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致富信息 农业技术 农产品价格 农业搜索 网站地图

内蒙古锡盟太旗加快发展畜牧业转变方式实现增收与绿色双赢

发布时间:2014-06-05  来源:新农网
摘要:太旗按照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和本旗经济发展实际,紧紧围绕加快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保障畜产品有效供给,推进“乳肉并举”战略这一发展目标,积极创新农区畜牧业发展模式,合理解决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和大力发展农区畜牧业之间的矛盾,努力实现增

 

  太旗按照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和本旗经济发展实际,紧紧围绕加快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保障畜产品有效供给,推进“乳肉并举”战略这一发展目标,积极创新农区畜牧业发展模式,合理解决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和大力发展农区畜牧业之间的矛盾,努力实现增收与绿色双赢,初步形成了舍饲圈养、育肥加工、数质并举的新型农区畜牧业发展模式。

  一是牲畜数量快速增长。在“禁牧不禁养,增绿又增收”政策指导下,农民发展舍饲圈养畜牧业热情高涨,牲畜数量呈现快速增长态势。2013年牧业年度,全旗牲畜总数达到24.29万头只,较上年同期增长56.2%,当年出栏牲畜10.7万头只,同比增加4.34万头只,增长75.1%。

  二是畜群畜种结构日趋合理。按照以草定畜、草畜平衡原则,严格控制牲畜总量,淘汰和限制对生态建设有破坏力的畜种和耕役畜,重点发展奶牛、肉牛和优质肉羊。几年来采取专项补贴和农牧民投资相结合的方式,引调荷斯坦奶牛和西门塔尔基础母牛2万多头,乳肉型特色畜牧业经济结构初步形成,良种和改良畜占到牲畜总数的98%,母畜比重达到85%。

  三是规模养殖不断发展壮大。通过大力支持引导农民组建养殖专业合作社、培育家庭牧场和养殖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引导农民由千家万户分散经营逐步向合作规模方向发展,不断提高畜牧业养殖效益和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2013年底,全旗农民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到了315家,建成奶牛标准化养殖场29处,肉牛标准化养殖场28处,肉羊标准化养殖场11处,生猪标准化养殖场31处,“小三养”及特色养殖场53处。畜牧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和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有了明显提升。

  四是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全旗引进畜牧业龙头企业6家,培育龙头企业在当地发展,构建龙头企业、养殖小区、养殖基地为一体的新型标准化畜牧业发展模式,大力支持农民建设标准化圈舍,建设大型青贮窖,推广舍饲半舍饲技术,着力提高畜牧业生产的标准化、现代化水平,推进农区畜牧业生产逐步向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方向迈进。2013年,新建40平方米的棚圈1618处、64720平方米,新建150平方米的储草棚77座11600平方米,新建育肥牛棚(暖棚)23座11500平方米;新建30平方米的青贮窖2200处66000立方米,新建40立方米的青贮窖70座2800立方米;新建育肥羊栅栏8座12000平方米。

  五是草业建设得到高度重视。一方面加大生态保护力度,推行以草定畜,实现草畜平衡,另一方面大力发展草产业,夯实畜牧业发展基础。除了扩大青饲料种植面积、开发利用农作物秸秆外,重点开展了优质牧草种子繁育基地建设,立体式无土栽培优质牧草种植新技术,探索优质高产牧草种植新模式,从根本上解决草畜矛盾,为农区畜牧业稳步发展提供基本保障。2013年,全旗打贮草25225万公斤,其中天然打贮草13027万公斤,青贮9848万公斤,农作物秸秆2350万公斤。

  六是畜牧业加工转化能力显著增强。2013年全旗8家畜产品加工企业,年收购加工70.3万个羊单位,肉类总产量1.1万吨,加工转化率达100%。特别是宝昌镇繁茂村马老四畜产品加工集散地的畜产品加工企业带动近3500户农民参与、1万余人受益,对周边农牧区的养殖业发展起到了很强的带动作用。农畜产品的加工转化,提高了农畜产品的附加值,提升了全旗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层次和水平。

 

打印 责任编辑: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