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新农网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蚯蚓

定安部分村民喷药水捉蚯蚓卖钱

时间:2009-08-19 12:12  来源:海南特区报  责任编辑:欣然
核心提示:龙河镇一些村民卖蚯蚓一天能赚100多元,村民称此举导致土地破坏农作物减产;林业公安:将予以制止

  龙河镇一些村民卖蚯蚓一天能赚100多元,村民称此举导致土地破坏农作物减产;林业公安:将予以制止

  核心提示

  每天早晨天没亮就起床,村里的男女老少提着水桶,手里拿着麻袋或肩挑着担子,偷偷摸摸地走进一块块田地里,然后用杀虫剂或除草剂配制成的药水,喷洒在地面上,四五个小时过后,大量的蚯蚓爬到地表透气,被村民捕捉后拿去卖钱……

  4年前,在定安县龙河镇及附近镇,一种以喷洒药水捕捉蚯蚓出售的现象悄然兴起。近几年来,这种现象发展迅速,在当地村民中迅速扩展和蔓延。大量的蚯蚓被村民捉去卖掉。村民称,此举造成的后果是大量的土地因喷洒药水和蚯蚓被捉而板结,局部土地生态遭破坏,农作物的产量锐减。记者罗晓宁 文/图

  记者目击 村民烈日下捕捉蚯蚓

  8月12日上午10时许,烈日当空,太阳暴晒。在定安县龙河镇旧村的约两米高的甘蔗地里,35岁的旧村村民冯维(化名)挥汗如雨。半趴在地上的他,匍匐前行,双手兴奋地从地面上抓起一把10多厘米长的蚯蚓,然后快速地装入另一只手中的麻袋里。不到半个小时,冯维在视力所及的范围内,很快就看不到蚯蚓了。他继续匍匐前行,随后来到另一块相距几米远的土地,只见地面上密密麻麻地爬着粗细长短不一的蚯蚓。

  就在四五个小时之前,这些被人类誉为耕耘土地“大力士”的蚯蚓还生活在地下,由于遭到杀虫剂和除草剂等药水的刺激,只得钻到地表上来透透气。它们光滑的躯体反复地在地面上滚来滚去,有的因痉挛已经蜷缩成了一团。

  一个小时,两个小时,时间过得真快。等到手里的麻袋再也装不进蚯蚓时,冯维才从地上站起来,他掂了掂提在手中的麻袋,里面大概装有七八十斤蚯蚓。冯维满意地点了点头,接着从树荫下推出摩托车,用绳子将麻袋捆绑结实,然后骑着摩托车离开现场。

  另类生意 村民争相捉蚯蚓卖钱

  村民们放着正经的事情不做,干吗要花这么大的力气,专门到甘蔗地里捕捉蚯蚓呢?

  旧村村民冯维一语道破天机,因为有老板出钱大量收购蚯蚓。冯维告诉记者,农村到处都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土地资源,地底下有大量的蚯蚓,农闲时不管男女老少,只要随便花上半天时间,就可捕捉到数十斤蚯蚓,把蚯蚓卖了,一次就能赚到上百元钱。几乎没有任何成本投入的“蚯蚓生意”,比种庄稼或者做小生意都要强得多。

  当地从事中医20多年的吴万丰先生说,在地球上,蚯蚓可谓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神奇礼物,它浑身是宝。蚯蚓俗称曲蟮,中药名称地龙,有解热、镇痉、活络、平喘、降压和利尿等作用。蚯蚓还是耕耘土壤的“大力士”,它可以促进农作物的生长。蚯蚓体内可分泌出一种特殊酶,化解畜禽粪便、生活垃圾、活性污泥和造纸、食品工业的下脚料,消除环境污染。蚯蚓体内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和18种氨基酸,可作为畜禽和水产饲料,取得增产效果。

  商家正是看中了蚯蚓的各种利用价值,特别是药用价值,才花钱大量收购蚯蚓。吴万丰说,4年前干蚯蚓收购价为20元/斤,2007年上涨为30 /斤,现已涨至为70元/斤。在利益的驱使之下,一些村民不惜以破坏生态、牺牲土地和农田资源为代价,大量捕捉蚯蚓来换取一己之私利。

  从事蚯蚓收购生意已4年的定安县龙河镇米筛塘村民小吴说,他们这些小贩以每斤1元多钱收购活蚯蚓,再以2.0-2.2元/斤的价格转手卖给二道贩子,经过初级加工的干蚯蚓,最终以60-70元/斤的价格进入到了省外的中药材厂。

  交易现场 近百人排长队卖蚯蚓

  龙河镇旧村50岁村民冯泉(化名)告诉记者,旧村全村,目前有3处蚯蚓收购点。龙河镇各村庄,现有蚯蚓收购点近50家。男女老少村民不管农忙还是农闲,如果手头缺钱,第一个想到的解决办法就是提着麻袋或水桶,到田地里去捕捉蚯蚓,以此方法来赚钱。每天上午11点左右,外地的客商就会来村里收购蚯蚓。

  8月13日上午11时30分许,在冯泉的带领之下,记者来到了距离龙河镇一公里远的旧村村头。在一棵粗壮的榕树底下,一名身穿红色T恤的30 多岁的中年男子,正低头忙碌地在笔记本上记着什么,他的旁边是两名正在用杆秤过秤的年轻女子。两名女子身后有近百名村民排着长队,都是手提肩挑着正等待卖蚯蚓,其中不乏稚嫩的面孔。

  “70斤,84元;下一个,110斤,132元;下一个,90斤,108元……”一名戴着黑色遮阳帽的年轻女子,不断地向旁边的中年男子报数。记者看到,不断地有村民从中年男子处领取到了“劳动报酬”,紧攥在手里满意地离去。突然,排成长龙的队伍起了不小的骚动,站在前排的一名女村民一下子被人挤倒在地,人群中发出了一阵哄笑声。“不要急不要急,我带着1万多元钱,一分都不会少你们的,大家不要担心。”中年男子说。

  造成后果 土地板结农作物减产

  定安县龙河镇米筛塘村的村民小吴在从事蚯蚓收购前,也曾捕捉蚯蚓出售过。他向记者透露了活捉蚯蚓的全过程。

  在捕捉蚯蚓的前一天晚上须提前做好准备,取一桶水20-30升,放入3-5克左右的杀虫剂或除草剂,配置好药水。第二天天没亮就要早早起床,提着水桶拿上麻袋赶到田地里,将配置好的药水喷洒在地面上,几个小时后,“目标”就会慢慢出现,大量的蚯蚓逐渐地钻到地表透气,然后就开始捕捉蚯蚓。从早晨五六点钟一直忙到11点左右,四五个小时至少抓到70-80斤蚯蚓,按照现在1.2-1.3元/斤的收购价,一个上午就可以赚到近100元钱,有的能赚 100多元钱。

  小吴告诉记者,龙河镇一带大约从3年前兴起这种到田地里捕捉蚯蚓卖钱的行当,发展到现在,一些村庄几乎男女老少都懂得通过喷洒药水来捕捉蚯蚓的方法。

  收购蚯蚓的黄金时段是每年的8月至10月份,由于今年雨水较多,有利于蚯蚓繁殖,龙河镇村民几乎人人参与捕捉蚯蚓,几乎到了“疯狂”的程度。收购商小吴说,他一天可收购活蚯蚓1000斤左右,最多时每天超过2000斤。初级加工10斤活蚯蚓可晒干为一斤干蚯蚓,干蚯蚓现在的市场收购价为70元 /斤,按此计算,他一天的纯收入大概为500-1000元。

  村民大量捕捉蚯蚓,一个必然的恶果就是,大量的田地因喷洒药水而结成板块,土地遭到破坏,水稻枯萎死亡庄稼减产,导致生态失衡。旧村村民冯泉说,“这些影响目前已经显现出来。”

  冯泉随后领着记者来到了他家的甘蔗地。他指着一块块遭药水破坏的蜂巢似的土地告诉记者,3年前他就发现有人偷偷到他家的甘蔗地里喷洒药水捕捉蚯蚓。“以前,这块甘蔗地亩产大约是6吨,但现在减产了一半,连3吨都不到。这就是捉蚯蚓带来的恶果。”冯泉痛心地说。

  林业公安

  将采取措施予以制止

  8月14日上午11时许,在龙河镇旧村村头,8月13日曾前来此处收购蚯蚓的一男两女三名商贩,又准时赶到了这里,开始忙碌起来。记者随后拨打定安县的110报警,61号接线员耐心详细地了解情况之后表示,她会尽快通知龙河派出所民警赶到现场处理。20分钟后,龙河派出所一名负责人带领2名联防队员开车赶到了现场,再次询问情况之后,派出所人员均没有下车,绕了一圈之后开着警车迅速离去。记者从61号接线员处了解到,龙河派出所民警到达现场后之所以未下车做处理,是因为他们不知该如何处理,但他们已经和主管的定安县森林公安分局取得了联系,将问题移交该分局处理。

  记者从61号接线员处随后获知了森林公安分局王局长的联系电话。拨打过去后,对方表示由于保护动物种类太多,他不清楚蚯蚓是否为保护动物,所以须等查询保护名录后才能定夺处理。王局长最后表态:“不管蚯蚓是不是保护动物,它肯定是益虫,是人类的好朋友,大量捕抓蚯蚓的行为,已经对农田和生态造成了不利的影响,林业公安部门通过调查取证,将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对这种行为坚决予以制止。”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用户名: 密码:
    查看所有评论新农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