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致富信息 农业技术 农产品价格 农业搜索 网站地图

邓光荣:乡村“羊倌”的致富经

发布时间:2009-10-13  来源:兴安资讯
摘要:经过几年的摸索和学习,邓光荣从一个养羊的“门外汉”变成了一名“行里手”。到2007年,邓光荣养羊规模开始扩大,母羊就有40多只,一年可以卖150多只羊,每只羊的价格都在400元以上。单卖羊粪他都可以纯赚15000元左右。

        邓光荣,一位敦实憨厚的汉子,说话直来直去,发自肺腑。他有着愚公移山般的精神,带领村民们在石山间开凿出一条连接外界的路,让界首镇和平村委江山岭自然村这个小山村开进了第一辆车。现在,他是远近闻名的养羊大户,石山间蹦跳的山羊与他挥鞭的身影形成了一幅和谐的山水牧羊画。

        愚公移山,石山峻岭间凿出的大道

        1987年在村干部选举中,邓光荣被选为村干部。就在被当选的那一刻,他心里就暗暗下决心,一定要干出个样儿来,要对得起村民的信任。“ 江山岭这个地方就是个山沟沟,出去只能走路,就算你种了点东西、养了点东西,想要出去卖都愁死去,来回都是走路。所以我就想着一定要修条路出去,让江山岭彻底摆脱不通车的历史。”邓光荣说着刚当上村干部时的想法。

        为了修通江山岭村的路,邓光荣到处去村民间做工作,说尽了好话,他的坚定感动了大家,他的想法得到了大家的认同,村民们基本都同意修路,也都认识到了修路的必要性和好处。但由于另外一个村干部有不同的意见,导致村里的人分成了两边,要修两条不同方向的路。邓光荣着急了,另外一条路修起来要比这条要艰难得多,那样不仅浪费人力财力,到最后能不能修通还是个问题。他为此到处去做工作,希望把大家拧成一股绳,把劲往一处使,争取修好一条路。

        做再多的工作都徒劳,赞成邓光荣的只有60多个人,但是这也没能挡住邓光荣修路的决心,他带领着60多个人在石山间开凿。一锤一锤地凿,一担一担地挑,经过一年的努力,江山岭的路终于通了。“路一通,我们马上就请来了一辆车,直接开到了我们江山岭村,这是对我们一年的辛苦最好的回报,大家终于可以摆脱徒步翻山越岭的艰辛了。”回想起刚通路时的情景,邓光荣脸上荡起了无比欣慰的笑容,感觉那一刻是他一辈子都值得铭记的时刻。

        为把道路修成一条平坦的水泥路,邓光荣又积极奔走,在界首镇党委、政府的关心下,2008年道路硬化工程开始动工,历时一年完工,他们也终于摆脱了雨天车辆不敢进山的情况。

        养羊遇挫折

        1991年,邓光荣与人合伙承包了界首和平村委开荒坪自然村110多亩的柑橘场,准备大干一场。可是干了两年,他与合伙人之间因为性格不合,产生了很多矛盾,最后邓光荣以一万多元的价格把柑橘场全部转给了合伙人。

        虽然柑橘场转了出去,但他开始在开荒坪养起了羊。“刚开始养羊,我完全没有技术,羊产仔了却养不活,一年只能成活30多只,每只才卖 200元左右,根本赚不到钱。”说到刚开始养羊,邓光荣无奈地摇摇头。他养了两年多的羊,根本没赚到钱,对于养羊,他开始没有信心了。就在这时,他被选为了和平村委的副村委主任,专门负责投资管理。在任职期间,他多方协调,作了大量工作,请来了老板做起了美姑岩石场。

        几年的村委干部让邓光荣做了自己想做的事情,为村民谋福利,为村民谋发展。1997年,他带着家人搬回了江山岭村,一起带回去的还有以前卖羊时被老板挑剩下的5只羊。就靠着这5只羊,邓光荣开始走向了真正养羊的道路。

        养羊的“门外汉”变成“行里手”

        既然要专门养羊,就必须要有技术,邓光荣去县城里买回了许多关于养羊的书籍,学习养羊的技术。有一次他在一本养殖书上看到,给羊加入适当的尿素,可以让羊长得快些。他马上开始着手试验,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他发现确实有点效果,就开始给所有的羊加尿素。“就这个方法,让我一次损失了20多头羊。”由于儿子的一次失误,让邓光荣那一年都白干了。因为他的技术不过关,小羊的成活率不高,一年只能得50多只羊。一下损失20多只,只能是血本无归。尽管如此,他还是不气馁,接着养羊。他经常去界首镇的农业服务中心询问一些养羊的技术问题,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都主动帮他找相关的书籍,有的书籍还免费送给他,这让邓光荣很感动。他还经常参加政府农业部门组织的家禽饲养培训,有不懂的地方就向畜牧局的专家和防疫员请教,自己买回光碟学习。

        经过几年的摸索和学习,邓光荣从一个养羊的“门外汉”变成了一名“行里手”。到2007年,邓光荣养羊规模开始扩大,母羊就有40多只,一年可以卖150多只羊,每只羊的价格都在400元以上。单卖羊粪他都可以纯赚15000元左右。

        2008年,响应政府科学养殖的号召,邓光荣从山东引进了“波尔山羊”的新品种。“这个品种的山羊,个头大,比我们这里的“土山羊”要长膘。而且这种山羊的出栏时间要快得多,大大缩短了羊的出栏时间,降低了养殖成本,效益自然就出来了。”说到新引进的新品种,他说得津津有味,还带着记者去看了“波尔山羊”。在羊圈里,“波尔山羊”的确要比传统的山羊高大很多。

        今年,邓光荣已经达到了120只母羊的规模,每批能养殖400只左右的山羊,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养羊大户。邓光荣说:“今年卖完西瓜以后,我准备花3万多元建一个300多平米的专门用来繁殖“波尔山羊”与本地羊的杂交羊的“产房”和一个草料的储备室。”

        原来,镇防疫站的防疫员胡春生告诉他,有一种矮香草很适合养羊,它的营养价值高,每年从4月到10月都有草割,还便于储藏,山羊根本不愁没草吃。因为去年冰灾的时候,邓光荣的羊因为没草吃,完全不长膘。胡春生还给他从南宁带回了一种叫活力99生酵剂的药,这种药有防腐、防霉变、促消化的作用。有了这两样“法宝”,邓光荣养羊的信心更足了。

        “我只要种十亩地的矮香草,就可以供应800多只羊全年的草料,根本就不担心草料的问题,现在就是再遇一个雪灾我也不怕了。”有了技术,邓光荣的底气十足。从几只羊,发展到现在的几百只羊;从以前只用一点家用肥,到现在把羊粪变成了宝。一路走来,邓光荣感慨万千,在这条祖辈走过的路上,他走出了自己的样儿。

打印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