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致富信息 农业技术 农产品价格 农业搜索 网站地图

四川内江:返乡创业青年邓平的致富经

发布时间:2016-11-25  来源:中国劳动保障新闻网
摘要:邓平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娃,1979年出生于内江市市中区伏龙镇大屋冲村四社。他家庭贫寒,祖祖辈辈都是农民。他1995年在伏龙镇初级中学毕业,1997年开始到广州打工生活,一干就十多年。

 

  内江市市中区伏龙镇青年邓平返乡创业种反季节蔬菜水果,年利润70万元。

  邓平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娃,1979年出生于内江市市中区伏龙镇大屋冲村四社。他家庭贫寒,祖祖辈辈都是农民。他1995年在伏龙镇初级中学毕业,1997年开始到广州打工生活,一干就十多年。

  邓平对种地有不一样的理解,这种理解来自于一次偶然的启发。2007年,他所在公司组织外出旅游,其中有一个农产品采摘活动。当时,他们去了一个农业园区采摘西瓜,他跟当地农民聊天得知了让他无比惊讶的一件事。他问那瓜农一亩地可以产多少西瓜,瓜农告诉他一万斤。“天啦!一万斤?!”他以为自己听错了,于是再次确认。“没错,就是一万斤。种得好的可以达一万二三。”不了解农业的可能对这个数字没有什么概念。但是出身农村的邓平当时想:四川老家也种西瓜,露天种植收成好的话一千斤。为什么差距这么大?这是怎么做到的?后来,他通过了解才知道,人为创造植物生长条件是关键。比方说温度、湿度、肥水、光照、病虫害管理。温度由大棚调控,湿度及肥水用滴灌技术,不但湿度可控,还节约劳动力。这些才是高产的关键,还可提前上市。虽然硬件投入会高一些,但保守一些的算法,产品按均价一块一斤计算减去投入,相当于每亩净利5000元以上。

  相比传统农业靠天吃饭模式,差距实在太大。传统农业有太多弊端,天干旱无收,雨水太多也无收,还有一个最为致命的因素就是即使遇上了丰收年,由于集中上市,供大于求,价格普遍偏低,有时会低得血本无归!做反季节蔬菜水果,提前上市,科学种植才是农业的出路,这就是邓平所理解的,所以他决定放弃稳定的工作回乡创业。

  凡事都不是一帆风顺的。2008年,邓平不顾家人和朋友的反对,毅然放弃工作回乡重新扛起锄头务农。在别人看来,他就是一个脑壳发卡的疯子。他在广州虽然不算有多好的前途,毕竟比起他自己老家来说有份稳定的收入,除了养家外还有一定的富余。很多人,包括亲戚朋友都会问他:“回家创业会有多大发展呢?在我们这个靠天吃饭的农村,难道靠种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就能养活一家人?”

  不被人理解是可怕的,但邓平内心是强大的。现在他都还记得朋友跟他说过的一句话:“要想富修公路,要想穷种大棚”。至于这句话是怎么来的当时他还真不理解。第一年,他信心满满地承包了30亩地建起了大棚,种起了比露地西瓜早一两个月、价格贵一倍的麒麟西瓜。这种瓜口感好,但皮薄不耐长途运输,外地的麒麟瓜很难运来当地市场,相对来说也是优势,所以邓平选择了种这个品种。但是第一年很快就印证了他朋友说过的那句话,由于技术不够,管理不到位,差不多快要成熟时瓜苗全部死亡,当年颗粒无收。他很失望,但不绝望。现在他明白了种大棚为什么穷,关键在于技术。开弓没有回头箭,找到了失败原因就得攻破难关。他跑去请教了很多专业人士,觉得还不够。听说浙江有朋友种这个经验丰富,他就专程跑去浙江,到田间学习了半年,终于在第二年种植成功。当年差不多净利润20万元。目前其种植面积百余亩,年利七十万元左右。

  2015年,邓平在当地政府农技人员的指导下,创新了种植模式,进行西瓜与迟熟的苦瓜等反季蔬菜间种,初试成功。

  2016年3月,邓平在伏龙镇大屋冲村成立了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前期承包土地140亩左右,准备逐年扩大反季蔬菜种植面积,在政府的支持下建立一个现代化蔬菜种植产业园,在提高土地利用率的同时解决周边更多剩余劳动力就业,并为周边农户提供先进种植技术,走上共同富裕。

 

打印 责任编辑: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