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致富信息 农业技术 农产品价格 农业搜索 网站地图

带领乡亲脱贫致富 杨老板对“市”下“药”

发布时间:2013-03-26  来源:四川在线
摘要:3月19日,经过将近3个小时盘山碎石路的颠簸,记者来到了平均海拔1800米的宣汉县三墩土家族乡大窝村,见到了该村的村文书杨昌林。见到杨昌林时,他一边不停地接着电话,一边指导村民栽种中药材,忙得不可开交。他就是当地有名的“杨老板”,更是第八届“全国农村青年致富

 

  人物名片

  杨昌林,宣汉县三墩土家族乡大窝村村民,土家族,“80后”。2002年,他利用打工的积蓄返乡创业,创办了宣汉县昌林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宣汉县龙森中药材种植有限责任公司。他带领三墩土家族乡10个村的2000多户药农搞中药材种植,如今中药材种植面积总量达到40000多亩,年实现销售收入3000多万元,创造了高海拔贫困地区“群雁高空展翅飞”的群富奇迹。杨昌林因此多次受到省、市表彰,今年初更是获得“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荣誉称号。

  创业故事

  3月19日,经过将近3个小时盘山碎石路的颠簸,记者来到了平均海拔1800米的宣汉县三墩土家族乡大窝村,见到了该村的村文书杨昌林。见到杨昌林时,他一边不停地接着电话,一边指导村民栽种中药材,忙得不可开交。他就是当地有名的“杨老板”,更是第八届“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

  返乡创业,想带领乡亲脱贫致富

  【身揣500元,麻起胆子闯成都找销路,最终引来客商的“橄榄枝”】

  2002年,杨昌林回到家乡――宣汉县三墩土家族乡大窝村。看着乡亲们依旧是靠马托背扛,上下山买卖中药材,自小就有股子冲劲儿的他,决定要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

  那年的冬天,敢想敢干的杨昌林卯足了干劲儿,先用打工积攒下来的3万元,承包来村里荒废许久的2000亩村办药场,后又请来村里的劳动力开荒复耕。但冲动的他发现,虽然采挖出3万多斤陈年大黄、云母香和天麻等中药材,但却没有销路。同时,刨除土地承包费后自己只剩了500元,想要付清村民开荒复耕的工资,显然是不够。

  就在杨昌林左右为难时,有朋友建议他:“你咋不去成都的中药材展销会上试试,那里好多客商争到要药材。”得到这个消息后,杨昌林身揣500元,麻起胆子买了去成都的火车票。几经辗转,挤进了当时正在举行的 “川渝陕中药材洽谈会”,还学着别人印制了中药材宣传单。谁知,这一招果然收到了奇效,众多成都、重庆、西安的客商纷纷抛来橄榄枝。“当时成都有个大老板,摆了40万元现金在我面前,要马上收购我的‘老药材’。”

  就这样,本是举步维艰的杨昌林,不仅付清了村民的工资,而且还赚了十几万元;更重要的是,这次的“宣传”引起了川、渝、陕等地客商对大窝村中药材的关注。

  甩开膀子干,一人致富了不算富

  【为发展谋转机,自费修路7.8公里,化零为整搞订单农业】

  淘到人生第一桶金的杨昌林,并没有停下脚步。他发现,这么多年来影响村里中药材销路的最大问题,就在公路上。2010年夏天,他利用自己赚来的钱,再东拼西凑了60万元,请来工人为村里打通7.8公里的通村山区路。人手不够,杨昌林就经常拿着榔头、铁锹,光着膀子,加入施工队伍。

  2010年底,路通了,大窝村终于迎来了新的转机。“这是我发展中药材的第二个转折点。”杨昌林回忆说。不仅如此,在杨昌林心里,还有更大的打算,“一定要改变村民们习惯的零散种植,要发展适应市场的规模化订单农业。”因为在发展中药材种植的初期,由于零散种植,市场信息不对口,导致当地很多村民赔了不少。于是,杨昌林又和高校搞起了院校合作,请专家做市场行情分析预测,市场品种需求报告等,并以此为依据,一边扩大种植规模,一边随市场变化而变化,搞起了订单农业。

  如今,整个三墩土家族乡的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4万多亩,辐射周边大窝村,小平村等10多个村组,2000多户药农,药材品种涵盖厚朴、木香、天麻、大黄、党参、赶黄草、紫菀等20多个品种,并与成都、重庆、西安等地的客商签订了长期供货合同,药农们不仅富裕了,而且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也提高了不少。

  致富锦囊

  发展中药材种植:规模化+订单式

  经过多年市场历练,杨昌林认为,要想搞好中药材种植,首先必须上规模,因为没有规模就没有效益。“现在村里的云母香,年产量达到2000多吨,占到全国比重的1/4,很多客商、企业都是主动上门找我们签合同,这就是规模化农业带来的效益。”杨昌林说。

  其次,要搞清市场需求。还是以云母香为例,如果没有市场需求,年产量2000多吨就只是一组数据,一旦滞销,全都烂在地里。因此,要打好提前量,搞订单农业。而要搞好订单农业,就必须跟院校合作,请专家来做市场预测,需求分析,制定标准化、规范化的种植等等,才能达到效益和质量的双结合,最终才能够把中药材种植的风险降到最低。

  专家点睛

  产业发展要跟资源开发结合起来

  省社会科学院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小琪:

  类似杨昌林所在的边远乡镇,一定要打好生态牌,产业发展要跟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结合起来。边远乡镇往往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优势,在发展过程中要以产业化的观点来认识问题,不能有“先发展经济,后治理环境”的思想。宣汉县三墩土家族乡临近百里峡风景区,自然风貌良好,有很好的生态资源,应该注重环境保护和产业发展的平衡关系。

  同时,还应该把品牌培训作为发展的重要突破口。首先要从产品品牌做起,可学习借鉴其他地区的品牌建设经验;其次是抓好行业品牌,选择好产业内突出一点作为当地整个行业的重要支撑点;最后是区域品牌的建设,要积极地争取一些区域性的品牌,将区域品牌知名度做大,进而达到发展,做强区域经济的目的。

 

打印 责任编辑: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