了恻隐之心,允许严宏昌和小舅子住进队里的牛棚,让他的妻子和丈母娘住进队长家放杂物的一间草屋。一家人分成两拨分头要饭,好几天不打一个照面。

严宏昌:我几天,六七天没出去,那也就是迷迷噔噔的,想起来呢就流泪,剩饼头子呀,端点豆芽汤呀,我根本我也吃不下去,我也不吃了。

段永霞严宏昌妻子:就一个星期了,我也没有看到他,他也没有看到我,他去要饭没要饭也不知道,我就去了,我说这个饼都这样了怎么没吃,怎么都霉掉了,怎么不吃呢?他后来他就流眼泪了(哭),我不敢说了。

严宏昌:小孩饿的嗷嗷叫,头,哪儿淋的都是水,背也淋潮掉了,大人身上跌的到处是泥,作为我们当时20多岁的人,上不能养老,下不能养小,你想想这个人呆在世上还有什么意思呢?

夫妻两的哭声引来好多人围观,大家都责备严宏昌寻死觅活不好好要饭。后来有好心人介绍他去铁路工地挖石方,一天可以赚到两毛钱。

只要不讨饭,严宏昌什么活都愿意干。凭一身气力,他总算能给妻儿挣一口饭吃。

打印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