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致富信息 农业技术 农产品价格 农业搜索 网站地图

冯丽颖:养牛走上致富路

发布时间:2009-05-27  来源:中国妇女网
摘要:她和丈夫待在牛舍的时间更多,对这些牛的饲养更精心,观察更仔细,发现些许细微的变化,就及时调配草、料、饮水,对病牛及时用药。就这样,经过五个月的精心饲喂,他们饲养的第一批牛出栏了,这批牛收入了8万多元,扣除一切成本和死伤两头牛赔掉的钱,纯收入六千多元,

  冯丽颖是辽宁省阜新市彰武县前福兴地乡徐家村人,今年三十一岁。2000年的时候,她怀着对新生活的无限憧憬,嫁到了现在居住的村子——王家屯。丈夫是家里的独子,却是村子里出了名能吃苦耐劳、勤劳肯干的年轻人。婚后的她继续在村小学做幼儿教师,利用闲暇时间帮丈夫干些农活,和同龄的农村家庭相比,生活也算可以。冯丽颖有一对可爱的儿女,勤劳的丈夫,上有知情懂礼的公婆,一家人和睦相处,其乐融融,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
  
  日子过得虽说充实,可她和丈夫却总觉得单纯依靠种植业只能维持基本生活,无法真正实现致富增收。作为青年人,就应该有创业的精神,也要有承担风险的勇气,但是却苦于没有项目。于是,几年来,冯丽颖和丈夫一直寻找着致富的门路,在村党支部实施农业结构调整的带动下,以及经过认真的市场调查和几天几夜的思索之后,她毅然辞掉了村小的幼师工作,决定回家养牛。冯丽颖和丈夫一拍即合,就这样,他们走上了饲养肉用牛的创业之路。
  
  2006年秋,冯丽颖和丈夫一起用积攒的1万元钱建起了120平米的牛舍,又用筹集来的5万元钱购买了24头架子牛,开始了肉牛养殖。由于是第一次养殖肉牛,他们有的只是满腔热情和创业的信心,对于养殖肉牛的技术,却只局限于书本,于是,为了养好牛,她和丈夫每天早起晚睡,配饲料、粉碎秸秆、打扫牛舍,精心饲喂,并且一有时间就到牛舍观察牛的习性、状态。即便这样,在架子牛刚刚上栏半个月,添加酒糟的时候,由于没有经验,还是有一头牛因为膨胀病死了,没过多久,又有一头牛腿骨摔坏不能饲养,只好卖掉。当时,这两件事对她和丈夫的打击很大,因为刚刚开始养牛,还没有品尝到辛苦创业的果实,却在创业的路上连连受挫。一时,周围的邻居、亲友也纷纷劝说不要养了,一没经验,二没技术,别等把几年的积蓄赔光了才后悔,干脆把牛卖掉,少赔一些,老老实实种地算了。可冯丽颖和丈夫并不甘心,背后,她不知掉了多少眼泪,那些日子人也一下子瘦了许多,苦心积攒的钱就这样赔掉,着实让人心疼,刚刚开始的创业之路就这样断掉,她更不甘心。是啊,人生哪能一帆风顺,想要成就一番事业,哪能经不起一点挫折。就这样,牛的死伤,并没有使她和丈夫失去养牛的信心,反而更坚定了他们要养好牛的信念。他们决定继续养下去,还要养好,她和丈夫待在牛舍的时间更多,对这些牛的饲养更精心,观察更仔细,发现些许细微的变化,就及时调配草、料、饮水,对病牛及时用药。就这样,经过五个月的精心饲喂,他们饲养的第一批牛出栏了,这批牛收入了8万多元,扣除一切成本和死伤两头牛赔掉的钱,纯收入六千多元,虽说初次养牛的成果不是很大,却给他们增强了继续养下去的信心。
  
  2007年5月份,冯丽颖家的第二批26头架子牛又上栏了,经过精心饲养,现在这些牛个个长势喜人,预计到年底就能够带来不错的收入,而且,在她的带动下,王家屯已经有5户养起了肉用牛。

  饮水思源。冯丽颖认为青年人之所以敢于打破农民靠天吃饭的观念,敢于带头发展致富项目,并取得成功,与党的富民政策和大力号召是分不开的。近几年,党和国家给予农民的优惠越来越多,向农业倾斜的力度越来越大,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崭新面貌正逐步呈现在广大农民面前。这也使冯丽颖对自己的美好明天,养牛发家致富的美好愿望更加信心百倍。

打印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