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致富信息 农业技术 农产品价格 农业搜索 网站地图

产业扶贫五种模式助推巴中残疾人创业致富

发布时间:2013-10-09  来源:巴中讯
摘要:“没有残疾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巴中市把残疾人家庭的致富产业发展统筹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市、县区、 乡镇、村(社区)领导联系、部门帮扶、社会资助,在贴息贷款、行政审批、创业培训等方面,大力支持残疾人在产业扶贫中有大作为。

  巴中市委书记李刚明确指出:“没有残疾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巴中市把残疾人家庭的致富产业发展统筹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市、县区、 乡镇、村(社区)领导联系、部门帮扶、社会资助,在贴息贷款、行政审批、创业培训等方面,大力支持残疾人在产业扶贫中有大作为。

  全市在残疾人产业扶贫中,探索出了“‘八权一股’流转+务工、‘残疾人+专业合作社+公司’、产业基地、龙头大户带动、组建专业合作社”五大模式。

  我市大力推进“八权一股”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为残疾人扶贫提供了条件和机遇。农村残疾人土地承包经营权、特色产业所有权、标准化产业基地物权、 林权、小型水利工程产权、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房屋产权、集体资产资源股权,通过确权流转获得收益,同时还可到产业基地打工获得劳务收 入。

  南江县正直镇长滩村在新村建设中引进七彩林业公司,残疾人的林、地确权后,入股到七彩林业公司,实行保底分红。

  残疾人汪怀明说:“我们将土地租给七彩林业公司,我每年能拿六百斤黄谷的钱,省事、方便、收效也好。”

  四川大巴山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致力于开发高端健康安全有机食品的现代农业科技企业。平昌县元山镇中岭村共有20户残疾人和该公司签订了土地流转入股合同,按每年不低于500斤黄谷价进行分红,同时有9名残疾人长期在园区务工,每人每天工资50元。

  巴州区水宁寺镇櫈子垭村、香炉村和金银坎村培育了5000亩金银花产业基地,其中残疾人种植面积占10%。政府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给予园区扶持,每亩补助种苗款3150元,对园区内的残疾家庭给予相应的补助。

  南江县黑潭乡南鹰村组建茶叶和渔业专业合作社,依托元顶子茶场,新植南江大叶茶1000亩、低改茶园800亩;依托小农水项目,引进四川金凼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发展生态养殖和稻鱼轮作产业,打造现代渔业小区,茶叶和渔业专业合作社辐射带动残疾人48户、50人就业。

  恩阳区肢体残疾人吴继乾创办的方圆环保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是川东北最大的塑编产品生产基地,拥有职工200多人,其中安置残疾人55名,除了 按国家规定解决他们的社保和医保外,还为他们食宿提供方便,残疾人年收入达到3万元以上,同时还带动百余名残疾人从事废料收购工作。

  在通江县肢体二级残疾人易存忠兴办的巴山辉煌塑料制品有限公司39名职工中,就有14名残疾人就业。“下一步,我打算在工业园区办一个主厂,容纳工人预计100多人,至少还能满足30-40名残疾人就业。”易存忠说。

  通江县残疾人王良斌、向小菊夫妇创办的自强再生资源回收中心,总投资700万元,主要从事可回收资源的回收、分类、粗加工等业务,辐射带动了当地120名残疾人就业。

  平昌县元山镇中岭村8名残疾人与广东温氏公司合作,购买20栋圈舍养殖了6000头仔猪,平昌县残联给予补助和担保,公司负责技术和销售。

  平昌县残联理事长王新琼告诉记者:“我们采取连片创业扶持模式,残联的支持主要是担保、贴息,还有就是协调相关部门给他们一些服务。他们一栋猪 圈可以养殖300头,每头的利润可达到150元至170元,一栋猪圈五个月出栏一批,收入可以达到4.5万元,一年算下来就有9万元,26栋猪圈算下来就 是200多万元。”

  平昌县雨蒙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由42户残疾人组成,他们在石垭乡承包了1000余亩山林,建起了种养、加工、销售一条龙的综合性服务企业,带动了300多户残疾人家庭就业。

  近年来,我市相继建立了100多个残疾人扶贫联系点,32个以种养业为主的残疾人扶贫基地,依托扶贫点和基地,走出了一条贫困地区残疾人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打印 责任编辑: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