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致富信息 农业技术 农产品价格 农业搜索 网站地图

“猪倌”夫妇的致富观

发布时间:2010-02-08  来源:启东新闻网
摘要:在人家纷纷缩小养猪规模的时候,夫妇俩继续追加投资,将猪舍扩展到1600多平方米,又聘请了2名饲养员,养殖母猪70头。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二年,他们年出栏生猪1000多头,获利近10万元。通过养猪,施红卫一家率先过上了小康生活。

施红卫,女,38岁,家住惠萍镇河湾村。10多年来,她和丈夫不仅成功创办了自家的千头养猪场,还带动周围村民创办了11个千头养猪场、200多个百头养猪场,共同走上了致富路。

上世纪90年代初,在丈夫的劝说下,施红卫和丈夫一同去上海闯荡。两人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夫妇俩利用自己的一技之长,开了个小小的豆腐店。夫妇俩起早贪黑地忙碌,小店的生意倒也红红火火。干了一段时间后,夫妇俩于是又转行开了屠宰场。当时,夫妻俩想,等积累了一定资金,就回乡发展。

1997年,施红卫夫妇打道回府。他们用辛苦多年积攒下来的10多万元购买了30头母猪和150头小猪,开始了“猪倌”的生涯。不料,当年生猪市场持续低迷,价格一路下跌。受此打击,施红卫夫妇并没有灰心,而是认准了这个市场。在人家纷纷缩小养猪规模的时候,夫妇俩继续追加投资,将猪舍扩展到1600多平方米,又聘请了2名饲养员,养殖母猪70头。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二年,他们年出栏生猪1000多头,获利近10万元。通过养猪,施红卫一家率先过上了小康生活。

富裕起来的施红卫夫妇,牵挂起身边那些依然贫困的乡亲们,他们萌生了带领乡亲们一起致富的想法。

庞振涛是施红卫的邻居,前几年养蟹亏损,后又贷款养鸡,因没有经验,几乎没什么收益。2003年秋季,施红卫夫妇主动上门,劝说庞振涛养猪。夫妇俩把5头母猪赊给庞振涛,并承诺猪饲料由他们家供应,先记账,等赚了钱再付款。2004年,庞振涛家共出售了50头商品猪,挣了1万多元。 2005年,庞振涛又出售了100头商品猪。在施红卫夫妇的帮助下,庞振涛的养猪事业逐渐上了规模。

吴明章和施红卫是一个村民组的。从一砖瓦厂退休回家后,他想搞养殖,但手头并不宽裕,不敢投入。施红卫夫妇有心帮他一把,赊给他一头母猪,让他尝试养猪。目前,吴明章年出栏商品猪20多头。

从饲料配方到猪仔的防疫技术,再到猪价市场行情变化信息,施红卫夫妇总是和盘托出,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村民们。施红卫还把自己的电话号码告诉了村民们。在施红卫夫妇的扶持下,近两年,共有20多户村民从事养猪事业,杨建香、陈学忠、庞德培等都成了远近闻名的养猪大户。

采访结束时,施红卫笑着告诉记者,一家富没什么了不起,大家富才是真正的富。

打印 责任编辑:小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