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致富信息 农业技术 农产品价格 农业搜索 网站地图

玉米地养殖大鹅 黑龙江天地人和

发布时间:2015-09-30  来源:农民日报
摘要:9月24日,记者跟随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科技服务团来到位于大庆市大同区的北方种鹅场,这个种鹅场是该校的种鹅示范养殖基地。据带队的八一农大校长秦智伟讲,这次参观的重点不是基地繁育的种鹅新品种,而是一种全新的生态养殖模式。

 

八一农大种鹅养殖基地。

八一农大种鹅养殖基地。

田间鹅道。

田间鹅道。

  9月24日,记者跟随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科技服务团来到位于大庆市大同区的北方种鹅场,这个种鹅场是该校的种鹅示范养殖基地。据带队的八一农大校长秦智伟讲,这次参观的重点不是基地繁育的种鹅新品种,而是一种全新的生态养殖模式。

  一行人在八一农大周瑞进研究员的引导下来到一片玉米地,记者眼前的这片玉米地与旁边地块有很大差异。玉米秆下半部分全部呈光秃秃,没有一片叶子,整体高度要比其它地块高,垄沟和垄台寸草不生,地的四周被半米高的铁丝网围住,最扎眼的是一大片白鹅,随众人的到来飞快地钻进了玉米丛,像一把白色的梳子在垄间穿行,任人追赶也不离去,一边跑一边随意叨食玉米叶,仿佛它们才是这个领地的主人。

  “这就是我们的新型养殖模式,特点就是绿色、生态、环保。”面对记者的惊讶,周瑞进解释说,这片地有1000多只鹅,采用的就是这种玉米地自然放养的方法。

  秦智伟校长熟练地拿着卷尺和大家一起测量鹅取食和玉米棒结实的高度。“取食高度接近1米,结实高度为1.3米。”他把树枝条插到土里比较了表土松层的深度,说句“放养大鹅表土松层为11厘米,未放鹅的7厘米。”用力拔了拔玉米杆但并未将其“撼动”,转身向周瑞进询问去年玉米的产量和鹅的价格。

  记者还观察到,这些大白鹅膘肥体壮,动作敏捷,奔跑速度很快,按照目前玉米叶被啃食的状况,它们伸长脖子依然能够到高处的叶子。

  据周瑞进介绍,2010年国家出台了禁牧政策,当年,他与课题组同事在排除了圈养和林地养殖方式后,开始尝试在青贮地放养大鹅,结果当年就获得了出乎意料的效果。通过三年的试验及推广,课题组总结出了养殖模式相关的饲养密度、放养日龄、生长季节、放养时间、回舍时间、补饲精料、补饲粗料等方面的饲养管理规范,免疫程序、疾病预防、常见鹅病诊疗等方面的疾病防治技术规范,以及使用青贮玉米秸秆的低成本饲养技术。

  2013年,八一农大从起开始实施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北方寒区低成本生态鹅养殖技术集成与示范”,主推“玉米地养鹅”、“家庭牧场草地轮牧养鹅”和“青贮玉米秸秆圈舍养鹅”三种商品鹅的低成本生态养殖技术进行示范推广,相比之下,前者的效果最为显著。

  这种“玉米+大鹅”的种养搭配模式优势在于,鹅在田间行走施粪肥,增加土地肥力,3-5年改良土壤为有机地;鹅食用玉米老叶和杂草,增加玉米地通风,基本消灭了玉米生长后期杂草和虫害;鹅吃玉米须根,让玉米深入土壤更深,吸收更多营养,促进植株长的更高,籽实更加饱满;玉米和大鹅均成为绿色有机食品原料,秸秆在收货后通过青贮发酵方式饲喂鹅,减少秸秆收割后堆积,减少秸秆燃烧碳排放,降低环境污染,形成了良性循环的生态农业生产模式。

  “玉鹅种养模式”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可以归纳为“三减、两增、一提高”,即减少了化肥、农药使用,减少秸秆燃烧碳排放量,减少了人工费;增加了鹅的收益,增加了玉米产量;提高了玉米品质和土壤肥力。既避免了用饲料催肥的工厂化养殖,又化解了农药化肥残留对作物和土地造成的危害。

  据课题组连续三年的统计和测定,每年,鹅养殖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达到每亩450-700元;玉米增产5-10%,每亩可增加收入100元左右;在化肥、农药和人工方面,每亩可节约开支20元;每亩提供鹅粪有机肥料600kg。自2013年,这项养殖模式通过技术培训的形式在黑龙江垦区红光农场等地进行了推广,获得了农民的普遍赞誉。

 

打印 责任编辑: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