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致富信息 农业技术 农产品价格 农业搜索 网站地图

河北黄骅市二科牛村:昔日盐碱地 今朝变粮仓

发布时间:2013-11-05  来源:河北日报
摘要:“今年玉米收成可真不错。”数着一沓崭新的百元钞票,孙立峰脸上堆满笑容。“今年我家玉米亩产1200斤,亩增收400多斤,200亩耕地增收了近8万元。这全靠沧州市农科院推广的玉米双株增密旱作技术。”

 

  近日,见到黄骅市二科牛村种粮大户孙立峰时,他正在卖玉米。

  “今年玉米收成可真不错。”数着一沓崭新的百元钞票,孙立峰脸上堆满笑容。“今年我家玉米亩产1200斤,亩增收400多斤,200亩耕地增收了近8万元。这全靠沧州市农科院推广的玉米双株增密旱作技术。”

  孙立峰家的200亩中低产田,今年被列入“渤海粮仓”示范区,采用新技术种植,也因此有了第一次大丰收。

  渤海是我国的内海,在环渤海陆海接壤处的河北、山东、天津、辽宁三省一市,形成了1000多万亩盐碱荒地、4000多万亩中低产田。其中,我省占了绝大部分,有3500万亩低平原区,亩产低于800斤;700多万亩尚未开发的盐碱荒地,可谓“种一瓢收一斗”。

  今年初,科技部、中科院联合启动“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其中河北项目区主要包括低平原区和滨海平原区。低平原区主要包括沧州、衡水、邢台、邯郸等四市的44个县市,滨海平原区主要包括沧州的黄骅、海兴,唐山的唐海等县市,计划到2017年增产粮食30亿斤,占到整个“渤海粮仓”示范区的一半。

  以盐治盐,台田造地——

  让重度盐碱荒地长出庄稼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增粮的关键是有能生长粮食的土地,但我省的滨海平原区基本上属于重度盐碱荒地,“盐碱地不长庄稼”是当地农民世代相传的“古训”,当地百姓都不在上面种植农作物,甚至认为改造盐碱荒地是异想天开的“白日梦”。

  如何让重度盐碱荒地长出庄稼,成了摆在科研人员面前的难题。

  传统的盐碱地改良,主要是通过淡水淋盐、抽取地下水、降低地下水位的灌排措施来实现,但由于滨海平原区淡水资源匮乏,地下水都是重咸水,(下转第三版)

  传统的盐碱地改良技术难以利用。

  虽然滨海平原区淡水资源匮乏,但咸水资源丰富。怎样变劣势为优势?

  一个偶然的机会,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南皮试验站站长刘小京从海冰资源淡化中得到启示:能否在咸、淡水的冰点和融点不同上做文章。

  经过多次试验,刘小京和同事们发明了冬季利用咸水结冰灌溉淋盐改良盐碱地的技术。

  “这一技术利用的是咸水结冰冻融咸淡水分离的原理。”刘小京介绍,入冬前,在准备改良的土地上挖一个水塘,把挖出的土填在改造的土地上形成高台。入冬后,利用水塘咸水进行灌溉,在土壤表层形成冰层,由于不同矿化度咸水冰的融点不同,春季,高浓度的咸水先化入渗,之后融化的是微咸水,最后是淡水融化入渗,这样就对表层的土壤盐分有一种淋洗作用,进而达到土壤表层脱盐的目的。春季时,覆上地膜或植物秸秆,防止土壤蒸发返盐。这样,原来的重度盐碱荒地就可以种植作物了。

  经过2年试验,在小山乡含盐量高达2-3%的盐碱地上,经改良的盐碱地2008年棉花亩产达到400斤。咸水结冰灌溉淋盐技术开始推广,并被列入“渤海粮仓”项目实施。

 

打印 责任编辑: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