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致富信息 农业技术 农产品价格 农业搜索 网站地图

王桂芹:农家小院里飞出金凤凰

发布时间:2009-11-05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摘要:2003年11月,为了扩大经营规模,增加收入,她又在红胜村租了400平的大棚,投入 1万多元栽了1400袋食用菌丝,年装菌料达60000多斤,实现纯收入5万元。

        当许多农家妇女还囿于小小的庄稼院儿,苦于找不到致富门路的时候,乌兰浩特市乌兰哈达镇东白音嘎查的王桂芹,却靠着科学发展的思路,在自己的庭院里靠着勤劳的双手,利用各种农副产品、下脚料和各种秸秆栽培出具有周期短、见效快等独特优势的食用菌,并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王桂芹摆脱贫困走上了一条科学发展致富奔小康之路,邻里乡亲和慕名而来的学艺者、采经者络绎不绝,接踵而来“巾帼女能手”、“女状元”等荣誉也使王桂芹这个农家女变成老百姓眼中致富的金凤凰。

  种蘑菇走上致富路

  早在1994年,王桂芹到山东串亲戚时,偶然间走进了培植蘑菇的大棚,看着一排排庄稼下脚料上长出来的肥大、水灵的蘑菇,心灵手巧的桂芹顿时被吸引住了,接下来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她一头钻进蘑菇棚里,专心致志地学起了培植技术,菌种、原种的区分、培植温度、湿度的掌握,光线、营养的适度,王桂芹都一一地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学成回家后,她首先在自己家的小院里试种起来,一个多月没黑没白的劳作,30多天起早贪黑的辛苦,终于,汗水没有白流,第一批试种的蘑菇成功了!王桂芹立刻张罗了3万元自己动手建起了120平方米的养菌大棚,同时又配套了4个接种箱、2个高压锅,就这样,一袋袋菌丝在她的精心照料下慢慢地长成菌种、育出蘑菇,等到采摘时间一到,王桂芹又开始一茬茬的摘、一袋袋的装,并骑着自行车往各个宾馆、饭店送,没想到这蘑菇在乌市的市场非常看好,她的蘑菇很快打开了销路,投资的钱也有了回报,王桂芹的蘑菇大棚第一年产量就达到30000斤,为她带来1.5万元的经济收入。王桂芹笑了,也干的更起劲儿了,她又开始为自己找到的致富路描绘更加宏伟的蓝图。2003年11月,为了扩大经营规模,增加收入,她又在红胜村租了400平的大棚,投入 1万多元栽了1400袋食用菌丝,年装菌料达60000多斤,实现纯收入5万元。

  庭院经济带出大效益

  种蘑菇的首步成功并没有让王桂芹停滞不前,聪慧的她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又开始逐渐地摸索、积累经验,还是在2000年的时候,为了改变“平菇”的单一品种现状,她又试着引进了香菇、黄蘑等经济价值较高的新品种,但是最初的栽培期的季节选择不当,却让她着实损失了一批菌丝,看着由于高温而被烧死的菌丝,王桂芹在从头再来的时候,却下定了引进“科技”的决心,她从科研所引进试管母种、转管扩接,又精心把备料粉碎、消毒、高压灭菌,并扩大原种、栽培新品种,从棚内25°的温度、到60°—70°的菌丝湿度和80°—90°的蘑菇湿度,以及适当的光线,加入麦麸子、白糖、石膏的营养配餐,王桂芹干出了一整套的经验,并发明出属于自己的母种培养基配方,她还自己编写了一本《食用菌立体栽培》。王桂芹种蘑菇致富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十里八乡,市妇联也找到了她,帮助她多方筹措资金又建起了一栋400平的食用菌种植大棚,并与盟妇联共同命名为“兴安盟妇女食用菌培养示范基地”,力图通过她的带动引领更多的农家妇女们走上致富路。看着来串门的乡亲们、姐妹们渴求致富的目光,王桂芹又毫不吝啬、毫无保留地传授起了种菌经验,据统计,几年来从突泉、龙江、长岭、白城、平安镇等地,约有500余人慕名来拜师学艺,仅乌兰哈达镇就有80余家食用菌栽培农户,是由她无偿提供技术与指导带动致富的,其中规模较大的几户年收入均在2万元以上,其他几家也都在5千元以上,王桂芹的最初的小庭院经济切切实实地为她及众多的村民、百姓门开辟出一方致富新天地。

打印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