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致富信息 农业技术 农产品价格 农业搜索 网站地图

海南科技引路 种蕉致富

发布时间:2009-06-05  来源:三农致富网
摘要:他们意识到光靠科学管理技术还是不够的,必须时时把握市场行情,随时为职工提供市场信息服务,以市场指导香蕉管理,促使香蕉适时上市卖好价,赚大钱。
         ——记海南龙江农场三十二队科技服务小组 5年前,龙江农场三十二队尚是一个不怎么出名的香蕉队,职工种蕉面积仅有600多亩,年劳均纯收入不足1万元;5年后,在该队科技服务小组的引导下,职工坚持“学科技、用科技”发展香蕉生产,在土地资源缺乏的情况下,选择到外地承包土地种蕉,使全队种蕉面积迅速扩展到1400亩,职工年劳均纯收入也增至2万多元,成为海南垦区闻名遐迩的小康队。面对如此大的变化,职工们说:“这都是科技服务小组帮了大忙”。 

         用科学技术服务香蕉生产 

         龙江农场三十二队种蕉已有20多年的历史了。以前,职工们对种蕉的科技管理意识不强,技术缺乏,各自为战,大多数都是自己摸索使用土品种、土方法种蕉。1998年,该队引进试管苗香蕉种植以后,职工们由于科学管理技术跟不上,种了两年,单株产量不高,市场价格不好,蕉果质量不优,效益增长不明显。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2000年,该队党支部书记詹海明便组织干部、职工骨干等7人,成立起香蕉科技服务小组。刚开始,许多职工认为香蕉管理没有什么科技可言,只要多施肥、勤出工就可以管好,成立科技服务小组是多此一举。为尽快改变职工这种陈旧、滞后的思想观念,该服务小组首先是到省里聘请有关农业技术专家来队为职工传授香蕉栽培技术管理,让职工既能长知识,又能换脑筋。其次是带领职工到东方、乐东一带的香蕉大产区参观取经,开阔职工眼界。为使职工能够快速掌握香蕉科学管理方法,他们通常采取在每个香蕉生产环节召开一次现场会的做法,到香蕉田实地指导职工施肥、配药、喷药等技术要点。有时,碰到香蕉新病毒侵袭或新农药、肥料上市,他们就通过指派专人到外地学习或在少量香蕉上搞实验的作法,待试验有成效后,才向职工推广使用防治病的农药或新肥料、新技术。例如:香蕉套袋技术,刚开始推广时,职工们一怕工多、二怕成本高,迟迟不敢用,有些用后还反映套袋的香蕉雨后会引起花蕾“发霉”。他们通过实地搞试验以后,发现职工所说的“发霉”,原是水雾沾在花蕾上,不会影响香蕉生长,相反,采取套袋技术管理香蕉不仅果形靓、卖价好,而且单产高,大有赚头,以前没有套袋的香蕉平均单产只有15~17公斤,套袋后香蕉平均单产可达20~25公斤。此后,大家都消除了疑虑,纷纷使用套袋技术管理香蕉。5年来,他们通过一边引进技术,一边不断地结合实践探索新技术,目前已能自己选苗、培育试管苗香蕉种苗,并且培养了一大批香蕉技术管理骨干,使全队职工个个都成了技术能手,为全场其它单位输送了一批技术员。仅近两年,该队就有16位职工被场里其他单位聘请为兼职技术员,月薪高达800~1000元,有30多位职工还凭其过硬的香蕉管理技术,跨区域承包土地种蕉。 

         用市场信息指导香蕉上市 

         2000年,由于国外香蕉搞“恶意倾销”,导致我省遭遇了一场香蕉价格战,许多职工“同市不同运”,早上市的香蕉基本上赚钱,晚上市的香蕉亏得一塌糊涂,最后连几分钱一斤也卖不出。对此,他们意识到光靠科学管理技术还是不够的,必须时时把握市场行情,随时为职工提供市场信息服务,以市场指导香蕉管理,促使香蕉适时上市卖好价,赚大钱。 

         于是,他们一方面是搞好市场调查,每月都主动与北京、哈尔滨、秦皇岛、上海等北方大城市的商贩交流市场信息,通过他们了解当地水果的品种和上市时间,以及国外水果进入国内市场的数量;另一方面是搞好香蕉产期调查,时时关注我国福建、广西、云南、广东“四大产区”的大批量香蕉上市时间,并且每个季节还专门到省内乐东、东方一带的香蕉主产地实地调查生产情况。掌握这方面的信息以后,他们就认真分析香蕉市场走势,以此调整香蕉管理“步骤”,比如在哪个季节该施重肥,哪个季节该粗放管理,错开与省外四大产区和省内主产地的香蕉上市时间,避免价格“碰车”。 

         用扶贫制度带动香蕉产业 

         提起科技服务小组,三十二队两位贫困职工朱允坤和马玉静无不感激地说:“他们可是咱贫困职工的福星啊!” 

         今年59岁的朱允坤是一个只有初小文化的老职工,由于文化程度低,接受能力不强,前几年一直种植1500株香蕉,因为技术跟不上,管理水平差,即使是没有大亏损,但也没赚到钱。为此,他们便把他列为技术扶贫对象,小组长詹海明亲自与他“结对子”,三天两头地往他的香蕉地跑,手把手地教他各个不同环节如何管好香蕉的技能。近3年,他的管理水平大大提高,现在不仅是个技术能手,还受聘为兼职技术员。马玉静是2000年被服务小组列为经济扶贫对象的困难职工。当时,他们了解到她种植香蕉有困难,就先后为她垫资1万多元购买种苗、肥料、农药等生产资料,同时还定时到她的香蕉地指导管理技术。由于技术、资金到位,马玉静当年就实现了脱贫目标,不仅归还了1万多元的欠款,手头上还多出了5位数的存款。近几年来,她年年保持种植1500株香蕉,年年都获得了好收成,仅今年她就赚上2.5万元,并盖起了两层高的“香蕉楼”。 

         通过实施一系列的扶贫制度和科技管理措施,该队职工在科技服务小组的指引下,种蕉的激情越来越高,不仅五边地、零星地、坑沟地全被挖掘使用,就连自家的菜地也改种了香蕉。2005年,该队1400亩香蕉就创纯收入360万元,职工劳均纯收入2.24万元,成了名副其实的小康队。在他们的影响下,附近的生产队和农村也纷纷种起香蕉,该队所在区更是受益最大的单位,全区职工种蕉面积已达3000多亩,年产值1580万元,纯利润上千万元,推动了该场香蕉向产业化发展。
打印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