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致富信息 农业技术 农产品价格 农业搜索 网站地图

农业企业化 农民员工化——磐石市牛心镇食用菌种植园区见闻

发布时间:2013-11-05  来源:中国农业信息网
摘要:金秋十月,磐石市牛心镇食用菌种植园区再获丰收,总面积约20公顷的8个种植基地预计可采摘木耳和滑子蘑500多万袋,产值超过2000万元。

 

  金秋十月,磐石市牛心镇食用菌种植园区再获丰收,总面积约20公顷的8个种植基地预计可采摘木耳和滑子蘑500多万袋,产值超过2000万元。

  日前,记者走进了这个种植园区。

  乱泥屯来了“和泥人”

  牛心镇太河村乱泥屯的一处山坳是该园区的一期项目。二三十座食用菌种植大棚整齐排列,十分壮观。据该镇产业办负责人介绍,这里过去可不是这样。

  事情还要从回乡创业的韩焕虎说起。他今年47岁,在北京还经营着一家与网络技术有关的公司,是乱泥屯考出去的第一个大学生。带领乡亲们致富是他多年以来的愿望。

  一次回家探亲时,韩焕虎发现村里有不少人在种植食用菌,但收益都不理想。调查发现,原来是小农思想在作祟。当食用菌行情好的时候大家相互提防、压价,行情不好的时候就各扫门前雪、相互看笑话。不仅经营规模上不去、挣不到钱,乡亲们的感情也冷淡了许多。

  韩焕虎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决心搅和一下这滩“乱泥”。2012年,他带着200多万元资金,回到家乡注册了吉林省冠华食用菌有限公司。

  拆掉旧棚雇菌农

  在韩焕虎创业之初,很多人建议他采取目前比较成熟的“公司+农户”的模式。就是充分利用各家各户的原有的食用菌大棚开展分散种植,然后再由企业进行统一收购销售。这样菌农销售稳定,企业又可以从中挣取差价。

  但韩焕虎没有这样做。他以每亩1000元的价格,将各种植户的土地承包过来并拆掉原有的菌棚,然后再兴建园区发展集中种植,还以3万元到6万元的年薪雇他们到园区工作。

  这一举动让很多人不理解。有的说这是资源浪费,还有的说他这是在做面子工程,“都是食用菌,在哪里种不都是一样?”

  韩焕虎自有他的道理:“菌棚分散不方便管理是一方面,重要的是,过去种植食用菌是当地人的副业,可有可无,自然就不会花十分心思去琢磨。受雇后,种植食用菌就成了他们的主业,这个转变必然会促使责任心的提升。”

  按点上下班 农民成高管

  据统计,如今已经有180多人在这个食用菌种植园区常年工作。他们的身份已经由农民变成了农业产业工人,必须遵守园区的各项规章制度。比如每天要按时上下班,还要早晚开两次例会等等。

  “这里的人不缺乏技术,少的是经营和管理知识。”谈到这样做的初衷,韩焕虎说,“我更希望乡亲们能在我这里学到东西,将来都能走出去开创自己的事业。”

  园区建成以后,这里发生了很多可喜变化。由于分工被进一步细化,过去“抓全面”的农民们有了不同工种,在很短时间里就历练出了很多“专家”;过去各自为战的种植户们,如今有了利益共同体,相互合作帮忙,关系比以前更加亲密;园区统一了种植品种、技术和产品销售,在种植规模迅速扩大的同时,利润也随之成倍增加。

  更难能可贵的是,一些在园区中担任过中层干部的农民,已经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经营和管理经验,并成为该企业在牛心镇虎龙村兴建的二期项目的高层管理者。

 

打印 责任编辑: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