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致富信息 农业技术 农产品价格 农业搜索 网站地图

科技“点石” 秸秆“成金”

发布时间:2009-04-23  来源:经济日报
摘要:2007年村集体投资10余万元,建设了20座食用菌大棚,2008年又投资200万元,建设40座日光式食用菌大棚,无偿提供给懂技术、有能力的农户经营。全村人均纯收入去年达到8000多元。      如今,建新村正在做秸秆固化项目,让秸秆、玉米芯“点草成金”,身价翻倍。
        近日,记者来到内蒙古西辽河畔的“全国文明村”————通辽市科尔沁区丰田镇建新村。此时此刻,该是家家户户炊烟袅袅的时刻了。然而,拥有430户人家、1700多人口的偌大一个村庄,却是“不见炊烟起,但闻饭菜香”。
  
  建新村全村5500亩耕地,80%以上都种优质玉米。玉米多秸秆自然就多。村民卢凤云告诉记者,“以前咱们这里做饭、烧炕、取暖都烧玉米秸秆,烟熏火燎的,一个个弄得灰头土脸。”
  
  2006年村里为了改变这种焚烧秸秆的习惯,投资120万元建起了秸秆气化站。村支书肖茂峰带领村民们从广东贝龙公司引进设备,修管道,砌机房,建起了供全村生活用的零排放秸秆气化站,让那些收割后剩下的玉米芯和秸秆,经过气化、冷却、过滤、净化、储气等流程生产出燃气,再经管道连接到每家每户。肖茂峰告诉记者:“气化站只需两人操作,上午下午各烧一个半小时,总共烧30麻袋玉米芯和秸秆,就可供全村一天使用。一年下来消耗的玉米芯和秸秆不足全村原来消耗的一半,既便宜,又卫生。”
  
  气化站的建设使用改变了村民们的生活方式。卢凤云家180多平方米的房内干干净净,窗明几亮。院子里宽敞整洁,西边是猪舍鸡舍,东边种的是蔬菜和果树,墙外种满了花卉,房顶上还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儿子和儿媳妇在北京打工,最近正在家休假呢。卢凤云喜滋滋地说:“你瞧,不烧秸秆了,这人和家里多整洁啊!”
  
  村民富了,空气好了,环境美了,建新村成了人居环境整洁优美的和谐家园。2007年村里投入60万元,为村民更换门垛、大门,粉刷墙壁,硬化、美化道路,实现“林中有村,村中有景”的目标,投资兴建了篮球场、门球场、农民公园、科技书屋、文化室、网站等,将村上孤寡老人全部供养起来……建新村也因此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模范村民委员会”、“全国绿化千佳村”、“全国农业科技入户先进村”、“全国文明村”等称号。
  
  这些变化源于村里不断壮大的集体经济。村支书肖茂峰和村干部们带领大家大力发展村办企业,村里先后办起了宾馆、林场、农贸市场等,固定资产达到2000多万元,年集体收入超过100万元。村里建立了农机合作社,配备了大型农机具8(台)套,统一为村民免费提供翻、耙、种、打埂等农田作业,全部实现了机械化。2007年村集体投资10余万元,建设了20座食用菌大棚,2008年又投资200万元,建设40座日光式食用菌大棚,无偿提供给懂技术、有能力的农户经营。全村人均纯收入去年达到8000多元。
  
  如今,建新村正在做秸秆固化项目,让秸秆、玉米芯“点草成金”,身价翻倍。
打印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