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基哲出生在汪清县百草沟镇凤林村,多年前,他辞去省城高薪工作,回到家乡当起了“猪倌”,并帮助村民致富。2008年,吴基哲以满票被村民推选为村支书,将凤林村建设成美丽、富裕的小康村成了他的目标。
吴基哲出生于1956年,从部队转业后,先后担任长春市朝鲜族艺术馆副馆长,吉林省经贸发展集团公司部门经理。多年后的一次探亲,让他的人生道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阔别家乡20多年,吴基哲发现家乡的变化并不大,曾经的玩伴、久别的乡亲居然还生活在当年的茅草房里。回到长春后,吴基哲辗转反侧,一个想法在脑海里萌生:回家乡,帮助乡亲。1998年,吴基哲放弃在省城工作生活的优越条件,和家人一起来到了百草沟镇,倾注全部积蓄,并申请贷款办起了养猪场。
多年来,吴基哲一直把农村的基层工作和养猪场的经济效益与家乡农民的增收、扶贫、社会公益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养猪场动工了,吴基哲选择把活儿交给周边的农民干,给他们创造了2000多人次的干活机会。养猪场逐渐壮大,解决了农民卖粮难的问题。每年,吴基哲都以保护价格从当地农民那里购买几百吨玉米作饲料。
村民李玉喜是肢体一级残疾,生活困难,吴基哲拿出近10万元的资金,为其新建住房、买家具;建猪舍,提供种猪;为其贷款担保购置小型货车、盖库房;帮其发展木耳养殖业。如今,李玉喜不但娶妻生子,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还发家致富了。这些年,当地残联统计他资助残疾人的钱达到140多万元。受到当地群众爱戴,吴基哲在2008年以满票被村民推选为村支书。
刚一上任,他就制定出了凤林村未来三年发展规划,并积极奔走,为凤林村争取到水泥路、地栽木耳生产基地、规模化养猪基地、文化大院、卫生所、贫困家庭泥草房危房改造项目资金300多万元。采取个人和村委会共同出资的方法,修葺了4条3000多米长的农田山道,修好了100余米长的涝洼农田道路。在环村300余米长的水渠埂子上修出了7米宽的道路,在泥石流多发的后山两个山沟上栽了1万多棵柳树,做了4个塘坝,农民生产生活终于得以保障……
“有困难,找老吴。”这在凤林村是人尽皆知的事。“回家了,我的目标是带领村民为将凤林村建设成美丽、富裕的小康村。”吴基哲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