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致富信息 农业技术 农产品价格 农业搜索 网站地图

重庆永川区:教授改良生姜 农民每亩净赚万元

发布时间:2013-10-10  来源:重庆晨报
摘要:2007年起,刘弈清在实验室中进行脱毒种姜的培育,经过一年多的实验,在2008年成功培育出脱毒种姜,并且开始规模培育。“是个好技术,种下这种姜种,能让每颗种子的产量提高30%~40%,而且可以杜绝姜瘟病,能大大降低农户的种植风险。”
重庆永川区:教授改良生姜 农民每亩净赚万元

  科技特派员刘弈清通过组建公司种植改良生姜,让姜农实现了创收

  改良生姜让农民尝到了甜头。 受访者供图

  送科技下乡,就是简单的搞几个科研站培训班吗?

  在重庆文理学院教授、科技特派员刘弈清看来,还远远不够。

  2008年,他带着自己培育种苗的科技成果,技术入股天沛农业科技公司,把自己和田间地头以及购买种苗的农户实实在在地绑在了一起。

  由他改良的生姜品种,成功开发出脱毒种姜,提高抗病能力,将带动永川万余农户人均增收万元以上。

  下乡种生姜接地气

  2007年起,刘弈清在实验室中进行脱毒种姜的培育,经过一年多的实验,在2008年成功培育出脱毒种姜,并且开始规模培育。“是个好技术,种下这种姜种,能让每颗种子的产量提高30%~40%,而且可以杜绝姜瘟病,能大大降低农户的种植风险。”

  手里有好的科研成果,但怎样才能使自己的科研快速推向市场?

  刘弈清清楚,带着技术办个科研所,办几次讲座是远远不够的。

  在2008年,一次前往酉阳出差时,刘弈清遇到了大学时的师弟李洪海,后者有多年在农业企业经营农用物资的经历。

  “我把我做的科研成果和想创办公司的想法告诉师弟,一拍即合。”一个有技术,一个有经营管理经验,就这样,重庆天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永川成立了。

  目前,重庆天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组建了培育种苗科技成果产业基地,该基地目前拥有5万平方米的大棚温室,培育2000万株生姜、蓝莓、猕猴桃等经济作物和绿色植物。

  “如果以前只是以科普宣传的形式送科技下乡,没有共进退的感觉,现在我感觉算是接地气了。”刘弈清表示,2011年开始,经过三年的田间实作,他们开始把幼苗卖给当地农户进行种植。下一步,他们计划利用天沛公司,将生姜推向市场,形成“育繁推”一体化发展格局。

  改良生姜让农民受益

  一项技术从实验室到田间,需要很多事情要做,比如幼苗种植,后续农民种得好不好,怎么种才高产?刘弈清作为科技特派员和同事们走村串户给农民提供技术指导。

  近3年来,他举办各类优质种苗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培训61次,培养科技示范户345户,带动从事种苗种植和开发农户超过1.6万户。每年带动110万人次从事植树造林和科学育苗工作。

  最直接的受益者,是种植改良生姜品种的农户。

  以前,每颗永川生姜的种子可以长出1斤左右的菜姜,价格在4元。永川生姜品种经过改良,研制脱毒种姜,每颗种子可以生产1.5~2斤菜姜,价格可以达到6元,每颗种子产量可以提高30%~40%。

  原来一株生姜苗一般可以培育七八株幼苗,当作种子。经过刘奕清和文理学院改良后的种姜,目前可以培育12株幼苗。

  “每年生姜的种子都是成几何倍的增长,一株种苗,第一年可以生产10多株幼苗,而原本的那10多株幼苗每株还可以生产10多株。这样算下来,一株幼苗在3年以内就可以培育1000株幼苗。”重庆天沛农业科技总经理李洪海算了笔账。

  李洪海介绍,按照目前的市场价格,脱毒生姜在土里的价格就可达到8元/公斤,平均亩产4000公斤,亩平均销售收入3万元以上,姜农净收益超过1.2万元/亩。

  新闻链接>

  永川打造生姜产业链

  永川区科委表示,永川将创建1000家生姜产业实体,带动1万户农民一年人均增收13000元,打造1亿元以上规模的龙头企业9家,其中制种、 流通与加工企业各3家。“力争到2017年,实现脱毒生姜制种面积5000亩,生姜栽培面积50000亩,生姜产业链总产值30亿元。”永川区科委负责人 表示。

  “生姜的利用价值远远不止食用。”李洪海说,目前生姜做药用作市场销售,已经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同时天沛公司正在与一家饮料公司进行协商,将生姜用作果汁制作,一旦项目签订,对生姜的原材料需求将更大。


 

  在永川农户王天才的地里,一棵传统的生姜种苗,可产出0.5公斤菜姜,价格为8元/公斤左右。从2011年开始,他开始试种一种名叫“脱毒种姜”的品种,同样是一棵种苗,则可产出0.75~1公斤菜姜,价格为12元/公斤左右。

  这样一道小小的算术题,让王天才的生姜地增收200%左右。

  这种巨变与重庆文理学院植物种苗专家刘奕清息息相关。

  5年前他试验开发出“脱毒种姜”,并以技术入股的方式与重庆一农业公司组建生姜种苗基地,将培育的幼苗卖给农户。带动永川1万余农户人均增收1万元以上。

  在永川姜农面前,刘奕清的身份是科技特派员,与传统的科技特派员不同的是,刘奕清是属于创业型科技特派员,他与姜农和企业之间不是简单的科普关系,而是利益关联的共同体。

  新品种让姜农收入翻番

  永川区黄瓜山村有着种植生姜的传统,种植面积1000多亩,是远近闻名的“姜乡”,黄瓜山生姜一直以来也以其脆嫩爽口而走俏市场。

  代家店村的王天才是一位有着20多年种姜经验的“老把式”,最近两年,由于改变生姜种植品种,他的收入更是成倍增长。

  过去,王天才种植传统生姜效益也不错,但是最大的风险就是“姜瘟病”,生姜一旦染上此病,收成至少降三成。“种姜的收益较高,但是‘姜瘟病’的风险让我不敢扩大生产。”王天才说。

  2011年,科技特派员刘奕清开始在永川推广一种名叫“脱毒种姜”的新品种。王天才在自家地里也种上新姜苗。以前,每棵种苗可产出0.5公斤菜 姜,价格为8元/公斤左右。而脱毒种姜的每棵种苗可产出0.75~1公斤菜姜,价格为12元/公斤左右。每棵种苗产量可以提高30%到40%。“每亩地的 纯利润比过去翻了一番!”王天才笑得合不拢嘴,去年他3亩地总共增收约3万元。

  “摆脱了‘姜瘟病’,对我们普通姜农来说,少了心理负担。”王天才说。

  特派员研发出脱毒种姜

  “脱毒种姜”的产生,与刘奕清关系密切。

  2008年7月,永川区黄瓜山村姜农申希泉、王成功等找到重庆文理学院教授、植物种苗专业的科技特派员刘奕清,帮他们村解决“烂姜”的问题。其实,“烂姜”(姜瘟病)问题在黄瓜山村种姜人眼里,是老大难了,一直没有办法解决。

  刘奕清下决心用科技手段解决“姜瘟病”。 他与“生姜”的缘分也从那时起一发不可收拾,他亲自带着团队多次赴永川、江津、荣昌、丰都等地,采集母体资料,致力解决生姜病原菌难题。在长期的研究中, 刘奕清不仅找寻到有效的治疗方法,研发出“脱毒种姜”,还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了生姜所蕴含的巨大的经济效益。

  2008年,刘奕清与师兄李洪海合作,创办了重庆天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他以技术入股。

  早在入股创办企业之前,作为科技特派员的刘奕清就有一个想法:一直以来,我们科技特派员多是培训完就走,因为农户的利益和特派员本身关系并不大,所以实际效果不尽如人意,因此,我一直希望探索一种合作机制,形成一种企业性质的发展体系,从根本上帮助农户。”

  于是,刘奕清和李洪海带着天沛农业来到了永川,建成组培种苗科技成果产业基地。

  特派员成为“生姜合伙人”

  王天才家菜地里的生姜种苗,都来自于重庆天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种苗基地。要寻找这些种苗的最初来源,还要追溯到重庆文理学院的实验室。

  日前,记者来到重庆文理学院的脱毒种姜实验室,这里生长着脱毒种姜的幼苗,每棵尚不到1厘米长。实验室工作人员介绍,脱毒种姜首先在实验室里进 行组培继代,然后从实验室中取出,放在培养皿中生根炼苗,当脱毒种姜幼苗长到两三厘米时,就可以移栽到育苗盆中,然后移植到重庆天沛农业的种苗基地,再由 此将幼苗卖给农户。

  “看起来只是一些简单的种苗移植,其实这是最基本的产学研一体化。”刘奕清是该实验室的发起人。

  刘奕清表示,他进行种苗培育,然后将培育的种苗卖给农户,并且为农户育苗、种姜提供技术指导,“与天沛公司的角色不同,我与农户不单纯是买卖关系,还有科技帮扶的角色。”

  “如今,我们将脱毒的生姜种苗以一株8毛价格出售,大大降低了农户的种姜成本,加上我们的姜具有极强的长势和极高的抗姜瘟能力,让农户们的产量提高了30%~40%。”刘奕清介绍,目前,一亩生姜大概能卖3万元,种植户至少净赚1万多元。

  市科委介绍,目前,脱毒种姜正在全市进行大面积推广。2012年,永川区南大街办事处黄瓜山村100多户农户种植脱毒生姜200多亩,总产达 400吨,总收入达700万元,种姜农民仅此一项人均纯收入8500元。2013年,永川种植脱毒生姜300亩,预计产量可达600吨,总收入可达900 万元。脱毒种植的“黄瓜山生姜”已成为黄瓜山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支柱。

打印 责任编辑: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