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致富信息 农业技术 农产品价格 农业搜索 网站地图

临高洋大村:插花经济和庭院经济“开花结果”

发布时间:2011-02-01  来源:海南特区报
摘要:临高洋大村:插花经济和庭院经济开花结果 村民去年人均增收2775元 本报讯 在海南各市县,你可能听说过文明生态村建设的各种事迹,但你不一定了解,镇干部和村民结为三同户,带头帮助村民规划发展目标;镇干部和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甚至个人出资扶持村民购买瓜菜种苗,

临高洋大村:插花经济和庭院经济“开花结果”
村民去年人均增收2775元

 

   本报讯 在海南各市县,你可能听说过文明生态村建设的各种事迹,但你不一定了解,镇干部和村民“结”为“三同户”,带头帮助村民规划发展目标;镇干部和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甚至个人出资扶持村民购买瓜菜种苗,大力发展插花经济和庭院经济,帮助村民发家致富。临高县博厚镇洋大村委会洋大村村民黄乐家4分大的菜地,去年第四季度的瓜菜收入高达4000元,插花经济和庭院经济,已在洋大村委会落地生根,并开花结出了硕果,成为村民一项重要的经济来源。

一年前:
垃圾成堆污水流
笔直平坦的硬化街道纵横交错,一眼望不到头;村头巷尾绿树成行绿草如茵,鸟语花香;一座座小平房,一道道文化宣传长廊,点缀在红花绿草之间,可谓生机盎然;不管是大院子还是小院子,房前屋后的空间尽可能都被利用上了,随处可见两三分大的菜地,置身其中如同仙境,心旷神怡。
毗邻320县道的临高县博厚镇洋大村委会洋大村的街心小广场上,八十厘米粗的老榕树下摆放着一排石桌和石凳,地面没有任何杂物,几位年轻人正围坐在石桌边下着象棋,老人们坐在旁边的石凳上闲聊家常,500米远处的休闲健身乐园里,两名身着红色风衣的男童正荡着秋千。
可是,一年前,情况与现在截然相反。洋大村委会副主任黄建伟告诉记者,一年之前,洋大村街道遍地都是垃圾、猪粪以及牛粪,路人经过甚至无处下脚,如果不注意,随时都有可能“踩地雷”。

建成7个高效农业生产示范基地

谈起洋大村可贵可喜的变化,临高县委宣传部朱美莲部长说,这一切正是得益于洋大村进行的文明生态村建设。正是大刀阔斧地创建文明生态村,才使得村风村貌以及村民的思想境界等,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记者了解到,博厚镇洋大村委会下辖8个自然村,全村约1800口人,靠近全省闻名的金牌经济开发区和马袅湾,地理环境优越、文化历史积淀深厚、海洋资源优势突出。为了改变洋大村落后的经济面貌,改变“脏、乱、差”的居所环境,2010年春节过后,经多次考察后,临高县委县政府将“三省、永顺、洋大”文明生态片区确定为全县创建文明生态村的示范点,作为创建文明生态村的重点项目来抓。
洋大村委会主任彭生介绍说,1年来,洋大村整合投入资金505万元,其中投入发展农业生产资金315万元,占总投入63%,已初步规划建成7个高效农业生产示范基地,建立了以农业经济和休闲农业为主的瓜果生产示范基地210亩、日本地瓜示范基地106亩、设施农业示范基地42亩、罗非鱼养殖基地49亩、香蕉基地61亩以及农业休闲活动区45.5亩,并规划庭院经济种植良种柚子1万多株,形成了一村一品的庭院特色经济,推动培育发展临高乳猪产业,逐步形成临高乳猪村。记者获悉,洋大村去年人均年收入增加了2775元,年人均收入总量接近5000元。

全县文明生态村总数达到409个

博厚镇党委书记王义坚告诉记者,洋大文明生态片区在创建文明生态村过程中,确定了以发展生产作为内涵、以发展“农家乐”作为创建主线的指导方针,该村曾组织专业队伍深入各村庄进行规划设计,以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作为发展目标,同时以大力打造瓜菜基地、农业示范基地等7大基地作为辅助手段,想方设法提高农民收入,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优势农副产品最终得以发展,农民的收入有所增加。
临高县委宣传部朱美莲部长说,村民腰包鼓了,文化生活丰富了,乡风文明因此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村风村貌得以改观。
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临高县已经建成了36处休闲小区,32间农家书屋,修建了28个运动场,送戏、电影下乡592场,文明生态村在发展生产、村容村貌、文化生活、乡风文明等方面在量和质上有了新的突破。
朱美莲介绍说,自2009年以来,临高县整合各类资金,两年来财政共投入800万元,完成了190个文明生态村的创建任务,全县文明生态村总数达到了 409个,占全县自然村总数的56%。在抓创建文明生态村工作中,临高县始终把发展生产、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核心内容,根据各个村庄不同的地理条件,因地制宜制定发展规划,发展品牌经济和庭院经济。

镇党委书记帮农户规划发展目标

洋大村的插花经济、庭院经济最有看头最有特色,临高县博厚镇党委副书记陈建纲说。随后,他和洋大村委会副主任黄建伟一起带领记者来到了村民黄家川家,“发展庭院经济,村民黄家川家做得最好,”黄建伟说。
临高县博厚镇党委副书记陈建纲介绍说,2010年下半年,为了改善洋大村卫生环境和增加农民经济收入,密切党干群关系,充分利用洋大村的闲置土地和闲散劳动力,通过多次调研,博厚镇党委、镇党委决定提出了文明生态村建设变“输血”为“造血”的思路,决定在洋大村开始进行插花经济、庭院经济建设,镇党委王义坚书记召开了全镇干部动员部署大会,动员干部以“一对一”挂牌帮扶的方式,“一对一”地帮助洋大村帮扶户发展插花庭院经济。大会过后,帮扶干部立即深入洋大村帮扶户家庭,摸清房前屋后的面积、地块、所需要的种植瓜菜的品种等,负责帮助帮扶户做好规划工作,同时由镇干部扶持相应的资金帮助农户购买种苗、网具等,做好种植前的各项工作。
今年32岁的洋大村民黄家川告诉记者,2010年洋大村创建文明生态村之前,他家5分地大的庭院里,四处胡乱堆积着柴禾,因为家里同时还养了两头猪,小院子里整天污水横流,臭味扑鼻。
黄家川说,他们家的“三同户”就是博厚镇党委书记王义坚。所谓“三同户”,就是镇干部和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期间王义坚书记两天时间里跑了他家三趟,帮助他们规划确定了以发展生姜、蒜苗、红萝卜和白萝卜等为主的庭院经济发展目标,过后王义坚书记和他们一起劳动,搭建了瓜果棚,又个人掏钱扶持购买了所需种苗以及网具,期间在他家吃了一顿饭,支付了50元的伙食费。
黄家川告诉记者,有了王义坚书记的帮助与支持,他家房产屋后两分大的菜地里,分别种上了蒜苗、红萝卜、白萝卜,短短两个月的时间,瓜菜收入就达到了1800元。
洋大村民黄乐42岁的妻子王爱春告诉记者,他们家利用房前屋后4分大的闲散土地,种植上了蒜苗、油菜等冬季瓜菜,2010年第四季度瓜菜收入高达4000元,两个季度单项蒜苗收入高达7000元。

镇干部出资扶持俩老人购买种苗

博厚镇党委副书记陈建纲告诉记者,他的“三同户”是77岁的黄日晶老人和他75岁的老伴王爱兰,两位老人的儿子外出打工,无力开发房前屋后的闲散土地,他叫上镇党委的两名干部一起帮忙,利用周末多半天的时间,将土地翻晒好,接着第二周又搭建好了棚架,第三周购买种苗栽种,期间他个人出资扶持300元。
陈建纲说,今年1月中旬,他到洋大村黄日晶老人家查看他的“责任田”,菜地绿油油煞是喜人,王爱兰老人割下一把青菜送给了他,“这不是青菜,分明是老人的一片情意和心意。”陈建纲说,洋大村自创建文明生态村后,镇分配下来的工作开展得很顺利,干群关系比以前和谐密切了许多。

相关阅读:

打印 责任编辑:小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