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致富信息 农业技术 农产品价格 农业搜索 网站地图

江南生猪水禽致富之乡

发布时间:2007-12-07  来源:广西农业信息网
摘要:樟树是全国畜牧业百强县(市),有“江南生猪水禽之乡”的美誉。该市推动传统养殖模式向现代健康养殖模式转变,农民的理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比规模,更比生态环境;比环境,更比标准化生产;比收入,更比社会贡献。截至5月底,全市养殖业实现产值6.5亿元,同比增
        樟树是全国畜牧业百强县(市),有“江南生猪水禽之乡”的美誉。该市推动传统养殖模式向现代健康养殖模式转变,农民的理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比规模,更比生态环境;比环境,更比标准化生产;比收入,更比社会贡献。截至5月底,全市养殖业实现产值6.5亿元,同比增长17.2%,养殖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上升至64%,农民人均从中增收64元。 

  比规模,更比环境 

  印象中,养猪场臭气熏天,蚊蝇乱飞。然而,当我们走进洲上乡中团村廖凤如的生猪养殖小区时,映入眼帘的却是一座整洁的院落。在宽敞的猪舍内,毛色发亮、膘肥体壮的猪在一个个房间里休憩。房间实行全封闭式建筑设计,墙体、屋顶运用保温材料,安装自控式排风扇、水帘、空调等降温设施。猪舍温度可实行人工控制,冬暖夏凉。猪舍还建造了猪“厕所”、戏水池,粪便、污水可随时冲排,经暗沟流入舍外的沼气池发酵处理。 

  “猪鸭满院跑,那都是老皇历了,既不卫生,也不利于疫病防治。现在,我们村在政府的引导和帮助下,建起了健康养殖小区。以前是比谁家猪、鸭养得多,如今不仅比规模,更要看谁家养的猪、鸭更健康!我这1000多头猪,1年就有6万多元的收入。”廖凤如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目前,全市畜禽养殖小区已发展至58个,区内生猪规模养殖户达500余户,家禽规模养殖户700多户;生猪规模养殖比重由2000年的57%上升到目前的91.2%,年出笼家禽1000万羽,占全市家禽出笼数的70%。养殖小区打破了传统分散的养殖模式,实现了“人畜分离”,使得大规模、标准化“养殖工厂”变为现实。 

  比环境,更比标准 

  夏日的清晨,凉风习习,鹿江街道西堡村王柳根的养殖小区里热闹异常。一群在小区务工的农民正忙着为猪贩子逮猪、过磅、装车。不一会儿,300头生猪装了满满2车。趁着王柳根数钱的空当,猪贩子告诉我们:“这里的生猪收购价格比市场价每公斤高出0.4元,不仅是养殖环境问题,关键是实施了标准化。” 

  “标准化养殖与传统经验养殖有啥不同?”面对我们的疑问,王柳根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翻开3本账簿,一本是生猪补栏、出栏、死亡、淘汰记录簿,一本是营养饲料采购使用记录簿,一本是生猪防疫情况记录簿。 

  “可别小看了这3本账簿,里面的文章大了。这里运用生态学、营养学原理来指导养殖生产。生产的猪无污染、个体健康、肉质鲜嫩、营养丰富。政府派出专门的技术员做养殖小区的技术后盾,为小区制定标准化养殖技术规程,养殖户只要照章操作就行了。”该市畜牧水产局有关人士解释道。 

  养殖的标准化,确保了畜禽水产品的质量。目前,该市有19家养殖大型基地达到了省级无公害标准,产品优质率达91.5%。 

  比标准,更比贡献 

  在樟树市经楼镇小洋村农民黄春保的标准化养鸭基地采访时,发现这里“戒备森严”。凡是从大门口进入小区的人员,都必须接受严格的消毒处理,方可进入小区。 

  漫步小区,只见成千上万羽鸭子在水塘、沟渠中自由嬉戏,不远处六七位“白大褂”正忙着为鸭群注射疫苗。“我们都是市畜牧兽医工作站的防疫人员,具体负责每个小区的防疫监督和技术指导,督促落实各项防疫措施,组织同步完成养殖小区周边区域的免疫注射工作。去年夏秋之交,我国部分地区不同程度地发生了‘高热病’,给养殖业带来了不小打击。樟树市由于防疫工作做得好,全市没有发生重大动物疫情。”“白大褂”杜国华自豪地说。 

  比经济收入,更要比社会效益。为织就一张牢不可破的防控网,该市严格执行《动物防疫法》,实施市、乡镇(街道)、村三级监管责任制,从畜禽的免疫、定期消毒、用料、用药、病死畜禽的无害化处理、粪便处理、出场前的检测等各个环节进行监管,做到“市不漏乡、乡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针”。 

  健全的动物防疫体系,为该市畜牧水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目前,该市应免畜禽免疫密度达到了100%、免疫证发放率达到100%,禽流感、猪口蹄疫等免疫密度均达到100%,已连续3年获得省“防治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先进单位”称号。
打印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