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致富信息 农业技术 农产品价格 农业搜索 网站地图

余根来:九天九夜带你破解亿万财富的秘密《致富经》(2)

发布时间:2015-11-12  来源:致富经
摘要:驱赶牦牛是牧民每天重要的工作。为了防止牦牛在夜晚遭到狼的偷袭,天黑前牧民要把牦牛赶回家,一头头拴好,这项工作既辛苦又麻烦,余根来经常会帮着牧民一起干,慢慢拉近彼此间的距离。余根来不仅学会了骑马,抓起

  驱赶牦牛是牧民每天重要的工作。为了防止牦牛在夜晚遭到狼的偷袭,天黑前牧民要把牦牛赶回家,一头头拴好,这项工作既辛苦又麻烦,余根来经常会帮着牧民一起干,慢慢拉近彼此间的距离。余根来不仅学会了骑马,抓起小牛来也很熟练。

  牦牛主要产于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原地区,至今保持着终年放牧的饲养特点,管理及其粗放,因此牦牛野性很大,难以驯化。

  像这样的成年牦牛,很难靠近,即便赶进圈舍,也不太可能徒手抓住,当地牧民习惯借助绳子套牛。

  记者看牧民轻轻松就套到了牦牛,也想尝试一下。

  套了十几次,记者总算有了收获,可没想到竟然是空欢喜。

  摄像记者有些看不下去了,也要一试身手。

  这套牦牛看似容易,其实是个技术活,记者套了半天也没成功。

  牧民:我练了三四年才能套到牛。

  记者的斗志被彻底激发,跟牛较上了劲。

  功夫不负有心人,半小时后,记者总算对自己有了个交代。

  当地牧民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牦牛,是他们重要的生活来源。

  清晨,牧民家的女人们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挤牛奶,在她们看来,这比洗脸还重要。余根来告诉我们,很多牧民的农活他都会干,但唯独挤奶这件事干不了,这究竟难在哪呢?记者决定去体验一下?

  产奶的牦牛不愿让生人靠近,在牧民的建议下,记者换上了他们特有的服装,希望能骗过牦牛的眼睛。

  最终,记者的尝试以失败告终。

余根来:九天九夜带你破解亿万财富的秘密《致富经》2

  游牧牧民长期与奶制品和肉类为伴,几乎见不到蔬菜。余根来为了自己的财富计划,在牧区一呆就是一两个月,最初饮食的不习惯让他吃了不少苦头。

  余根来:会反胃的,让肚子饿几次就被办法了,在牧区呆的时间长,没有粮食,不可能跑上百公里路出去买东西吃,买不到。

  在奶茶里加入酥油、曲拉,和着青稞炒面用手指搅拌,再捏成团,就做成了牧民家的重要主食,糌粑。

  牦牛也是牧民的重要肉食来源。青海海拔高,冬季漫长,温度在零下二十度左右,吃肉可以御寒。在这里,吃肉不能用嘴啃,要一手抓肉,一手拿刀,一块块把肉削下来吃。

  牧民:你想吃小就切小一点,吃大就切大一点。

  余根来慢慢融入牧民的生活,牧民也逐渐接受了这个外地人。可是,当余根来说出自己的财富计划后,很多牧民都不答应。

  原来,余根来打算先付订金把牦牛拉走,加工成产品卖掉,再付剩下的牦牛款。可牦牛几乎是游牧家庭全部的财产,余根来经常是跑10户,才能说服一两户,他在牧区越走越远。

  2006年,余根来的工厂全年开工生产,牦牛肉干在市场受到欢迎,销售额突破了500万元。之后的几年,余根来收牦牛顺畅了许多,年销售连续翻番。可就在一切都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时,余根来突然抛出一个让很多人不理解的决定,养牦牛。

  余根来的员工杨小宁:我们认为应该把主要的资金投入到市场,去做产品的销售。大家一窍不通,再一个牦牛生长的环境,离西宁遥远,信息闭塞,生活的环境恶劣,我们对那里也不了解,大家都认为是非常冒险。

  余根来干嘛非要冒险养牦牛呢?当时,余根来年年到牧区收牛,他敏锐的嗅到了危机。

  余根来:我们要做实体企业,以后企业要长期发展,必须要有自己的资源,这个事情总有一天要做,早晚要做这个事情,晚做不如早做。

  游牧牧民四季奔走迁徙,逐水草而居,过着在今天看来,古老而枯燥的生活。如今,会放牧的年轻人越来越少。

  记者:你会放牧吗?

  牧民:就会那么一点点,从小读书,没有时间放牧,我希望能走出去。

  近几年,牦牛的市场需求量增加,牦牛肉的价格处于上涨趋势。2011年,当地生产牦牛肉干的企业增长到了十多家,余根来的利润空间降低了一半多。茫茫商海不进则退,余根来决定投资60多万元,建立自己的牦牛养殖基地,但没想到这个做法,把企业推到了生死边缘。

  当时,余根来的牦牛成活率只有70%,活下来的也不怎么长膘,近百万元打了水漂。可是,就在养牦牛失败的第二年,余根来成功养出了近千头牦牛,而且存栏数量增长迅速。

  2013年,余根来与牧民合作,每户投资40%左右的资金,帮助牧民扩大养殖,牦牛以合同价回收。同时,余根来每年冬季,会免费为牧民提供一样十分重要的东西。

  牧民:冬天,青海这个地方到冬天就没有草了,草就干了,它就吃不饱,脂肪一点点下降,最危险的时候,就是每年的2月份,它过不了冬,就饿死在草原上。

  在冬季,牧草对于牧民和牦牛来说,非常珍贵,每年都会有牦牛因为饥寒交迫死在草原。

  记者:发现什么了?

  余根来:有个牦牛自然的死在这个地方,什么原因,冻死了,饿死了,一下雪这山上全部是雪,吃不到草,就喝点雪水。

  牦牛要3年以上才能出栏,而且年龄越大越值钱。

  记者:它有几岁了?

  牧民:它五岁了。

  记者:怎么能看出它的年龄?

  牧民:一年,两年,三年,四年,五年。就是这一个圈是一年。

  记者:你喜欢收多大年龄的牦牛?

  余根来:三年五年的牦牛最好。

  像这样的一头牦牛,价格在六千元左右,如果不能平安过冬,对牧民来说损失不小。

  现在,每年冬季下雪时,余根来会免费为牧民运送牧草,合作户达到一百多户,草场面积20万亩,养殖牦牛2万多头,产品成本了降低了10%左右,牦牛产品一百多种。

  近几年青海旅游持续升温,余根来把牦牛肉干放到青海的各大超市和土特产店,还推出了青稞、蕨麻、虫草等西北特色的产品,2014年销售3亿多元,其中牦牛产品占到了60%。

  记者:怎么买这么多的牦牛肉?

  游客:我觉得这里的牦牛肉还可以。还比较真实。

  记者:为什么想买牦牛干?

  游客:给家人带点,来一趟不容易。

  余根来至今保持着到牧民家收购牦牛的习惯,这天是我们跟随他到牧区来的第9天,共行走了3000多公里,收购牦牛2000多头。接下来,余根来还将继续在牧区走上一个月,尽可能从牧民手里买到更多的牦牛。临别前,余根来告诉记者,今年是他到青海的第25个年头,自己深深爱上了这片土地,青海已经是他心中的第二个故乡。

 

打印 责任编辑: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