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农产品价格 农业技术 致富信息 农药 电脑知识 搜索 养猪 养牛 养羊
新农网 > 养猪网 > 行业点评 > 2017年生猪价格走势预测

2017年生猪价格走势预测

发布时间:2017-01-04  来源:新农网
摘要:2016年,是历史上的又一个 “金猪”年,这一年猪价的大起大落背后到底是由什么因素推动的?这些因素未来还会给猪市带来哪些影响?这一年养猪人是否赚到了钱?2017年猪价会达到多少钱?未来猪市又会走向何方? 一、2016年猪市创历史“五高一低” 1、历史最高猪价 2016年

  2016年,是历史上的又一个 “金猪”年,这一年猪价的大起大落背后到底是由什么因素推动的?这些因素未来还会给猪市带来哪些影响?这一年养猪人是否赚到了钱?2017年猪价会达到多少钱?未来猪市又会走向何方?

  一、2016年猪市创历史“五高一低”

  1、历史最高猪价

  2016年一年全国外三元生猪均价最高价出现在5月底-6月初,达到21.2元/公斤,最低价在10月15日,低至15.5元/公斤。全年高低价差为5.7元/公斤。

  1-6月猪价直线上涨

  此阶段的猪价从元旦前几天即开始上涨,一路上涨至6月初,猪价从16.9元/公斤,上涨至21.2元/公斤,创造了猪价历史之最高猪价。

  尽管此轮猪价上涨打破了3-5月生猪淡季的魔咒,而是走出与2011年和2015年相似的上涨行情,但是春节后仍然出现了0.5元/公斤左右的下跌小坑。这也给2017年春节提了个醒。

  总结影响此阶段猪价的主要因素有:

  产能下降。全国能繁母猪存栏从2013年开始连续39个月持续下降,2015年全年能繁母猪存栏下降11.4%。为2016年生猪供应的进一步减少打下基础。

  压栏惜售。猪价持续上涨使2016年年后基本就没有出现抛售现象,而是持续的压栏观望,上半年甚至多次出现购买育肥猪进行二次育肥的投机行为,使市场上实际出栏的生猪供应量更加少。

  6-10月下跌阶段

  下跌趋势实际上分为三阶段:跌-稳-跌。

  猪价上涨用了5个月,而在下跌时,仅1个月时间就跌回了1月的价位,累计跌幅近3元/公斤,足可称为是崩塌式下跌。

  进入8月份,由于猪价的快速下跌使部分养殖户恐慌出栏;还有一部分养殖户对中秋、国庆节日怀有期待,选择压栏待价,市场再次出现供应偏紧的局面,猪价小幅反弹后稳定在18.2元/公斤左右有1个月的时间。

  中秋节前一周,崩塌式下跌再次开启,这次在1个月时间里,猪价累计跌幅约2.5元/公斤。

  总结影响此阶段猪价的主要因素有:

  抛售。在猪价持续快速上涨阶段,养殖户大量压栏以及进行二次育肥,导致市场积攒了大量的超大猪,甚至出现超过300斤的“牛猪”,供给承压,消费不振,屠企趁机压价,拉开猪价下滑的序幕。

  天气。7月份的南方台风、洪水、高温等天气影响,使部分地区出现被迫生猪抛售,同时由于灾害使多地生猪遭受损失,促进猪价的触底以及反弹。

  消费。近两年中国的猪肉消费情况与经济形势一样,都处于增长缓慢、不冷不热的状态。秋季消费的相对提升,并不足以抵消供应的增加,只是一定程度减小了下跌的幅度。

  进口。今年前10个月,我国累计进出口猪肉143.3万吨,比2015年同期是增加1.2倍,这里还不包括猪杂碎等其他产品,也无法统计到通过非法渠道进入我国在猪肉数量。

  10-12月触底反弹阶段

  10月15日,全国外三元生猪均价触底,跌至全年最低价15.5元/公斤。之后触底反弹,进入持续上涨阶段,截至12月31日,全国外三元生猪均价涨至17.6元/公斤,累计涨幅2.1元/公斤。

  猪价的持续快速下跌,促进了养殖户的出栏积极性,甚至出现集中出栏,缓解了上半年猪价上涨造成的大量压栏。同时,集中出栏使猪价形成一定的超跌现象,反而抑制了适重猪源的出栏热情,使市场出现短时的供应短缺,进而使东北地区猪价带头出现快速反弹上涨。

  总结影响此阶段猪价的主要因素有:

  供应减少。上一阶段猪价持续下跌使市场上许多大体重生猪恐慌出栏,生猪供应有所下降。

  消费增加。冬季居民饮食习惯会促进猪肉消费量的增加,正式进入猪肉消费旺季,需求有所增加。

  综上来看,2016年对猪价走势产生关键性影响的主要是:供需、市场心理和天气,这将给我们预测2017年猪价带来启发。

  2、历史最高仔猪价

  2016年仔猪价格也创下历史记录,从年初至6月初,仔猪价格从30元/公斤一路直线上涨至53元/公斤,涨幅达到77%。

  而实际上,据可心跟踪数据显示,5月初开始,多地区15公斤外三元仔猪价格已经突破千元大关,广东地区最高价格甚至达到1100元/头,直接导致5个月后出栏成本达到8.0-8.4元/公斤。

  从仔猪价格与生猪出场价格比来看,正常的比值区间在1.5-2.0之间,而2016年全年,仔猪价格与生猪价格的比值基本上在2.0-2.6之间,说明2016年仔猪价格的相对虚高。下半年随着生猪价格的下跌,仔猪价格也呈现一路下跌的态势,但是仔猪价格与生猪价格的比值仍然较往年同期要高得多。

  仔猪价格的居高,一方面使专业育肥户出栏成本增加,大大提升了下半年出栏的盈利风险,另一方面也使得养殖户延迟出栏时间、增加出栏体重以获取更多的利润。

  3、历史最高母猪价

  2016年不仅创造了历史上最高的生猪价格和仔猪价格,同时二元母猪价格也创下了历史新高。年初二元母猪价格在31元/公斤,至6月份,二元母猪价格上涨至39元/公斤,母猪价格虽然在10月份开始出现季节性下调,但始终保持在37-40元/公斤的价格范围内。

  而二元母猪价格与生猪出场价的比值相对正常,甚至略低于历史水平,全年保持在1.7-2.3之间,这说明母猪价格的居高主要原因还是2016年生猪价格的不断攀高,实际上相对于生猪价格,母猪价格还算正常,2016年上半年母猪补栏情况非常少,从8月份开始,补栏母猪开始增加。这意味着从下半年开始,二元母猪存栏开始增加或者是母猪更换增多,无论是哪种推断,都意味着2017年下半年的产能将会增加。

  4、历史最高养猪利润

  2016年全年自繁自养头均养殖利润基本都在500元以上,最高时期达到1000元/头以上,周均自繁自养头均盈利830元/头。自2015年下半年至今的盈利水平已完全覆盖了2013年-2014年的亏损并有盈余。

  5、历史最高猪肉进口量

  2016年1-11月我国猪肉总进口量150.7万吨,同比增加1.2倍;猪杂碎进口135.9万吨,同比增加85.1%。

  进口猪肉就这样突然叩开了中国的大门,汹涌而来,为中国养猪业历史之最再添一笔。

  二、猪周期新变化,下轮上行何时开启?

  去年的年报中,可心曾断言2015年是新周期猪价正式起飞的元年,并预测在疫情平稳、进口猪肉数量不出现激增的情况下,2016年猪价将刷新历史,达到22元/公斤的高度,最高价将出现在7月,下半年生猪供应将会开始增加,猪价出现下调。而实际上2016年猪肉进口量激增120%,且上半年出现严重的压栏以及二次育肥投机行为,直接导致2016年最高价提前一个月出现,且高度在21.2元/公斤,未达到22元的预期。

  1、猪周期新特征——2016年猪市“三怪”

  第一怪:猪价上涨,母猪存栏却在持续减少

  截至2016年11月,全国能繁母猪存栏环比减少0.5%,同比减少3.7%。自2013年8月以来持续下跌长达39个月,中间仅有2016年4月反弹了11万头后又继续探底,同比也连续39个月为负。

  尽管2015年猪价起飞,2016年猪价连涨6个月,创下历史新高,但是能繁母猪存栏量却在持续下降。产能持续收缩对供给端造成的影响其实已经显现。生猪存栏量在2014年到2015年初锐减近4亿头,进入2016年便跌破了3.8亿头。截至2016年11月,生猪总存栏连续36个月同比为负。

  这种母猪存栏下降与生猪价格上涨共存的现象,一方面主要是由于国家环保政策越来越严导致的猪场拆迁禁养造成的,由于环保政策的趋严,无论是规模猪场还是散养户都不得不去顾忌自己猪场所处的位置以及环保政策未来的发展方向,不敢盲目扩建,甚至还要拆出资金来建设符合国家规定的环保设施。

  另一方面仔猪价格、母猪价格高企,使得一部分专业育肥户不敢盲目入市;对本轮猪周期猪价的上涨幅度及持续时间预估不足,对猪周期上涨阶段能维持时间的担心、对2017年猪价将走下坡路的忧虑都阻碍着养殖户的补栏脚步。尽管规模猪场纷纷扩建,但是在高峰退出的也大有人在。

  母猪存栏的恢复缓慢,并未随猪价上涨而回升,将使本轮猪周期长度拉长,形成一个超长周期。

  第二怪:南北倒挂,销区猪价长期低于产区

  一般来说,我国北方地区为传统的生猪主产区,而南方地区则为生猪的主销区,这一点从全国生猪存栏分布及实际南北的猪价走势即可看出。通常情况下,西南、华南地区猪价为全国最高价区,而东北地区则为最低价区,华中地区则与全国均价接近。

  通常来说,南方作为主销区领涨全国,南北价差拉大,然后开启北猪南运,促使北方地区需求增加,北方猪价上涨,南方猪源增多,猪价涨势放缓,南北价差缩小,北猪南运停止。

  然而从今年南北方的猪价走势来看,透露出一下几点信息:

  南方规模化程度提升很快,当地生猪供应以规模场为主,价格相对稳定;

  国内猪肉消费低迷,南方主销区在节假期期间的消费能力有限;

  北方主产区规模化程度仍有待提升,散养户居多,压栏抛售现象较为集中,对行情影响较大。

  第三怪:旺季不旺,猪价不涨反而快速下跌

  2016年行情由一个特点是:淡季不淡,猪价攀高峰;旺季不旺,猪价不涨反而快速落。这样的情况与2007年上半年以及2011都极为相似,但又有所不同。

  2016年上半年与2007年与2011年一样,出现淡季不淡的行情,即消费淡季,猪价却直线上涨,这主要得益于之前一年的母猪产能淘汰,而养殖户的压栏惜售又给2016年上半年的行情加码。

  到了下半年,传统的消费旺季,同时也是冬季仔猪成活率低带来的生猪供应断层时间,却被上半年的压栏和投机给填补了。2016年下半年生猪供应基本提升至2015年同期水平。

  2、周期预测——转入下跌阶段

  2006年1月-2009年11月,历时46个月

  猪价大跌及“蓝耳病”,导致母猪存栏整体大幅下降,猪价大涨。之后受国家政策刺激,母猪存栏快速恢复,产能增加,猪价下跌,完成一轮周期。

  2009年6月启动收储,为猪市打入一针强心剂。

  2010年冬多地发生流行性仔猪腹泻使短期内上市生猪数量大幅减少,推动猪价快速上涨,同时,疫病导致母猪淘汰增加、养户退出增加。猪价上涨后资本进入,投资增加,大量养殖户扩栏,进口肉也有所增加,猪价开始下跌,并出现连续两年的持续亏损。

  2014年4月-正在进行

  从2013年8月开始至2016年11月,能繁母猪存栏连续39个月下降,持续的亏损加上越来越严的环保政策使产能恢复的周期大幅拉长,生猪价格在2016年6月达到21.2元/公斤的高位,局部地区达到22元/公斤。

  2013年8月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大约在5012万头左右,之后开始下降,至2015年11月,母猪存栏相比2013年8月下降23.7%,减少约1186万头。其中,2013年全年能繁母猪存栏累计减少130万头;2014年全年能繁母猪存栏累计减少近650万头;2015年累计减少约488万头;2016年截至11月累计减少约113万头。从中可以看出,母猪的去产能化主要发生在2014年,且在2015年仍在持续进行,这将造成至少连续三年的产能减少。

  截至2016年11月,规模以上定点屠宰企业屠宰量减少2.6%。下半年屠宰量与2015年同期基本持平,这得益于母猪生产效率的提升。至此,可心预测的2014-2016年连续3年的产能减少已经完成。

  2016年全年能繁母猪存栏下降幅度有限,若母猪生产效率保持今年的增长速率,那么2017年的生猪供应总量将同比持平甚至开始增加。再加上今年冬季整个欧亚大陆的暖冬气候,有利于提升冬季育肥猪的成活率,从而保障2017年的生猪供应,因此,可心推断,本轮大周期已到达顶点,2017年开始将进入周期的下降阶段。在无重大疫情的情况下,预计下跌阶段将会维持2-3年,因此下一轮猪周期开启至少是在2019年以后了。

  未来以3-4年为一个周期的大猪周期仍然存在,只是周期的时间将会被拉长,同时在大周期中会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小周期波动。

  3、2017年猪价走势预测

  理论上讲,不稳定价格波动或周期的形成是供给或与需求移动的结果。只有当供给和需求在向同一方向移动相同的数量时,才不会引起价格的变化或不稳定。

  能繁母猪的数量决定着未来约10个月以后的生猪供应量,补栏后备母猪的数量决定了未来约13个月以后的生猪供应量。从2016年全年的能繁母猪存栏变化来看,全年母猪存栏虽有下降,但下降幅度较小。

  2016年能繁母猪年供出栏肥猪数提升10%以上,正是由于母猪生产效率的提升,使得全年生猪供应量同比下降幅度大大减少,同时下半年生猪供应量追平去年同期。因此,我们如果按照往年年均母猪年供需出栏肥猪数量增速来估算的话,2016年母猪的产能淘汰将带来2017年生猪供应量将同比增加0%-1.5%。因此预计2017年猪价将会同比下行,但仍处在较好的盈利区间。

  春节后猪价下跌概率较大,2016年冬季的暖冬气候将会使2017年6-9月生猪供应断层再次缩小,淡季猪价上涨的希望不大。(行情宝)

打印 责任编辑:小招

推广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