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致富信息 农业技术 农产品价格 农业搜索 网站地图

浙江舟山市:“倒霉蛋”屡遭险情后成赚钱高手《致富经》(2)

发布时间:2014-09-09  来源:央视网
摘要:记者:这个行业对你来说是个什么行业? 傅学军:这个行业南美白对虾养殖,是高风险,高回报的一个行业,风险主要是什么原因,这个虾它一个池塘里假使有一个病虾,整个池塘就会全军覆没。 记者:就是说它这个感染率

  记者:这个行业对你来说是个什么行业?

  傅学军:这个行业南美白对虾养殖,是高风险,高回报的一个行业,风险主要是什么原因,这个虾它一个池塘里假使有一个病虾,整个池塘就会全军覆没。

  记者:就是说它这个感染率比较高。

  傅学军:嗯,感染率比较高。

  因为养殖风险大,当时长白岛上只有一家企业在做。傅学军觉得自己的机会来了,他想搏一把。

  2004年,傅学军将养文蛤的15个池子改造成高标准的围塘,并从海南省购买了虾苗,开始养殖南美白对虾。怕自己养殖失败,傅学军吃住都在虾厂,所有的活都自己干,特别用心。

  傅学军:来看看我的虾。

  记者:个这么大呢?

  傅学军:这就是成品虾。

  记者:这就是你的那个成品虾,现在这种虾,哎呀,抓不住,这种虾就是已经可以销售的了是吗?

  傅学军:对,销售了。

  现在像养到这样程度的虾,现在市场上的价格在20多块钱一斤,那你投入的成本一般11-12块,20块可以卖,还有8块钱的利润。

  记者:就是说它的利润比较高?

  傅学军:嗯。高回报的一个行业。

  南美白对虾,养殖三个多月,长到12厘米左右就可以上市销售。2004年7月傅学军将虾卖给上门来的经销商,赚到了50多万元钱。养殖顺利,销售也不愁,这让傅学军对自己当初的选择更加自信。第二年,他又扩大了养殖规模,准备大干一场。

  2005年,眼看着傅学军的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他就像是中了一个魔咒,倒霉蛋的传言又开始了。

  2005年,舟山市遭遇了台风天气,雨量增大。等台风过后,所有的养殖场都好好的,而长白岛上却传来了一个消息,傅学军的养殖场出事了。

  知情人:太倒霉了。

  记者:太倒霉了?

  知情人:嗯,太倒霉了,运气不好吗,所以说太倒霉了。

  傅学军的养殖场建在岛上地势低的下风口,只要有降水,岛上的积水最终都会流向他的养殖场。所以,整个岛上,就只有傅学军的养殖场受灾。15个虾塘被雨水冲坏了13个,经济损失60多万元。这一下就把他2004年才挣到的50万元,全都赔了进去。

  很多人都说傅学军倒霉,可他心里憋了一股劲。2007年,傅学军又借钱将养殖规模扩大了一倍达到300亩。这一年南美白对虾市场行情特别好,风调雨顺。眼看着就是一个能翻身赚大钱的好年景。可就在5月份,傅学军怎么也没想到因为工人的粗心,有几个池子,遭遇了虾病。尽管损失不大,只有10多万元。可这样的出事频率,让傅学军自己都很无奈。

  傅学军:这个我自己讲,就是我自己的命运,反正就是一生注定,命运注定嘛,有几年钱赚到了,就要有个灾难打垮我。

  妻子:他就是这样,反反复复的。本来很好的,过了两三年,三四年,又出来一个事。就这样。

  2007年,虽然小麻烦不断,但傅学军还是赚了钱。一盘算,还了旧债略有剩余。家里人劝他,折腾了这几年,总是提心吊胆的,还是放弃创业吧。

  姐姐:反正我们也说,还是其他找份工作算了嘛,安稳一点算了嘛,反正人家也都在做,其他的工作都在做嘛,他们也过得很好嘛,是吧?

  即便是所有人都觉得他倒霉,家人也全都劝他放弃,可傅学军却还是坚持自己的选择,并且更加专注投入到这个行业里去。一点也不服输。

  傅学军:只要我既然做了,我这个人就是性格实际上很自信,好像人家做得好,我为什么做不好?有这种心理。

  靠着这股韧劲儿,傅学军挣了钱就投入到养殖场。到2009年,他已经将南美白对虾的养殖面积又扩大了一倍多,发展到了500亩。那年的市场行情好,顺利的话能挣到上百万。家人也高兴,觉得傅学军的好日子终于要来了。

  2009年11月17日,傅学军早上一起来,感到气温突降。他赶紧走到室外,来到虾塘捞虾。一网捞上来,果然9只虾里面有7只已经冻死了。再捞一网,还是没见几只会跳的。

  傅学军:2009年11月中旬,连续三个冷空气影响我们舟山,17号早上,我水温计一看的话,水温只有八摄氏度。赶到池塘边一看这个虾,捞上来基本上全部死掉了。那这一年惨了,还有300吨的虾没有收上来。全部冻死在池塘里面了。

  500亩池塘,本来能收获300多吨鲜活对虾,而且再过5天就会有客户来买。这些南美白对虾凝聚了傅学军太多的心血。

  傅学军:这个反正我自己坐在办公室里面,实际上说也说不出话,一看见虾走出去全部都是死虾,话也不会说,实际上内心就是在掉眼泪一样。

浙江舟山市:“倒霉蛋”屡遭险情后成赚钱高手《致富经》3

  工人:水排出去以后,雪白一片,全都冻死了。雪白一片全是死的虾。哇,都傻了。全傻了。

  知情人:我们也惊呆了,我们看到虾大量的死亡浮在塘的四周,还有中间,反正到处都是,好多好多,我们自己感觉到,这怎么是这样的?这个场面实在是没有经历过,反正无法言语那个场面。场面太惨了。

  大家第一次看到这样的傅学军,他呆坐在椅子上一句话也不说。尽管死了好多的虾,但还是有存活的。妻子葛赛芳,边哭边组织工人在虾塘里抢收。而这时候,天空又下起了雨,这一天格外难熬。

  傅学军的虾塘受灾的事很快在村里传开了。晚上9点多钟,长白岛的村干部,村民,还有他的朋友,都自发性的来到了虾厂。大伙和厂里的工人一起,抢收活虾,处理死虾。

  知情人:我们当时来的时候,看到鱼塘边上都是人,他们这个村庄里的邻居都给他们帮忙了,有的人拉着小车,有的人在抓虾。塘到处都是人。

  记者:那次你知道是吗?

  村民:知道知道。

  记者:你去了吗?

  村民:我,我们群众一般的人都去了。

  记者:村里是自发性的去帮他吗?

  村民:对,自发性的。

  记者:为什么都去啊?

  村民:他主要是人挺好的,觉得他这样亏了这么多,就这样去帮他了。

  村民:他每年在这里养虾,养起来每年出来的钱很多的,每年出4.万5万,给穷人,给老年人每一年都补发给他们的。

  记者:就给村民。

  村民:嗯,村里的群众对他很有信心。

  记者:那你们都是自己去的吗?

  村民:嗯,自愿去的都是,都是自愿去的给他去抢救的。

  160多个人经过连续两天两夜的努力。终于是抢收了80吨南美白对虾。可是冷空气一来,为了安全。通往市区的船班全部停运。在岛上抢收的虾根本运不出去。傅学军这次真的是一点办法都没有了。大家也都觉得这次他挺不过去了。

  知情人:他们两夫妻都哭丧着脸,一声不响的,人家别人都在说这次亏大了。很多人都觉得完了。

  村干事:这个事情已经发生了好几次了。所以说这次的话,我们认为他垮下去了。

  记者:你们没觉得他可能还会重新做起来吗?

  村干事:我们都认为他不能够把企业办下去了,肯定是不行了。

  以前也经历过大大小小的困难,但傅学军都挺过来了。可是这次,他自己都接受不了这个现实。

  傅学军姐姐:他话也不说了,反正是垂头丧气的,很难受的样子,有时候他要哭了,眼泪说说流出来了。看到他这么难受我心里也难受,但又帮不上忙。

  记者:以前见过他这样吗?

  妻子:以前没有的。

  记者:就那天?

  妻子:是的,那天,我是劝他这样的打击,没事,我们以后的路还很长的肯定还要发展的。跟他这样说。

  冷空气过后,尽管大伙帮着挽回了近100万元的损失。但傅学军还是赔进去了近400万元。随后的几天里,傅学军变得沉默寡言,他经常一个人去海边,思考接下来的路要怎么走。

  傅学军:一开始自己内心上,我为什么运气这么差,一开始这么想。后来,自己琢磨琢磨,既然我有这么多的亲戚朋友兄弟来帮忙,我肯定有信心,把这个行业一定要给它做好,做大。再难也要走下去。

  从2004年开始,傅学军创业一直都处于赔了赚,赚了又赔的状态。然而在随后的4年里,他却实现了财富的逆。从一个倒霉蛋,变成了当地的创业牛人。在有的养殖场因为效益不好而放弃养殖的时候,他却能做到效益翻番。

  水产站站长:应该说是,他养殖的时间不是最早,但是发展得比较好。在定海区应该是后起之秀。

  2010年,傅学军一个人先后去了广东省,海南省考察。回来之后,就说要贷款200万元做一件想都不敢想的事。当他把这件事,说给周围人听之后。大伙觉得很不可思议。养殖南美白对虾这么多年来,傅学军已经投入了上千万。而且遭遇冷空气之后又赔了近400万元。现在这个时期已经是负债的状态,怎么还要再借?他到底靠什么来翻身呢?

  村民:他自己说,反正又亏本的时候,就有赚的时候。他这样的。

  记者:他这样说?

  村民:对。说。他说有赔就有赚的时候。

  傅学军为什么会这么自信?难道在这趟外出考察中,他发现了什么稳赚的财富秘密吗?

  2010年,傅学军外出考察时,看到外地有养殖对虾的企业,启用了大棚。依靠购置锅炉加热,给养殖的大棚提供配套热能,能常年保持虾苗棚对虾棚的恒温。傅学军觉得这是个好办法。回来后在政府的帮助下他联系到贷款,筹资200万元开建大棚,为了再次证明自己,傅学军全情投入到自己的虾厂里。

  记者:哦。这就是虾苗。

  傅学军:嗯。

  记者:这虾苗怎么这么小?

  傅学军:这,刚放几天。

  记者:你们买来差不多就是这么大是吗?

  傅学军:比这还要小,买来只有0.5厘米到0.6厘米。

  记者:然后放在这个池子里暂养?

  傅学军:嗯,大棚,一年可以养两茬。第二个。假如下半年,像2009年连续三个冷空气类似的自然灾害,假使大棚搞好,到11月,12月有大棚可以保护。

  大棚不但能抵御气候变化带来的种种危险,还让傅学军找到了另一个生财之道。原先露天养殖,受温度的影响,一年只能养一茬对虾。而扣上大棚之后,可以恒温,一年能养两茬对虾,效益也能增加一倍。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傅学军不断地修正自己,专注对虾养殖。倒霉的事也离他越来越远了。到2013年。傅学军再次扩大养殖规模,将养殖场发展到了650亩,每年能销售对虾300多吨,销售额达到了上千万元。

  长白管理处主任:傅学军的这个塘,是在我们长白岛这块是名列前茅的,无论是规模还是效益,都是可以排在前面的。我个人觉得跟他的肯钻研,肯用心的去做有很大的关系。

 

打印 责任编辑: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