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新农网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高梁

辽杂11号(高粱)

时间:2008-12-29 14:22  来源:  责任编辑:
核心提示:
    【基本情况】辽杂11号杂交种是以自选不育系7050A与外引恢复系选系148杂交组配而成。7050A不育系是辽宁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于1986年以421B(SPL-132B)为母本,以TAM428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经过多代选择育成7050B;通过多代回交转育育成7050A雄性不育系。目前生产上应用的7050A不育系为A2细胞质。该不育系花药呈乳白色,瘦小干瘪。不育性稳定,一般配合力高,抗2,3号丝黑穗病生理小种,抗叶病,抗倒伏,自身产量高。

     恢复系148是辽宁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于1988年从晋粱五号中选育而来。该恢复系花粉量大,恢复性良好,一般配合力高,抗叶病、抗早、耐涝。

    1990年在海南岛组配成7050A/148杂交组合;1991~1993年参加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产量比较试验。1994年参加省区域试验预备试验,1995年参加省区域试验。1997年参加省生产试验,并在辽宁省的阜新、朝阳、彰武、黑山、北票、辽中、新民、法库、康平、昌图等地及河北、新疆、甘肃等省区进行多点试种;1998年完成生产试验程序。1999年,经辽宁省高粱区试网会同意,向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推荐报审。

    1997年北票市东官乡引种33.3hm2辽杂11号,并在农业站进行了高粱品种的比较试验。在10个参试品种中,7050A/148(即辽杂11号,面积0.047hm2)列第二位,产量10839kg/hm2,比辽杂10号增产19.2%,比沈杂5号增产42.2%。1997年康平县开始试种辽杂11号,表现为高产、抗倒、抗叶病、抗黑穗病和抗蚜虫。比当地主栽种辽杂5号和沈杂5号增产15%~20%,现已成为当地主栽种之一。1998年黑山县开始引种辽杂11号,与当地主栽的沈杂5号和锦杂93相比,辽杂11号既具有与沈杂5号相当的熟期,又有和锦杂93相似的株高和抗倒性,而且在产量和多抗性上有所突破。1998年锦县东花乡试种13.3hm2辽杂11号,平均产量8475kg/hm2,比对照增产15%。  

    【特征特性】该杂交种苗期芽鞘红色,叶色浓绿,苗期生长慢。根藤多,柱头黄色。紫红壳,红粒。穗中散,长纺锤型。叶片数18~20片,较上冲。株高187cm,穗长28.6cm,穗粒重89.6g,千粒重33.9g。

    该杂交种生育期110~115d,属中早熟杂交种,比锦杂93早10~15d,比辽杂10号早10d左右。

    该品种抗叶病,活秆成熟;抗旱,抗涝,抗倒伏;抗蚜虫,抗丝黑穗病。1996~1997年经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用丝黑穗病菌3号生理小种进行鉴定,发病率为零。

    1997年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分析,该品种粗蛋白含量13%,总淀粉含量68.78%,赖氨酸含量0.26%,单宁含量1.49%。该杂交种出米率高,可达80%~85%,角质率低,只有55%,适口性好,籽粒整齐,商品性佳。

    生育期适中,不仅可在辽宁种植,还可以在新疆、内蒙古河套地区、通辽地区,吉林省南部,河北省中北部等地区种植;红粒,淀粉和单宁含量适中,因此是酿酒的好原料,而且鸟害轻;无黑穗病,抗蚜虫,抗叶病,所以农药用量少;根系发达,抗旱抗倒,耐涝;产量潜力大,可获得较好的收益。

1994年参加省区域试验预备试验,平均产量7894.5kg/hm2,居第四位。比对照辽杂1号增产23.9%。1995年区域试验结果:全省平均产量7750.5kg/hm2,比对照锦杂93增产7.2%,比辽杂4号增产0.6%。1996年区域试验结果:全省平均产量7471.5kg/hm2,居第二位,比对照锦杂93增产2.7%,比辽杂4号增产4.2%。两年省区试平均产量7606.5kg/hm2,比对照锦杂93增产4.9%,比辽杂4号增产2.3%。1997年生产试验结果:全省平均6348kg/hm2,居第四位,比对照锦杂93减产1.1%,比辽杂4号增产5.7%(1997年为高温干旱年)。1998年生产试验结果:全省平均7788kg/hm2,比对照锦杂93增产9.6%。两年省生产试验平均7068kg/hm2,比对照锦杂93增产4.3%。  

    【培育者】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地区及技术】芽鞘短,拱土力稍弱,因此,要适当加大播种量;根冀较多,给田间管理造成一定困难。播种时期最好在4月25日~5月5日,要求土壤10cm耕层地温稳定在12℃左右,土壤含水量在15%~20%为宜。 因该杂交种拱土力弱,因此应精细播种:播种深度不宜超过3cm,镇压后覆土厚度为1.5~2.Ocm。播种时用毒谷防治地下害虫,及时防治粘虫和螟虫。因该杂交种植株较矮,且抗倒能力强,所以,应适当加大密度,以105000株/hm2为宜。在植株拔节后一次去除根蘖,如缺苗,可留1~2个分蘖,亦可成熟。施农家肥4500Okg/hm2作底肥、二铵150Kg/hm2作种肥、尿素375kg/hm2作追肥。母、父本行比可为10:2或5:1。5月1日左右即可播种。先播母本,待母本两叶一心时,播I期父本,第I期父本出苗后,播第II期父本。苗期及拔节期及时去除B型株和其它杂株。收获前要在田间去杂2遍。收割后捆成捆、垛成垛,在地里充分晾干后,即可拉回脱粒。母、父本不能同车拉回,不能同场脱粒,以免机械混杂和人为混杂。

    辽宁省昌图县以南、内蒙古南部、河北省中、北部、新疆、甘肃、山西、陕西及青海等省均可种植。                                              
 
    更多视频...相关技术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