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致富信息 农业技术 农产品价格 农业搜索 网站地图

创建幸福家庭 带动群众致富

发布时间:2012-05-03  来源:枞阳在线
摘要:枞阳县藕山镇周山村有个3口之家,生活过得其乐融融,好不幸福!丈夫陆和万,40岁,现任藕山镇周山村委员会主任。妻子朱红梅,38岁,现任藕山镇周山村畜牧养殖有限公司经理。女儿陆婷婷,16岁,现就读于枞阳县浮山中学高二班。

  枞阳县藕山镇周山村有个3口之家,生活过得其乐融融,好不幸福!丈夫陆和万,40岁,现任藕山镇周山村委员会主任。妻子朱红梅,38岁,现任藕山镇周山村畜牧养殖有限公司经理。女儿陆婷婷,16岁,现就读于枞阳县浮山中学高二班。陆和万夫妇几年如一日扎根于黄土地,在土地上做文章,走大力发展种养殖业综合型生态农业发展之路,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率先垂范,领头致富,同时带动周边数百户群众发展种养殖业,富了自己的同时,也指给了一方百姓的农业科技发展之路。

  陆和万夫妇当初家境十分贫寒,生了一个女儿后,信奉了“少生优生,幸福一生”的国家政策,为了以后给女儿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条件,他俩主动放弃了二孩生育指标。1991年初,随着打工的潮流,陆和万夫妇也卷入其中。跨出常州火车站门口时,面对的是车流和高楼,不知何处才是自己的避风港。几经周折,最后在常州市郊区找到一个建筑工地,干起了瓦匠活。每当下雨天不干活时,他俩就一起冒雨到工地附近的图书馆里去借书看,有时借书途中正好遇到学校上放学,看到学生们都是家长开的小轿车来回接送,那一刻,让他俩终于懂得了要想让女儿生活好一点,要想被人看得起,就得出人头地,干一番事业出来。就这样,陆和万怀着对女儿的挚爱,通过自己的刻苦学习和实践,2000年在常州一建公司提拔为项目经理。

  为了响应枞阳县藕山镇计生协会的返乡创业号召,2007年秋季,陆和万夫妇带着在外打工的积蓄和积累创业经验返乡开始找项目,搞市场调查,经过两个多月的调查,发现周山村有一座荒山可以利用经营。他俩下定决心承包这座荒山。经过多方的努力,终于在2008年2月投资100万租下了这座荒山,从而开始了人生中的一次转折点和起步点。

  虽在外打工多,眼界是宽了,点子是有了,可实施起来却不是那么简单,怎么办?陆和万夫妇是认准了就不会回头的人,他俩为自己制定了发展规划。

  2009年在镇计生协会和村委会的帮助下,首先从学知识、学技术入手,他俩找来相关技术的书籍自学,到其它种植户那里去取经,到外地参观学习,在一年多的边学边干中植树造林面积竟达500余亩,他俩从一个不懂农技的人成为能应用农技致富的人。下半年陆和万夫妇又创办了藕山镇周山村畜牧养殖有限公司,刚养殖时因缺乏技术,养殖效果不佳。为了掌握技术,陆和万夫妇买回了不少关于养鸡的书籍自学,但书本的知识是理论,实践经验才是硬道理。于是,经镇计生协托关系主动向邻县的蛋鸡养殖大户求援,每周抽出一天时间骑自行车到邻县取经,很快就建立了帮扶关系,切实解决了技术上的难题,使藕山镇周山村畜牧养殖有限公司步入了正轨。经过多学、多看,当年就产蛋鸡7000余只。由于当时的行情好,一下子就有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在当地引起了轰动。尝到了养殖带来的甜头后,他俩劲头更足了。于是,陆和万夫妇又有了扩大养殖规模的想法。在镇村两级的帮助下,2010年他俩投资30万元在自建林场上扩建起了占地5亩的养鸡场,由原来的7000只扩大到了60000只。

  虽然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但陆和万夫妇并不满足。2011年在镇计生协会的引导下,借着国家支农政策的东风,他俩贷款20万元,新建了20间鸡舍,8间猪舍,生猪出栏2000余头,进一步扩大了养殖和种植规模,现在他俩正在探索将鸡粪加工喂猪循环养殖的路子。在陆和万夫妇的带领下,周边20户以上农民都来取经,发展养猪沼气业。2011年3月,他俩的公司被枞阳县委、县政府授予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俗话说:“一花独放不是春天,万紫千红总是春天”,陆和万说,一家富了不算富,大家都富才是富,他俩在自己勤劳致富的同时,积极带动乡亲们发展蛋鸡和生猪养殖业。陆和万夫妇的致富之路引来许多乡邻前来上门求教,有本村的村民,也有外地的农民,还有一部分下岗的城市职工,对他们的来访求教,陆和万夫妇都无偿地耐心地把养殖技术传授给他们,甚至主动上门指导他们如何预防蛋鸡和生猪疾病。现在,附近的养殖户人人都知道热心人陆和万夫妇的电话号码,很多人经常打电话问信息,问技术,他俩都耐心的解答。目前,在他的“传、帮、带”下,周边数百户群众都走上了生态农业发展致富的小康路。

  2011年8月,在枞阳县第八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中,一直想更多的为家乡做点奉献的陆和万在妻子的支持下参加了竞选,为全体村民做了竞职承诺,要带领群众大力发展经济,建设新周山,最后以高票当选周山村委员会主任。他说,自己事业之所以能够有所成就,终归党的政策好,富而思源,富而思进,应该积极带领群众致富。上任近一年来,他首先了解村情民意,同其他干部一起走村串户,了解村民的所急、所想、所盼,带领着一方百姓继续走农业科技发展之路。

  舍得一身勤和智,敢叫黄土变成金。现如今,在陆和万夫妇的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的带动下,当地的放养鸡、圈养猪、苗木及猪禽沼综合生态农业越发兴旺,呈现出一派繁荣、生机勃勃景象。

打印 责任编辑: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