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致富信息 农业技术 农产品价格 农业搜索 网站地图

东山县鲍鱼产业日渐壮大 渔民有了致富“软黄金”

发布时间:2012-05-31  来源:闽南日报
摘要:笔者在东山县陈城镇歧下村码头看到:放养鲍鱼的海上田园由北向西绵延十几公里,一眼望不到边;运载鲍鱼饵料和采收鲍鱼的几十艘小机动船穿梭在附近的田园港路之间;码头上停靠着来自深圳、广州、福州、厦门等地的大型活水车,正忙着装运一箱箱鲍鱼……

5月28日,笔者在东山县陈城镇歧下村码头看到:放养鲍鱼的海上田园由北向西绵延十几公里,一眼望不到边;运载鲍鱼饵料和采收鲍鱼的几十艘小机动船穿梭在附近的田园港路之间;码头上停靠着来自深圳、广州、福州、厦门等地的大型活水车,正忙着装运一箱箱鲍鱼……

“东山走出了一条以鲍鱼标准化促进产业化,实现增产增效增收的新路子,全县成品鲍产量和鲍鱼苗生产位居全国县级前茅。”东山县海洋与渔业局负责人说,经过几代品种改良,东山县已成为全国鲍鱼主产区之一,养殖范围和形式也从过去的陆上、海湾、沙滩,扩大到岛屿、海上吊养、渔排放养等。全县现有鲍鱼场1618家,养殖面积177万多平方米,年产成品鲍300多万公斤,育鲍鱼苗30亿多只,创产值20亿多元,还带动2万多个劳力就业,带富千家万户。

推行标准化生产

东山“一只鲍鱼”被打造出20亿多元的“软黄金”产业,主要得益于鲍鱼标准化养殖。

鲍鱼素有“海产八珍”之冠称号。由于名贵、价值高,俗称“软黄金”。东山岛位于东海、南海和台湾海峡的交汇处,海域水深潮畅,岛礁众多,是发展鲍鱼养殖的良好场所。东山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获得本地种杂色鲍人工育苗成功,荣获全国科学大会成果奖。90年代大量引进台湾九孔鲍鱼和日本黑鲍育苗和养殖技术,后又引进日本盘鲍和我国北方皱纹盘鲍、与台湾九孔鲍鱼进行杂交培苗,均获得了成功。

近年来,“东山鲍鱼”获评福建省“名牌农产品”;东山鲍鱼养殖区被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总局评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综合标准化示范区”。国家质检总局发布的《关于批准对东山鲍鱼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公告》,对东山鲍鱼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保护品牌包括九孔鲍、杂交鲍、杂色鲍等。

“鲍鱼作为农产品,面临着国内外市场的激烈竞争。农业产业化目标是农业品牌化,农业品牌战略必须以标准化为基础”,东山县领导说。为充分利用海域优势,做大做强鲍鱼产业,近几年,东山县把建设生态旅游岛、发展珍稀名优海产品列入《建设海洋经济强县暨“十二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将鲍鱼养殖融入“蓝色产业”战略格局,通过政策倾斜、资金优惠、技术服务等一系列服务,不断壮大名优品种养殖规模,积极实施《国家级农业产业化综合标准化示范区(东山鲍鱼养殖区)发展规划》等,并与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省水产研究所等单位开展鲍鱼养殖项目的合作与技术交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鲍鱼养殖业标准。

在东山湾从事鲍鱼养殖12年的养鲍大户柳阿光说:“过去,有的养鲍户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和管理,导致养殖区发生病害,产量和品质下降,影响了销路和价格。还好,县、镇政府和有关部门,组织技术力量,以标准为示范,指导鲍鱼标准化生产,及时为养鲍户解决资金、饵料、技术、生产、产品销售等一系列问题。”

“通过示范推广,使鲍鱼养殖周期缩短近一半,每公斤成本下降一二十元,经济效益明显提高”。陈城镇澳角村养鲍户沈林旺说。近几年,遍布东山岛海湾、海区的大小鲍鱼养殖场,有的场年收入多达四五百万元;少则也有上百万元、几十万元。

培育龙头企业

东山县注重发挥龙头企业在鲍鱼标准化建设中的带动作用,选择“闽港”、“逸昌”、“海田”等10多家养鲍场、公司为龙头企业,按标准组织生产,建立中心示范点,不断地将鲍鱼生产技术标准成果,向全县200多家标准化养鲍场推广普及;组织“海魁”、“东协成”等10多家水产加工龙头企业,与国家、省大专院校、科研单位进行技术合作,研究开发金元鲍、鲍鱼罐头、鲍鱼片等10种精深加工新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鲍鱼产品出口大增长。2011年,从东山口岸出口鲍鱼及其鲍鱼产品288批、出口量2574吨、出口值1.2526亿美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64.2%、154%、123%。今年1-4月,鲍鱼及其鲍鱼产品出口量1152吨、出口值4320万美元,又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32.4%、37.5%。

带动相关产业

鲍鱼养殖饲料来源主要是海带、龙须菜等海藻。由于养殖市场需求,沿海的西埔、陈城、杏陈等20多个村的海藻养殖快速发展,养殖面积达到1万多亩。东山鲍鱼产业催生了3万多个劳力就业岗位,带动汽车运输业、塑料网具加工业、养鲍砖椅制造业、旅店餐饮业等20多个相关产业发展。樟塘镇湖尾村计生协会会长、60岁的农民陈武杉带领320名贫困母亲,常年在鲍鱼场采鲍鱼、起鲍苗,一年获得收入达1000万元,人均年收入4万-5万元,个个脱贫致富,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打印 责任编辑: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