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致富信息 农业技术 农产品价格 农业搜索 网站地图

甘肃定西:马铃薯成为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支柱产业

发布时间:2013-10-11  来源:中国 定西党政网
摘要:从1996年以来,定西马铃薯已跨越自给自足而走过规模扩张和产业培育两大阶段,目前正在加速向“中国薯都”新阶段迈进。17年来,定西马铃薯种植面积由100万亩发展到300多万亩,在全国地级市位列第一并在甘肃三分天下有其一;总产量由不足100万吨提高到500多万吨;发展举措

 

  从1996年以来,定西马铃薯已跨越自给自足而走过规模扩张和产业培育两大阶段,目前正在加速向“中国薯都”新阶段迈进。17年来,定西马铃薯种植面积由100万亩发展到300多万亩,在全国地级市位列第一并在甘肃三分天下有其一;总产量由不足100万吨提高到500多万吨;发展举措由“洋芋工程”提升为“产业开发”;地域品牌由“中国马铃薯之乡”正向“中国薯都”嬗变;功能效用由解决农民基本温饱跃升为繁荣城乡经济的特色支柱。

  一、种植基地优势已经形成,标准化生产稳步推进。全市上下按照“围绕龙头建基地、突出特色建基地、依托市场建基地、连片开发建基地”的思路,通过政府推动、科技驱动、企业带动、市场拉动,基本形成了区域化布局、规范化种植、订单化生产格局。2013年,全市马铃薯种植面积319.84万亩,其中安定107.2万亩,通渭35.53万亩,陇西42万亩,渭源40万亩,临洮55.09万亩,漳县10万亩,岷县30.02万亩,安定区跨入中国马铃薯种植大县行列。全市形成了洮、渭、漳河流域河谷川水区优质早熟菜用薯和加工专用薯、南部高寒阴湿区优质菜用薯和脱毒种薯、北部半干旱区高淀粉薯和优质菜用薯三个特色鲜明的区域化布局生产基地。

  近年来,市上审时度势,战略性地提出了马铃薯提升计划,全市在稳定种植面积的同时把马铃薯增产的着力点放到良种生产和标准化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上,先后制定下发了《马铃薯标准化生产实施方案》和《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各县区及时细化工作方案和技术规程,因地制宜地确定实施区域,组织技术培训,落实实施主体,采取得力措施狠抓落实。按照“科学布局、合理轮作、规范种植”的原则和“村有点、乡有片、县区有带”的要求,实行农艺农机结合,良种良法配套,大力推广黑色地膜全覆盖、小整薯坑种、芽栽、测土配方施肥、稀土旱地宝拌种等10多项抗旱增产技术,标准化生产水平稳步推进。2013年全市共推广黑色地膜栽培马铃薯129.35万亩;全市共落实标准化生产基地263.1万亩,占总播种面积的80%以上,其中企业建立标准化生产基地25万亩。全市共建立马铃薯标准化集约化生产片带55个、182.55万亩,示范点471个、106.05万亩;实施农业部高产创建基地22个、21.71万亩。

  同时,市、县区把扶持和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作为提升产业组织化、有效化解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举措,下发了《关于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意见》,全市按照边培育、边发展、边规范的工作思路,大力扶持培育各种类型的马铃薯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全市共发展马铃薯专业合作经济组织377个,其中专业合作社达317个,主要从事良种、种植、加工、贮藏、外销和技术信息等方面的经营和服务;从组织形式看,主要有龙头企业带动型、经营服务型、股份合作型、政府引导型、市场带动型和能人领办型等六种类型。特别在订单农业的发展上,这些中介服务组织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涌现出了“安定马铃薯经销协会”、渭源“五竹马铃薯良种经销协会”等一批能体现和代表农民利益、合作形式规范、带动能力强的典型。2013年全市以“企业+协会+基地+农户”、“企业+基地+农户”、“协会+基地+农户”等形式,实施马铃薯订单化种植125.11万亩,订单模式已由政府推动为主向企业、协会、大户主动对接农户的市场化运作转变。

  二、良种推广步伐明显加快,种薯产业进一步升级。近年来,全市上下紧紧围绕把定西建成全国重要、国内有影响力的马铃薯科研育种基地、全国最大的优质良种及脱毒种薯生产供应基地的目标,不断创新思路,积极培育市场主体,狠抓基地建设,加大优质品种推广力度,全力优化品种布局结构,全市马铃薯脱毒种薯扩繁体系进一步完善,生产能力不断提升。一是运行机制进一步创新。经过近几年的摸索和实践,种薯扩繁运行机制不断得到创新,市场机制进一步健全,种薯扩繁从组培苗、原原种、原种到一级种、二级种的逐级扩繁体系进一步完善。组培苗、原原种由种薯企业按照市场需求进行扩繁生产;原种扩繁由政府监管,种薯企业按照政府订单方式生产,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运作;一、二级种扩繁由政府参与规划,种薯企业或专业合作组织,采取“企业+基地+农户”、“专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实行订单种植,然后提供农户做生产用种。种薯生产已由政府推动为主向公司化、集约化、市场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初步形成了“政府扶持、企业主导、市场运作”的生产模式,种薯产业步入良性发展轨道。二是脱毒种薯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经过大力扶持培育,全市种薯企业已达32家,爱兰公司、凯凯公司等种薯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2012年全市生产脱毒苗3.5亿株,原原种5.1亿粒;2013年建立原种基地5.23万亩,一级种基地41.61万亩,二级种基地92.5万亩,基本实现了脱毒种薯全覆盖。三是品种更新步伐进一步加快。针对主栽品种退化、产量和品质有所下降以及现有品种跟不上市场多元化需求等突出问题,近几年着力抓了优质新品种的引进示范和推广工作。目前,全市马铃薯品种结构已突破以往陇薯3号、5号和新大坪、大白花为主的格局,陇薯6号、庄薯3号、青海薯、武薯、荷兰薯、克新系列等优质新品种得到大面积示范推广。川水区由原来普通品种向荷兰薯、克新系列等优质早熟品种转变;半干旱区包括高海拔二阴区,在稳定陇薯3号、新大坪种植面积的同时,一些引进示范成功的优质品种如庄薯3号、陇薯6号、青海薯的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其它一些如定薯系列、腾薯系列等优质新品种在生产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品种结构进一步合理。全市共选育优质马铃薯新品种(系)5个,引进适宜优质良种15个,良种化程度达到95%以上。

打印 责任编辑: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