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致富信息 农业技术 农产品价格 农业搜索 网站地图

“一根甘蔗”的雪球效应

发布时间:2007-10-23  来源:广西农业信息网
摘要: 种蔗“种”出了糖,养肥了牛,还种出了菇,在崇左这个全国最大的甘蔗生产基地、全国甘蔗主产区,“蔗—牛—菇”循环经济产业项目的实施,甘蔗产业链的拉长,让“一根甘蔗”创出了越滚越大的雪球效应。
        种蔗“种”出了糖,养肥了牛,还种出了菇,在崇左这个全国最大的甘蔗生产基地、全国甘蔗主产区,“蔗—牛—菇”循环经济产业项目的实施,甘蔗产业链的拉长,让“一根甘蔗”创出了越滚越大的雪球效应。  

        第一环:茫茫蔗海都是宝  

        “既种蔗又养牛又种菇的农户?找黄子宝吧。”记者专程就“蔗—牛—菇”项目到江州区新和镇下询屯采访时,市科技局的同志脱口说道。黄子宝是崇左市的科技种养大王,种有40多亩甘蔗,仅此一项一年就有5万多元入账。像黄子宝那样从种蔗中得到实惠的农民在崇左比比皆是。  

        崇左是全国最大的甘蔗生产基地,2005年种蔗面积230多万亩,2005/2006榨季产原料蔗1490多万吨,产糖184万吨,占广西1/3、全国1/5强,制糖总量和发展规模均居全国首位,地方财政收入近50%、农民收入近70%来自蔗糖业。但单一性产业结构,也造成了产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脆弱性。十多年来,糖价的起伏,令当地政府几多欢喜几多愁。  

        必须形成自己的特色。就在糖价“一路高歌”之时,崇左市委、市政府对这个关系全市经济命脉的支柱产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茫茫蔗海都是宝,蔗能炼糖,蔗叶蔗渣也能派上大用场。专家把目光投向了甘蔗副产品,“对于蔗叶的处理,农民都是一把火烧掉,太浪费了,用来养牛最好。”崇左年产蔗尾梢290万吨、蔗渣300万吨,专家推算,可发展养牛30万头左右。  

        2005年,“蔗—牛—菇” 特色产业循环经济科技种养模式应运而生。这一模式充分利用崇左丰富的蔗叶饲养肉用牛和奶水牛,用牛粪和蔗渣种菇,用菇泥作肥料还田,以蔗糖产业为龙头,以养牛业为纽带,引领食用菌业、乳品业、肉品加工业、饲料业等多个产业的共同发展,形成“蔗—牛—菇”特色产业。当年,该项目以甘蔗生产规模最大、养牛基础较好的江州区为核心区开始试点。  

        第二环:蔗渣育得肥牛壮  

        黄子宝养有16头奶水牛。一早起来,女儿黄敏芳负责挤牛奶,黄子宝负责把鲜奶送往崇左天添乳品厂。一头奶水牛,每天得奶少则七八公斤,多则13公斤,每公斤4元。“蔗叶喂牛,牛长得又肥又壮,废物变成宝啦。” 黄敏芳笑哈哈地说。  

        养牛业是“蔗—牛—菇”模式中的纽带。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肉牛生产在市场强力拉动下,将保持较高速度增长。用蔗叶养牛,成本大为降低。  

        下询屯31户农户引进摩拉、尼里/拉菲等优良品种牛,2003年建成了奶水牛养殖小区。2005年,市科技局将小区作为“蔗—牛—菇”高效种养模式示范点,引导农户发展种蔗养牛、牛粪种菇、菇泥还田的循环经济模式,为小区在技术指导、资金放贷、信息服务、产品出售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务。目前,该小区牛存栏400多头。全市建有养牛小区45个,牛存栏50.4万多头。  

        龙头企业的进驻,使养牛业的效益得到了保障。今年4月,广西西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蔗叶综合利用科技开发项目在新和镇动工建设。该项目总投资1.795亿元,将建成全国最大的肉牛良种胚胎工厂化生产中心,年屠宰加工10万头牛、20万头羊,年加工处理4万吨牛奶。该项目已列入2006年自治区全面统筹推进新开工的重大项目,一期工程预计明年上半年竣工。项目投产后,预计产值2.4亿元,为打造“蔗—牛—菇”循环产业链起到强有力的辐射带动作用。  

        第三环:养牛牵出种菇业  

        黄子宝是下询屯种菇第一人。2005年,种了800平方米蘑菇。蔗渣、牛粪以及其他肥料按比例混在一起发酵,放入菌种,20天后,白花花的蘑菇冒了出来。收菇时,凌晨五六时全家齐上阵采菇,一轮下来一个多小时,手都麻了。拉着上百公斤蘑菇,到镇上市场转一圈,很快销售一空。“春节时,每公斤蘑菇卖到8元,去年种菇就得了2万多元。”说起种菇卖菇,黄子宝乐滋滋的。  

        种菇是养牛业的延伸。市科技部门调研时发现,养牛周期较长,除了蔗梢,农户还要投入牧草。所以,价值虽高,但一开始农民对养牛还是摇摆不定。  

        养牛种菇,以短养长,情况就大不一样了。种菇每平方米有20多元的利润。在“蔗—牛—菇”项目中,政府引导农民种菇,之后菇料还田,形成了良性循环。  

        今年下询屯共建起了8个菇棚,其中5个就是黄子宝的。尝到甜头后,黄子宝今年种菇面积扩大到4000多平方米,一下子翻了5倍,由此辐射带动该屯农户发展食用菌2万多平方米。  

        敢出这招猛棋,黄子宝是看好了龙头企业广西富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新和落户。该公司总投资300万元,年生产200万袋菌种、加工1万吨食用菌生产线项目,已于今年8月开工建设。公司与农民签有合同,提供菌种,免费提供技术服务,以每公斤4元价格保价收购。“公司+基地+农户”这一模式,让农民吃下了定心丸。  

        作为公司的业务主管,陈国辉曾在许多地方指导食用菌生产。采访时,他正在菇棚里指导工人培土。“崇左的蔗渣资源更为丰富,成本每平方米低于别地方5元。” 陈国辉道出了公司选择在崇左投资的原因。  

        环扣环:循环经济新模式  

        作为“蔗—牛—菇”项目的实践者,黄子宝深得其惠。女儿黄敏芳在外打工两年后又回来了,“还是回家养牛种菇赚钱!”21岁的黄敏芳心直口快。  

        市科技局局长李苹为记者算了一笔账:蔗区1户5口之家的蔗农种植8亩甘蔗、0.2亩牧草,可养2头牛,栽培巴西菇240平方米,原料蔗可获利1200元,菇获利1800元,菇泥还田,约值肥料151.2元,共计增收3151元,人均增收630元。  

        “一根甘蔗”,带出了蔗、牛、菇三个产业的链接和蔗区资源高效利用,还孵化带动了肉类加工、乳制品、饲料、兽药、皮革加工、食用菌菌种、食用菌加工及塑料制品生产等一批相关产业的发展,西联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蔗叶综合利用生物科技开发项目、广西富隆科技有限公司食用菌开发项目等一批项目相继上马,甘蔗产业链越拉越长,效益像滚雪球般越滚越大。  

        “蔗—牛—菇”这一农业科技创新项目获得了自治区的高度肯定,自治区科技厅将其列入全区重点项目,要求崇左市将该项目向园区经济方向发展,并将“蔗—牛—菇”循环经济科技产业园区列为今后几年自治区重点扶持的三大农业科技产业园区之一。  

        从2005年始到2007年,崇左市将投入资金约1.1亿元,完成甘蔗智能化种植面积140多万亩,建立养牛小区100个,养牛10万头。到2010年养牛总量将达30万头,形成养殖、屠宰、饲料、乳品肉类和高附加值产品深加工一体化的产业链发展态势,深加工产值达30亿元左右;食用菌栽培面积2010年将达200万平方米,产值1亿元。  

        以“蔗—牛—菇” 特色产业为中心的崇左市科技整体推进模式,将成为发展地方循环经济、提高蔗区群众收入的重要模式。
打印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