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致富信息 农业技术 农产品价格 农业搜索 网站地图

山鸡跑 紫薯俏 林下经济风光好

发布时间:2012-06-11  来源:安徽日报
摘要:“油茶生长期有5年,这么大面积,净投入要上千万元。按传统单一的种植模式,5年一分钱收入都没有。现在搞林下经济,光是种紫薯就收入60多万元。 ”林业大户余何权高兴地说。

  为迎接党的十八大,安徽日报今起在“记者走江淮”栏目中推出“看发展说变化”专题报道,讲述基层一线的新闻故事,反映群众身边的可喜变化,展示我省近年来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社会和谐的生动景象。

  太湖县利用林阴空间、森林景观等资源发展养殖、种植、生态旅游等产业,把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6月6日上午10点,记者赶到太湖县新仓镇转桥村灿阳门山场时,太湖县裕民紫薯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余何权正和50多名工人冒雨移栽紫薯。

  半人高的油茶树下,余何权一手用小铲子翻开砂石层,一手插入秧苗。 600多亩的山坡上,绿油油的紫薯秧苗在雨水的滋润下显得生机勃勃。

  “油茶生长期有5年,这么大面积,净投入要上千万元。按传统单一的种植模式,5年一分钱收入都没有。现在搞林下经济,光是种紫薯就收入60多万元。 ”林业大户余何权高兴地说。

  据县林业局副局长石金印介绍,传统林业模式见效慢,效益低。为改变这一局面,县政府从2006年起每年投入100万元以奖代补,重点扶持发展林下经济的龙头企业和大户。林业部门成立技术服务组,推广林牧、林粮、林药等林下经济。去年,太湖成为全国林下经济发展试点县。

  “镇林业站帮我们选定种植紫薯,因为紫薯是天然花青素和硒元素的主要来源,市场紧俏,价格是普通山芋的五六倍。 ”余何权告诉记者。

  新仓镇镇长陈烈介绍,当地是六山三田一分水,林业是农民的重要收入来源。为拓宽农民增收渠道,镇政府积极鼓励林农发展林下经济。目前,全镇已流转林权的6000多亩林地全部采取林下经济模式,亩均增收千元以上。裕民紫薯专业合作社已经成为全省最大的紫薯种植基地,拥有林地面积近4000亩。

  前来检查油茶生长情况的新仓镇林业站站长李颂光告诉记者,由于紫薯要经常施肥和浇灌,所以土壤的肥力和水分得到提高,也促进了油茶生长。原来五年才挂果,去年套种紫薯的地方今年就开始挂初果,提前了两年。

  “提前两年收获,这等于多赚了一笔! ”余何权兴奋地说。

  太湖县各村结合当地土壤、气候等条件,能种就种,能养就养。在徐桥镇恒园生态实业公司,记者看到,1500多亩林地到处是散养的肉鸡。“这些鸡会飞,一声招呼,从300多米高的山腰马上就到眼前。 ”公司负责人刘石彬一声吆喝,成群的鸡在雨中往山下扑腾。 “这些鸡能卖到普通鸡三倍以上的价,今年卖肉鸡增收20多万,鸡蛋每天能收入800多块。鸡不光吃掉了许多害虫,鸡粪又是林木生长必需的有机肥,一举多得。 ”

  “过去,以为搞林业就是傻种树,结果把原来在外面赚的钱全垫进去还不够。现在,有了政府引导,才发现山上山下都是摇钱树,林上林下都是聚宝盆。今年,我的林业生态休闲旅游就要开张了。”刘石彬说。记者看到,山下一座三层的小型宾馆已经成型。

  县林业局副局长石金印说,目前全县有省级龙头企业8家,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39家,林下经济大户300多个,创产值1520万元,森林旅游业直接产值90万元,拉动相关产业产值达到3亿元。

  记者感言

  林地面积没有增加,效益却显著增长。太湖县发展林下经济,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开辟了新渠道。

 

打印 责任编辑: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