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致富信息 农业技术 农产品价格 农业搜索 网站地图

山西夏县东浒村:葫芦王郑富中的葫芦梦(2)

发布时间:2014-01-20  来源:山西日报
摘要:对葫芦深加工 葫芦表皮质地细致,成熟后果肉可食,果皮木质化,易于刻画着色,加以造型古朴,玲珑有致,因此自古以来深受人们的喜爱。除所谓食以瓠,用以瓢,药引以葫芦之外,常令不少诗人或寄情吟咏,或感时伤怀,

  对葫芦深加工

  葫芦表皮质地细致,成熟后果肉可食,果皮木质化,易于刻画着色,加以造型古朴,玲珑有致,因此自古以来深受人们的喜爱。除所谓“食以瓠,用以瓢,药引以葫芦”之外,常令不少诗人或寄情吟咏,或感时伤怀,更有墨客捕捉诗画意趣,挥洒丹青墨毫,“顺其质朴之性而畅其雅致之姿”,甚而结合雕刻技巧,赋予灵秀动人之貌,发展为独具韵味的艺术品。

  郑富中种葫芦的事,逐渐受到了各级领导机关的关注,县领导带人来家里参观、采访,还推荐他参加运城举办的农展会。郑富中说,2008年为了迎接奥运会,他还代表县里做了10个葫芦奥运福娃呢!

  葫芦奥运福娃的制作成功,使他对葫芦深加工又有了新的想法。于是,他凭着几次去乔家大院景区获得的经验,决定物色几名葫芦烙画爱好者外出学习烙画技术。2008年他首先花了1000元委派17岁的女孩刘宁到乔家大院学习葫芦烙画技术,回来后刘宁就给他的葫芦烙画。果然凭着学到的技术,一个光秃秃的葫芦经刘宁手里一烙,顿时变成了栩栩如生的工艺品,当时葫芦的价格一下就从几十元变成了五六百元,而且逢年过节总被上门购买的人们一抢而光。郑富中说,因为有了工艺品葫芦,十里八乡的村民遇到孩子结婚、老人过寿都要上门定做葫芦,一时间他的葫芦真的成了香饽饽。

  后来,郑富中和爱人秦海珍也开始学习在葫芦上彩绘。2009年在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他们决定自制葫芦工艺品为国庆献礼。二人创作的葫芦,正面的图案是一个中国地图,配有“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文字,反面是一个艺术体“寿”字。 郑富中说,他们夫妻俩为创作这个国庆献礼作品,一个多月几乎没有出过家门,每天在家里拿着二三百摄氏度高温的烙铁精雕细琢。

  几年来,郑富中夫妻俩自创代表中国传统吉祥文化的“双喜”“恩爱鸳鸯”“百年好合”“永结同心”图案的葫芦不计其数,有的送给了客人,有的则被村民买走。

  弘扬葫芦文化

  收获的喜悦,更激发了郑富中种植葫芦的积极性。20多年来,他种植的葫芦从1亩地发展到4亩地,葫芦也从每年收获200个到1000多个,个头也从刚开始的20厘米变成了70厘米,从无人知晓到如今成了远近闻名的葫芦王,每一步、每一年、每个果实里面,渗透了郑富中多少心血。令他欣慰的是,他终于圆了自己的葫芦梦、致富梦。

  去年秋季,郑富中收获的成熟葫芦里,意外发现了一个高58厘米、周长为95厘米的痦子王特型葫芦和一个桃形葫芦,这让他欣喜不已。他说:“我20多年磨一剑,苦心没白费。”

  采访结束时,郑富中道出了自己喜爱葫芦并执著培育、种植葫芦的缘由:那就是传承和弘扬葫芦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华民族文化中具有独特地位的葫芦文化。郑富中如数家珍地介绍说,因为葫芦爱生长,能蔓延,多果实,这一特色,恰恰与人们多子多福、福禄绵长等愿望相吻合。人们借物抒情,产生了对葫芦的钟爱和崇拜,从而也衍生出许多相应的神话和吉祥福瑞故事,代代相传,葫芦就成了人们心目中增寿、降瑞、除邪、保福、佑子孙的吉祥物。人们喜爱葫芦,从情感上来说,还有一种是在人际交往中,对朴素真率之情的追求。葫芦春无艳丽之花,秋有丰硕之果。颜色淡淡无奇,但可食用药用。葫芦无骄娇之态,有可喜之形,尤其是它那虚怀若谷,肚大能容的体态,使人觉得,葫芦有君子之风。于是人们怀着追寻平淡人情、宽容心胸的心态,对葫芦产生无限深情。这些信仰和感情的寄托,世代延续,构成了特有的葫芦文化现象,久久流传,愈久愈盛。

 

打印 责任编辑: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