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致富信息 农业技术 农产品价格 农业搜索 网站地图

农家女 有骨气 养奶牛 奔富裕

发布时间:2009-03-30  来源:河南日报农村版
摘要:3月19日一大早,春雨淅沥,家住南阳市宛城区金华乡罗营村的村民王玲,一来到她的饲养场,就开始打水、配料、清扫。几年来,这个42岁的农家女依靠养牛带领周边20余户村民共同走上致富路。 2002年,在南阳市城区打工的王玲认识了一个送牛奶的奶农。闲谈中,奶农为

        3月19日一大早,春雨淅沥,家住南阳市宛城区金华乡罗营村的村民王玲,一来到她的饲养场,就开始打水、配料、清扫。几年来,这个42岁的农家女依靠养牛带领周边20余户村民共同走上致富路。

        2002年,在南阳市城区打工的王玲认识了一个送牛奶的奶农。闲谈中,奶农为她算了本经济账,一头奶牛平均年产5000公斤奶,1公斤牛奶能卖2.4元,如果再产一母牛仔,值3500元,扣除饲养成本5000元,净获利7000元到1万元。这对于月收入600元的王玲来说,简直就是天文数字,她决定返乡。

        2002年秋,王玲同丈夫一起到一家奶牛饲养基地,花1.2万元钱买回一头产奶牛,又花1.5万元买回4头母牛仔。她不仅花光了家里的积蓄,又背上1万余元债务。由于那几年丈夫体弱多病,王玲   只有靠自己白天下地割草喂养大牛和小牛,一早一晚走村入户送奶。当时“村村通”还没有普及,王玲送牛奶往往是凌晨4点开始,到早上8点多方送完。伴随着汗水和泪水,她都咬牙挺过来了。

        2006年,王玲家的奶牛增至9头,也逐渐还清了债务。然而,此时奶牛行情却陷入了低谷,一头牛由原来的14500元锐减到5000元~6000元,一头小牛也由原来的7000余元降到几百元。
 
         这时,乡党委书记和妇联的同志先后到王玲家,给予鼓励。在乡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乡政府先后拿出5万余元,购置机器,为王玲解决燃眉之急。

          政府的扶持使王玲看到了希望。她把原来的几头老牛全部卖掉,投资建成容纳100头奶牛的牛舍,开始了二次创业。

         二次创业的王玲深深体会到,船大才能抗风浪,不形成规模,不带动周边的村民参与,就难以取得大的发展。在区、乡两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王玲于2008年10月份建成奶牛专业合作社,吸收会员8家,同时带动周边20余户村民养牛40多头,初步实现120多头的饲养规模。

        2007年,国债项目沼气工程在金华乡普及,王玲率先修了沼气池,并把牛粪无偿支持修沼气的农户。这时,她发现到处乱扔的麦秸既影响村容村貌,又易引发秸秆焚烧,但对饲养户来说,却是难得的资源。她便购置了脱粒机,免费为村民脱麦,把丢弃的麦秸贮存起来作饲料。

        2004年“村村通”工程队开进了王玲所在的村,当时修路的资金不到位,无法继续施工。王玲毅然拿出家里仅有的5000元钱,又动员丈夫出去借了5000元钱,使“村村通”提前通车。

         由于流动资金和场地问题制约奶牛饲养的进一步发展,2008年年底,乡长亲自送来为王玲争取的项目资金5.5万元,村里又积极帮她协调土地6万余平方米。目前,“三色鸽”乳业和“绿白”乳业等知名企业正与王玲洽谈,欲建现代化挤奶站1个,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下一步,我要以入股分红、代养、领养等形式,力争今年突破300头奶牛,3年内发展1000头到2000头奶牛,安排就业人员150人左右。”据王玲透露,今年她计划筹建一个1000立方米的沼气池,以供应周边村民做饭、照明、取暖,沼渣、沼液用来发展无公害农业,实行农林牧沼“四位一体”的发展模式,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多做贡献。

打印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