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致富信息 农业技术 农产品价格 农业搜索

农药:三因素致吡虫啉货紧价扬

发布时间:2012-02-19 13:23  来源:新农网整理
摘要:农药:三因素致吡虫啉货紧价扬

  最近,国内市场出现了吡虫啉一药难求的现象。许多制剂和复配企业四处托人求购吡虫啉原药,但大多以失望告终。目前96%吡虫啉原药企业报价已从今年一季度时的11.8万元(吨价,下同)提高到目前12.8万元~13万元,因为货源断档,企业有价无货。

  据分析,造成吡虫啉货紧价扬的原因有以下三方面,一是众多吡虫啉原药生产企业因前期原药卖价太低,而原料、运费、劳动力、三废处理等生产成本大增,资金投入和产出倒挂,利润微薄或无利可图而使不少企业停产。二是不少吡虫啉原药生产企业无完整的三废处理设备,国家加大节能减排整治力度后,迫使不少环保不合格的中小企业关闭生产装置,使原药总产能迅速下降。三是依赖进口的吡虫啉中间体德国产咪唑烷每吨提价3000~5000元,日本产乙二胺也大幅度提价,使吡虫啉生产成本迅速飙升,推动吡虫啉原药价格上扬。

  吡虫啉是世界第一大杀虫剂,专利到期后国内从1992年开始研发生产,它的超高效、低毒、安全的属性很快受到市场热捧,使其成为近几年来发展速度最快的一个品种。2003年我国有25家原药生产企业,产能为3240吨/年,2006年原药企业总数达36家,产能达1.5万吨,2010年产能达到2.5万吨,产量约为1.2万吨。通过改进工艺路线,企业生产成本大幅度降低,原药价格也随之由入市初期的100多万元下跌到目前的12万~13万元。

  由于吡虫啉是烟碱类高活性杀虫剂,对蚜虫、叶蝉、飞虱、蓟马有很好的防治作用,一段时间在水稻、麦子、玉米、棉、蔬菜、果树等作物上广为使用,由此产生了严重抗性,制约了其在水稻褐飞虱防治上的使用。近两年通过抗性治理,国内吡虫啉使用量再次增加。1996年以来,吡虫啉的生产快速发展,产能膨胀很快,使其进入恶性竞争阶段。据统计,从1992年至2010年国内有63家企业获得过吡虫啉原药登记证,因登记证过期等原因目前还有23家企业持原药生产有效登记证,但目前仍在坚持生产的原药企业只有江苏常隆、江苏长青、青岛海利尔、山东省联合农药工业有限公司等4~5家,江苏红太阳、江苏克胜、浙江海正、安徽华星、河北威远、福建三农、江苏康鹏等原药生产企业均已停产。江苏长青今年的原药产量都给外商包掉了,江苏常隆原药要到7月下旬才能供货。目前制剂和复配企业很难采购到原药,无米下锅。今年国内市场对吡虫啉制剂的需求在 5000~6000吨左右,原药出口在8000吨左右。按目前国内产量计算,内销和外销缺口将很大。

字号:  | 打印本文 |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