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致富信息 农业技术 农产品价格 农业搜索 网站地图

费尽心机为头发(视频)

发布时间:2008-06-02  来源:www.cctv.com
摘要:记者来河南省光山县的第一天,找当地熟悉头发产业的农户黄绪福采访。还没聊上半句,黄绪福就催促记者,要想拍到收购头发的情况,得赶紧去一个地方。 黄绪福:刚才我打电话了,叫你们赶紧到人家那个地方,你赶紧去看看就是了,必须到人家家去。 记者:生意好的时候一天

        记者来河南省光山县的第一天,找当地熟悉头发产业的农户黄绪福采访。还没聊上半句,黄绪福就催促记者,要想拍到收购头发的情况,得赶紧去一个地方。

        黄绪福:“刚才我打电话了,叫你们赶紧到人家那个地方,你赶紧去看看就是了,必须到人家家去。”

        记者:“生意好的时候一天能多少钱呀?”

        黄绪福:“好一点的,能弄个二三十万元钱,你们赶紧去,你去就是了。”

        记者:“又转别家去了是吗?”

        村民:“谁家有货到谁家去买,谁家有到谁家去买。”

        原来光山的头发收购产业是流动交易,必须四处打听,一路追过去,才可能找到交易现场。半小时后,记者终于撞上一个关键人物。

        记者:“您是哪儿过来的呀。”

        付国强:“我是许昌的。”

        记者:“您是许昌的,您收了头发以后供应到哪儿去。”

        付国强:“出口呀。”

        记者:“出口?你自己就能做出口。”

        付国强:“在厂里做的,对外出口。”

        记者:“卖到什么样的厂?”

        付国强:“咋是卖到哪个厂!卖到美国去。 真是的,真的。”

        记者:“咱们扛着这个秤就把头发卖美国去了?”

        付国强:“哎呀,你不相信呀,你别看秤烂,它就是标准,你知道吗。”

        记者:“今天称了多少了?”

        付国强:“今天称了得有百十斤,100多斤。”

        记者:“你兜里得揣着多少钱才能把这个百十斤买下来?”

        付国强:“兜里,三四万元。”

        收购员付国强是许昌的假发厂长期驻派在南向店乡的。他从农户手里收头发,发回厂里做成假发,出口国外。

        付国强:“这样的能卖三四百元钱一斤,这样的。”

        记者:“这是老太太的吧。”

        付国强:“都一样,只要有这么长就行。

        记者:“它只论长度。”

        付国强:“对。”

        记者:“那像这个头发这么糟,还有白的,都没有问题么?”

        付国强:“回去一过酸,就变黑了。”

        仅20分钟时间,付国强就从农户家收走了2万多元的头发,又要赶到下一个农户家。

        在河南省光山县,农闲时,有7000多人从事头发收购产业,每年收入上亿元。可收头发不是种豆得豆,而是从别人身上淘金子,光山人为此费尽了心思。

        20多年前,光山人发现,一些外地人来收当地妇女的长发。看到平时被当成废品的头发,每斤竟能卖七八十元,光山人也开始做起这门生意。

        光山县地处大别山区,山沟里的妇女剪发不方便,这倒让光山人看到了商机。他们搞起上门服务,靠着免费剪发,说服山民卖头发。这个法子一直延用至今,记者去的第二天,正赶上陈广武去小湾村收头发。

        陈广武:“三十块钱。”

        村民:“太便宜吧,加一点行么?”

        陈广武:“你说多少钱?”

        村民:“四十块钱。”

        陈广武:“好,剪吧。”

        记者:“四十块钱差不多啊?”

        陈广武:“差不多。”

        记者:“心里有底了?”

        村民:“四十块钱你给不,你给我就剪。”

        陈广武:“四十块钱就四十块钱吧,剪了。”

        记者:“大姐,您知道普遍就是这个价,是么?”

        村民:“便宜点卖无所谓,头型要剪好,头型不剪好不好看。”

        陈广武说自己手艺就不赖,可为了吃定今天这单生意,还特意带了手艺更好的大姐来剪。

        陈广武:“我一般剪这个头发,给人家包剪包修,包漂亮,头发剪得好,还给你钱,买你的头发,给你的头发搞得好看。

        靠着这个老法子,光山县头发收购量保持在每年50万斤以上,吸引了许昌、青岛等地假发厂在当地设专人收购。到了2003年,随着200多公里外的许昌市逐渐发展成我国最大的假发产业基地,对头发原材料的需求量剧增,价格一路飙到400多元一斤。

        看到有利可图,原本在外打工的人,也回光山加入收头发的大军。在广州做早餐生意的陈定俭就是其中之一,可他发现,做的人太多,情况大不一样了。

        陈定俭:“争行图市的生意嘛,竞争的嘛。”

        村民:“长头发现在比较少了。”

        当地头发产量有限,老行家们都挤破了头,何况是新入伙的陈定俭。2004年初,陈定俭决定回人口密集的广州去收收看,可他的想法却连家人都不能理解。

        张大娥:“叫他不要去,他非要去。”

        记者:“也没办法。”

        张大娥:“也没办法嘛,让他去了,人家不卖,城市姑娘长得漂亮,为了漂亮,她不在乎钱。”

        果然像妻子想的,陈定俭在广州碰了一鼻子灰。城里妇女看到陈定俭要收她们头发,都躲得远远的。陈定俭没赚到钱,又伤了心。就在这时,他想起自己曾经在纺织厂当过大厨,厂里女工多,兴许能多收些头发。陈定俭赶到那儿,硬着头皮向老板提出,要收走女工的长发,结果,却令他非常意外。

        陈定俭:“特别你像纺织厂的,药材厂这样的厂家,你去了他的老板还高兴,还欢迎。因为什么呢,特别那个纺织厂的工人,长辫子,它对生产不方便吗,不利,有时候发生危险。”

        这下子,去工厂收头发成了陈定俭的新门路。陈定俭陆续把七家厂子发展为自己的收购点,一年的收购量达到800多斤,2004年赚到了20多万。当地人看到陈定俭的新方法,也都学着到城里去收,在比较近的地方,有人甚至骑摩托也要赶过去。

        记者:“骑到什么地方去?”

        村民:“骑到江西。”

        村民:“收头发,收长头发,收头发。”

        记者:“害羞了。”

        村民:“不是害羞。”

        2006年,光山人收头发的吆喝声传到了湖南、广西等二十多个省,年产值达1.2亿元,当地人都把头发戏称为“黑金子”。

        2006年3月,做玉米杂粮生意的阮祥珠,也被这种“黑金子”吸引回来,加入淘金队伍。可当地人却发现,阮祥珠家的头发一下子多起来,他却从没为了收头发,出过远门。

        阮祥珠:“不需要这种方式,你去提人家货源,人家收,你可以到人家那里提。邮局可以寄回来,火车托运也可以托回来。”

        原来,阮祥珠发现,村民每月要回光山把头发卖掉,才能有钱继续收购。3000人的收购大军,每年的来回路费就不下700万元。于是阮祥珠想到,他投资,让村民长期在外地收购,降低路费成本,还能把规模搞上去。阮祥珠在光山负责销售,赚到钱大家均分。2007年底,他联合6个散户,收到4000多斤头发,产值达到200多万。

        不仅如此,阮祥珠怕自己做头发生意的经验浅,找来了有20多年资历的老行家黄绪福。因为黄绪福有个绝招——给头发质量把关。

        黄绪福:“上边粗一些,下边细一些。”

        记者:“就这样捋一下。”

        黄绪福:“对,感觉到里边有短的,短的拼到长的里边去了,影响价格,质量不是很好。”

        记者:“哪个好点。”

        黄绪福:“像这个就好,这个看着,拿在手上,摸在手上都不一样,它上下自然的,从上边到下边自然地下来。”

        记者:“多长呀。”

        黄绪福:“像这个一米长吧。”

        记者:“怎么量。”

        黄绪福:“怎么量,你看。”

        2008年,仅南乡店乡就成立了8家这样的头发行,给发回本地的头发把关,并且提供销售渠道。这些头发最终被发往许昌、青岛等地区的假发厂,生产成各类假发,像是女装假发可以满足女性时尚追求,男装发块主要是弥补男士脱发的不足。我国生产的假发出口到北美、西欧、非洲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仅许昌市假发产业的出口创汇就达到3亿美元。2008年,以这样的假发出口企业为依托,光山县头发收购业年产值达到1.6亿元。

打印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