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致富信息 农业技术 农产品价格 农业搜索 网站地图

“余老板”种桑养蚕致富

发布时间:2009-07-17  来源:宜宾公众网
摘要:在单守余的示范带动下,全村农民的养蚕收入从2001年35万元增加到2005年8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0年1950元增加到 2005年3060元;年养蚕收入上万元的农户有13户。2003年11月,单守余被评为高县首批“农村优秀人才”;2005年1月被评为“宜宾市农村优秀人才”。
         高县庆符镇水鸭村单守余,因他的小名叫“余倌”,且在养鱼,所以乡亲们都亲热地叫他“余(鱼)老板”。人称“余老板”的单守余只有初中文化,今年 41岁,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民。可他却凭借聪慧的头脑、创新的精神,硬是走出了一条致富路,并带动周围群众摆脱贫困走向小康、奔向富裕。 

         单守余在村里可算得上是个大忙人。他从1995年开始酿酒,并将酒糟用于喂猪;承包占地30余亩王家湾水库养鱼,后又买车跑运输,每年纯收入五六万元。2001年,村里推广“一步成园”,很多人不愿干:“当年栽桑当年见效,哄鬼哟!”单守余却准备把自家的20多亩地全部栽桑。他的爱人第一个站出来反对:“人家都不愿意搞,你何必去冒这个风险?你又不是没得事干,更不是日子过不下去!”左邻右舍的“好心人”也来劝他:“你把地都种桑了,哪得苞谷来喂猪呀?干不得哟!”可单守余就是固执己见:“正因为我日子过得去,我才要冒这个险,先干起来,看看能不能给乡亲们闯出一条路子来。”他硬是不顾家人的反对,带头把自己的20多亩地全部栽上了“一步成园”,并且当年就取得了明显成效:养蚕收入从往年的1800元猛增到5000多元。单守余终于得到家人的理解和认可,乡亲们也从他身上看到了希望,对单守余翘起大拇指:“还是你精灵!”他给乡亲们鼓劲说:“这个事情干得,糟了你找我!”在单守余的带动和影响下,第二年周围十几家农户就栽了 200余亩“一步成园”,就连曾经反对他搞“一步成园”的邻居单中林也把自己的土地种满了桑――现在该户季养蚕 5-6张,年收入1万元以上。全村“一步成园”因此得以顺利推广,短短三年就新发展了1570亩。 

         单守余还通过认真学习、刻苦钻研、反复实践,掌握了一套规范化的科学养蚕技术,养蚕效益一年比一年好: 2003年养蚕32张,收入 1.6万元,2004年养蚕40张,收入2.2万元,2005年养蚕62张,收入3.8万元,2006年春夏两季养蚕32张,收入2.1万元,全年5季蚕茧收入可达4.5万元。同时,他实行标准化、省力化饲养,茧子质量好,单产已达40公斤以上,并将自己的养蚕“秘方”无偿传授给周围群众;综合利用资源,将桑渣和蚕粪用作鱼饲料,既节约了成本又增加了效益――每年养鱼收入均在1.5-2万元,加上跑运输、开加工厂和养猪收入,全年总收入可达10万余元,人均2万元。在单守余的示范带动下,全村农民的养蚕收入从2001年35万元增加到2005年8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0年1950元增加到 2005年3060元;年养蚕收入上万元的农户有13户。2003年11月,单守余被评为高县首批“农村优秀人才”;2005年1月被评为“宜宾市农村优秀人才”。 

         先富起来的单守余非常热心公益事业。为了方便群众出行,1993年,单守余通过协商调换、赔偿土地,并出资2万余元,硬是将公路从大地湾修到了水鸭村7组,让3个组70多户农户直接受益;今年,单守余又出资1万余元、动员受益户出土地,把公路从水鸭村7组修到了王家湾水库。全条路总长2公里,受益群众近100户。“我个人富了不算富,要大家一起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大家的事,也是我们每个老百姓的事,我们别无选择,只有携起手来共同把自己的事办好,把家乡建设好。”单守余在接受笔者采访时,一席话令在场的人感叹不已:真不愧为新时代的新型农民!
打印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