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致富信息 农业技术 农产品价格 农业搜索 网站地图

杨绍位:我为蜂狂《致富经》

发布时间:2015-07-10  来源:央视网
摘要:这天中午,杨绍位请来几位当地的瞄蜂高手,一起进山找胡蜂。 杨绍位:这是我们当地瞄蜂大王。 记者:你最高的记录是(一年)能瞄到多少? 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县蒲川乡户弄村村民陶正华:(一年)70多窝。 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怒江镇禾木村村民杨昌锁:从小在山林里面看,

 

杨绍位:我为蜂狂《致富经》

  这天中午,杨绍位请来几位当地的瞄蜂高手,一起进山找胡蜂。

  杨绍位:这是我们当地瞄蜂大王。

  记者:你最高的记录是(一年)能瞄到多少?

  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县蒲川乡户弄村村民陶正华:(一年)70多窝。

  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怒江镇禾木村村民杨昌锁:从小在山林里面看,所以对这些东西都不怕。不管什么蜂我都可以尝试一下,搞定。

  每年的四月到八月,是在山里寻找野生胡蜂的季节。民间常说的马蜂,在生物分类上属于胡蜂科的蜂类。

  杨绍位是当地规模化人工养殖胡蜂的第一人,每年这个时候,他都寻找一些野生蜂种,跟自己繁育的蜂种杂交,保持蜂种的优良基因。他得到消息,这片山林里有一种昼伏夜出的蜂,跟绝大多数胡蜂白天觅食的习性相反,这种蜂只在晚上觅食,因此得名夜食蜂。

  走了不到五分钟,瞄蜂的村民突然兴奋起来。

  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怒江镇禾木村村民杨昌锁:哇,找到了找到了在这里,看清了看清了。

  杨绍位:是不是找到一包了?

  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怒江镇禾木村村民杨昌锁:找到一包了。

  杨绍位:好好好,跟我来。

杨绍位:我为蜂狂《致富经》2

  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怒江镇禾木村村民杨昌锁:好大一包好大一包。在叶子最密的地方就是。

  杨绍位:这棵树的正中上面,黄色的一坨,黄黄的那一坨。

  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怒江镇禾木村村民杨昌锁:主要是看叶子的密度,能不能够遮荫。(夜食蜂)就是讨厌光。

  记者:这么快就发现了?

  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怒江镇禾木村村民杨昌锁:我也使了好大一点力了。我爬了几棵树了。这窝蜂子要想一点方法才能把它拿下来,不想办法拿不下来。你上还是我上?

  杨绍位:你上,就是你上。

  几个人决定就由发现蜂包的杨昌锁爬上15米高的树摘取蜂包,其他人在树下配合接应。这样的防护服8斤多重,不透气,穿着很热,也不方便爬树,但必须要穿。因为如果被胡蜂蛰,轻则肿痛,重则有生命危险。

  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县蒲川乡户弄村村民杨绍忠:蛰着脸部,蛰着眼睛最危险,还有蛰着脖子在,蛰着脖子一肿,肿到里面就难喘气。

  云南省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食用药用昆虫研究所所长郭云胶:看人,看人的体质,有些人体质里面没有分解蜂毒的那种酶,先天缺乏这种酶,我们叫过敏性体质,这个蜂毒蛰进去,没有酶把这个蜂毒分解上来,这个蜂毒就直接对人的呼吸心跳,这个神经中枢就造成影响,就出现呼吸停止,休克、心跳加快之后停止,严重的就有生命危险。

  如此凶猛的胡蜂,要掏取它的蜂巢,不能有丝毫大意。杨绍位让在场的每个人都穿上了防护服。

  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怒江镇禾木村村民杨昌锁:我上去了。

  村民杨昌锁很快就爬到树的顶端,但他却突然停在了那里。

  记者:是不是有什么问题?

  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怒江镇禾木村村民杨昌锁:不行了不行了,我下来了,防蜂服漏了,你们快闪,你们快闪。

  记者:小心,怎么了?

杨绍位:我为蜂狂《致富经》3

  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怒江镇禾木村村民杨昌锁:赶紧撤赶紧撤。赶紧撤。受不了了。

  记者:你被蛰到了是吗?

  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怒江镇禾木村村民杨昌锁:不要跟着我来,不要跟着我来。

  还不清楚刚才究竟发生了什么,村民杨昌锁已经消失在视线中。记者跟着杨绍位赶紧从另一条路上山,最后在山路旁的一户村民家,找到了杨昌锁。

  记者:你刚才怎么了?跑得那么快。

  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怒江镇禾木村村民杨昌锁:我被蜂子蜇了八九下了,脸,这里这里这里这里,吃点头痛粉。

打印 责任编辑: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