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致富信息 农业技术 农产品价格 农业搜索 网站地图

湖北监利县:“虾稻共作”实惠多 每天都能有钱赚(2)

发布时间:2014-11-20  来源:中国渔业报
摘要:与原有养殖模式相比哪个好? 还是标准化养殖好 记者在潜江市后湖管理区张家窑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基地的千亩小龙虾养殖试验示范基地,看到错落有致、方方正正的回字形水塘,中间是马上就要收获的稻谷,四周是水塘里伫

  与原有养殖模式相比哪个好?

  还是标准化养殖好

  记者在潜江市后湖管理区张家窑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基地的千亩小龙虾养殖试验示范基地,看到错落有致、方方正正的回字形水塘,中间是马上就要收获的稻谷,四周是水塘里伫立着的水温监测计、诱虫灯、渔网、小船等生产设施。这里所出产的小龙虾和稻谷全部达到无公害和绿色食品的标准。

  基地的养殖户张启仁还向记者介绍说:“我们张家窑现在这里从事的可是更高效的‘虾稻共作’模式,按照《潜江小龙虾虾稻共作技术规程》进行标准化生产,效益比以前翻了番。我们现在虾稻共作模式,一季稻可产稻谷1000斤左右,一季小龙虾的可产虾300多斤,这样儿一亩田地的两项加起来纯收入就能有4千多到5千块钱,是过去种一季稻谷、油菜收入的3倍、4倍。”

  在养殖户郭光华的稻田里,他高兴地说,还是虾稻共作标准化生产好,家里承包的70亩稻田,今年一季的小龙虾可以收入24万元,稻谷4万元。

  潜江市水产局总工程师陶忠虎告诉记者说,潜江的“虾稻共作”模式是“虾稻连作”模式衍生而来。以前的‘虾稻连作’模式,在稻田开挖简易的围沟,把小龙虾在围沟里面放养,稻田排水整田的时候,就把小龙虾全部捕捞出售,冬闲田在冬春季节得到了很好的利用,小龙虾能卖不少钱。2001年春天,当地积玉口镇宝湾村农民刘主权、褚洪云率先探索出小龙虾野生寄养与水稻的“虾稻连作”,因投入小、效益高,受到农民的认可,小龙虾逐渐成为当地农民稻田里的挣钱的“宝贝”。现在“虾稻共作”模式,克服了原有模式一亩田只能收一季虾的矛盾,将原有的围沟加宽加深,在整田、插秧时给小龙虾提供了生存空间,整田、插秧后再把幼虾引到稻田里继续生长,到了8月、9月就能再卖一次虾,可成倍的提高收益。在潜江市,“虾稻共作”模式通过3年的实践形成了一套完成的生产体系和管理办法,并由中国渔业协会于2013年5月16日正式颁布实施。后湖管理区张家窑“虾稻共作”基地严格按照《潜江龙虾虾稻共作技术规程》,对围沟的宽度深度,防逃设施的设置和各项生产环节的管理都严格要求,标准化的生产带来了极大的效益,基地平均亩产小龙虾400斤,稻谷还有1200多斤,亩平均收入达4000元以上。

  为了便于技术推广和农民操作,湖北省出台了《稻田综合种养技术集成与示范》、《虾稻生态种养技术操作规程》、《小龙虾稻田生态繁育技术规程》、《鳖虾鱼稻生态种养“三高”技术操作规程》、《稻鳅共作技术操作规程》等技术标准。其中,《稻田综合种养技术集成与示范》获2013年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农业技术推广成果一等奖。

  未来发展有何规划?

  力争再扩大 100万亩

  近年来,湖北省在“虾稻连作”模式的基础上,着力研究推广稻田综合种养技术,涌现出“虾稻共作”、“鳖虾鱼稻共作”、“稻鳅共作”等一批生态高效新模式,开辟了一条稳粮增效的新途径,对促进农民增收、推进农业产业化、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发挥了重要作用。

  稻田综合种养模式打破了传统的产业界限和发展理念,通过水稻、水产两大优势产业有机融合,优势互补,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粮渔双赢”,有效提高了农田利用率和产出效益,拓展了种养业发展空间,促进了传统农业的改造升级。

  湖北是“千湖之省、鱼米之乡”,农业资源、渔业资源非常丰富,发展稻田综合种养有基础、有条件、有潜力。全省现有水田近2600万亩,适宜开展稻田综合种养的低湖田、冷浸田和冬闲田600余万亩,发展前景和发展空间巨大。假如全省推广面积达到500万亩,就可为农民增收150亿元,可提供50亿斤有机稻谷,可增加近50万吨优质水产品,将为湖北省农业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

  湖北省农业厅党组成员、省水产局局长李胜强介绍,湖北省正在拟定稻田综合种养发展规划,下一步全省将坚持部门引导,农民主体,多元投入和市场运作模式,按照集成化技术,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品牌化建设,多元化发展的思路,力争到2017年,全省稻田综合种养面积力争再扩大100万亩,达到300万亩。

 

打印 责任编辑: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