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致富信息 农业技术 农产品价格 农业搜索 网站地图

北京大兴区:主导产业助力民族乡村走上富裕路

发布时间:2016-04-25  来源:新农网
摘要:北京市大兴区有19个民族村,生活着回、满、蒙古等49个少数民族成分的群众,少数民族人口4.9万人。2010年,大兴区19个民族村人均劳动所得约1.67万元,虽然高于大兴区农民人均劳动所得,但有8个村没有达到全区平均水平。2015年,19个民族村全部达到全区平均水平。 区位各

 

  北京市大兴区有19个民族村,生活着回、满、蒙古等49个少数民族成分的群众,少数民族人口4.9万人。2010年,大兴区19个民族村人均劳动所得约1.67万元,虽然高于大兴区农民人均劳动所得,但有8个村没有达到全区平均水平。2015年,19个民族村全部达到全区平均水平。

  区位各不相同,政策各有差异

  位于北京市南部的大兴区,19个民族村被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部的民族村,主要位于六环以北,因为区位优势明显,经济建设起步早、发展快;南部的民族村,因为相对偏远,交通区位差,主要依赖农业,因而发展缓慢。

  对此,大兴区制订了差别化政策。对于北部的西红门镇星光社区、黄村镇狼各庄等民族村(社区),主要从政策引导方面,帮助他们进一步深化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推进土地股份合作制,实现了“地权变股权,村民变股民”的转变。

  针对南部低收入民族村的实际,大兴区采取了重点帮扶的办法。首先继续保留六环以南8个民族村高于普通村标准1倍的公益事业经费,每村30万元;其次,大兴区民委、区农委、区财政三部门联合制订《大兴区低收入民族村专项补助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自2013年起,每年安排38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低收入民族村发展种植业、养殖业、民俗旅游业、农产品加工业和其他适合民族村自身发展的项目。

  针对南部贫困地区,大兴区民委还探索了多种形式的对口帮扶方式。2012年,大兴区委统战部、区民委制订了《关于民主党派组织帮扶民族村经济发展的意见》,引导各民主党派继续开展技术咨询、文化下乡、项目引进、困难救助等对口帮扶。2013年以来,区委组织部安排区直有关单位深入开展 “百家单位联百村”城乡共建活动,选派优秀干部到民族村担任第一书记,帮助民族村发展。

  变挑战为机遇,村村有主导产业

  2010年,大兴区提出“南部村要形成‘村村有主导产业、户户有致富门路’的局面”。随后,大兴区民委邀请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对南部未达标的8个民族村进行实地考察,并作出了适合当地的产业发展规划。

  崔指挥营村地处永定河冲积平原,土地主要为沙流地,很难发展种植业。按照产业发展规划,在北京市民委的支持下,该村成立了合作社,建设了奶牛养殖基地。“市、区、镇三级政府投入600多万元,建起了养殖场、挤奶平台,并与三元、伊利等大公司合作,取得了不错的收益。”大兴区民委有关负责人介绍说。

  安定镇佟营村和东白塔村是纯回族村,该镇充分发掘这两个村的民族特色优势,鼓励他们发展肉牛、肉羊、奶牛养殖,帮助民族村制订产业规划、争取扶持资金、协调贷款资金、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开展实用技术培训,促进了两个村养殖业的持续发展。2013年,为东白塔争取资金180万元,为佟营争取贷款贴息资金140万元,肉牛出栏增加1800头,肉羊出栏增加1万只。与此同时,安定镇结合平原绿化工程,优先考虑民族村,流转东白塔村土地280亩,每亩收益3000元。

  大兴区礼贤镇有4个民族村,一直以来,这里的经济社会发展较为缓慢。新机场选址于此,更使礼贤镇建设受到严格管控。但大兴区民委变挑战为机遇,结合新航城规划发展,依托农民实训基地,围绕新区企业和未来机场用工需求,对村民进行订单式、储备式培训,涉及物业管理、物流服务、叉车驾驶、水电维修、绿化保洁等方面。同时,大兴区主动与亦庄开发区和“六园”产业基地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组织园区企业进行专场招聘,积极推荐少数民族村劳动力就业。

  健全民族工作机制,保障民族事业顺利发展

  与北京市很多区不同,大兴区于2004年独立设置了民族事务委员会,在全市各区中率先确立、健全了独立的执法主体资格,实现了与北京市民委工作的完全对接。大兴还成立了区、镇两级民族宗教工作领导小组,健全了组织机构;实施民委委员制,有18家区直相关单位和5个民族工作重点镇成为民委委员单位,进一步建立健全了民族工作机制;区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每年都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民族工作,听取民族工作部门的汇报等。这些举措,为推进民族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和制度保证。

  “领导重视是做好民族经济工作的关键,我们历任主管区长都会到民族乡村调研。”大兴区民委有关负责人介绍说,2014年,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邵恒,区委常委、统战部长沈洁和分管民族工作的副区长陈晓君等领导,多次听取民族村经济工作汇报并深入民族工作重点镇调研,要求有关部门和镇高度重视,从讲政治的高度来做好民族村的经济发展工作。

  据了解,“十二五”期间,各级财政为大兴区投入专项资金2750万元,扶持民族村种养殖项目22个,新建温室大棚200栋、果园500亩,改建养殖小区4个,出栏肉牛4000头,肉羊3万只,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组织7个。正是有了组织上的保障、经济上的扶持,土地流转起来了,资产经营起来了,农民组织起来了,大兴区的民族乡村也富裕起来了。

 

打印 责任编辑: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