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新农网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高梁

高粱锈病

时间:2008-12-12 15:53  来源:  责任编辑:
核心提示:
    症状 高粱抽穗前后开始发病。初在叶片上形成红色或紫色至浅褐色小斑点,后随病原菌的扩展,斑点扩大且在叶片表面形成椭圆形隆起的夏孢子堆,破裂后露出米褐色粉末,即夏孢子。后期在原处形成冬孢子堆,冬孢子堆较黑,外形较夏孢子堆大些。
 
    病原 Puccinia sorghi Schwl称玉米柄锈菌和Puccinia purpurea Cooke称紫柄锈或高粱柄锈菌,均属担子菌亚门真菌。前者参见玉米锈病。P.purpurea夏孢子堆生在叶两面的病斑上,栗褐色,四周有棍棒形或头状侧丝。侧丝褐色。夏孢子近球形或洋梨形,大小24―44×20―29(um),具瘤状细刺,壁暗黄褐色,具5―10个芽孔。冬孢子堆生在叶两面,长1―3(mm),红褐色。冬孢子长椭圆形,大小36―54×24―32(um),顶端圆形,分隔处稍缢缩,侧壁厚2―3um,深褐色。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冬孢子在病残体上、土壤中或其他寄主上越冬。翌年条件适宜时,冬孢子萌发产生担孢子侵入幼叶,形成性子器,后在病斑背面产生锈子器,器内锈孢子飞散传播后在叶片上有水珠时萌发,也从叶片侵入,形成夏孢子堆和夏孢子,夏孢子借气流传播,进行多次再侵染。高粱接近收获时,在产生夏孢子堆的地方,形成冬孢子堆,又以冬孢子越冬。7―8月雨季易发病。

 
 
    更多视频...相关技术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