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致富信息 农业技术 农产品价格 农业搜索 网站地图

云南丽江古城:从偶然喝的一口水中发现的商机

发布时间:2013-04-07  来源:央视网
摘要:从偶然喝的一口水中发现的商机(图)

 

云南丽江古城:从偶然喝的一口水中发现的商机

  这里是云南省丽江市的丽江古城,他叫沈恒林,人送外号“沈疯子”。

  2006年以前,沈恒林在当地开一家年营业额只有二三十万元的小旅馆,2007年他突然转行开了旅行社。虽然入行很晚,但他采取了一个与行业潜规则对着干的办法,只用三个月时间就把营业额做到了700万元!接着他再次发力,一年时间就成为业界公认的龙头老大。

  沈恒林是个很会“借势”的人。转行之后,人们都难以相信他能旗开得胜,而他却是靠着一个揭露行业黑幕的人,在很短的时间就做到丽江第一。

  和仕林:绝对的第一,从客流量、收入各方面,超出第二名很多。

  接着,沈恒林二次借势发力,只凭十万元,就撬动了一千多万元的财富!

  张之洛:以前我们都是讨论如何生存,后来开会都是如何让我们的收入达到几千万。

  2012年,靠着一口水,他竟然又发现了商机,短短一年时间就增收500多万!

  邓玮:虽然他经常说自己是个二百五,但我们都知道他是真的很聪明的。

  从2006年开始,沈恒林三次出手,三次满载而归,快速积累千万资产,他究竟是怎么做到的呢?

  邓玮:他是个理想主义,我们都活在他的理想里。

  2006年之前,沈恒林在丽江开了家小客栈,每年收入只有二、三十万。可到了2006年,他突然花了100多万,承包下了丽江最值钱的一个地盘,说要开旅游公司!

  和仕林:这个地方是我们古城主要的一个入口,也就是在古城的北门。

  记者:这个位置好么?

  和仕林:这个位置是最好的一个位置,因为古城主要的客流量入口都是从这个入口。

  记者:这个位置有多少客流量?

  和仕林:应该每天至少有一万人的流量,多的时候每天的流量应该在十万左右。

  原来,丽江的游客数量巨大,全市仅去年一年,就接待游客1599.1万人次,而且其中相当一大部分,都是没有报团的散客,这让沈恒林觉得做旅游有钱赚。可是他又担心,刚开业没有客人来报名,于是他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因为这个办法,沈恒林彻底打开了局面,并且在三个月之后,以700万的营业额,一下子就做到了丽江散客旅游的第一名!

  和仕林:第一,绝对的第一。超出第二名很多。

  邓玮:后来好多客人参加了我们的行程,都说其实我们应该再涨点价,你这个价格还可以再高点。

  不仅做到了第一,客人还要求主动涨价!沈恒林这匹黑马的出现,迅速震惊了整个丽江旅游业。最让人震惊的是,沈恒林所有的突飞猛进,竟然都是因为一个人的帮助,而这个人,却是个因为揭露行业黑幕而出名的人。

  和仕林:非常不喜欢他,就是要赶出去,或者打他。

  邓玮:是说在街上打他,有一些人要威胁他。

  可是,沈恒林看到这个人,却很兴奋!并且一定要把他请到丽江来,一起开公司。恰恰也是因为有了这个人,沈恒林才能在三个月内,以700多万的营业额,迅速做到丽江第一。这个人到底是谁呢?

  王志:他们到底怎么赚钱?

  邬敬民:从购物,从自费,从强迫,逼着你花钱。

  王志:卖一瓶这个你们能拿多少回扣?

  邬敬民:一般的行规,我们只能拿百分之十,但是购物点他提供的是百分之四十到五十。

  他就是邬敬民,深圳导游。2006年,邬敬民第一个站出来,揭露旅游行业的种种黑幕,还出版了一本详细讲述旅游业黑幕的书《叫我如何不宰你》,快速登上书店的排行榜。这让很多游客都认识了这位揭黑导游,其中最激动的,还要数沈恒林。

  沈恒林:那时候我比较兴奋,我要说的很多东西,已经被他在中央电视台说了,肯定会有很多听众看到这个节目。

  原来,沈恒林正在筹备的旅游公司,之所以迟迟没有开业,就是因为担心没名气,客源不多。可当沈恒林发现了邬敬民,他知道自己的救星来了。

  沈恒林:至少让游客对邬敬民产生信任,这个人是不可能骗你的就是想借这个影响力,来拉拢客人。

  2006年9月,邬敬民第一次来了丽江。第一天,沈恒林丝毫没提合作的事儿,而是先给邬敬民过了个生日。

  邬敬民:那天晚上我都不知道,一点思想准备都没有,就弄一个大蛋糕过来。那么多年就没这样过过生日。

  邬敬民很感动,与沈恒林敞开心扉聊了一夜。聊完之后,俩人决定联手。

  邬敬民:我就是一把枪,狙击枪,高杀伤力的,但是需要人来用。我自己不会用,我到处乱打会出问题。

  沈恒林:他应该是一个战前冲锋的将军,我应该是那个元帅。

  首先,沈恒林要把邬敬民的“名人效应”打出去。他把“邬敬民”这三个字,直接用小石子刻在了公司大门口,让游客一进门,就看到他的名字。进到店里,游客还能看到屏幕上循环播放着邬敬民接受采访的电视节目。

  沈恒林:基本上如果没有这个节目的话,很多人就嫌贵,而且你说的不是太清楚。如果有这种很有冲击力的东西,很多人一看,不用太说服就会参加我们的团。

  在邬敬民的建议下,沈恒林专门定制了200多套冲锋衣,免费借给上玉龙雪山的游客穿,这样就替游客省下了到山上再租衣服的一笔费用。就连去高原地区需要的氧气筒,他们也在出发之前,就先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提供给游客。

  沈恒林:其实这是一种惊喜。我们的团费和服务费已经赚了钱了,那么我们赚了大的,就应该给客人贴补一点小的,然后让他感受到整个品质的过程。

  记者:好像他们的费用要比其他公司的高。

  邬敬民:我们把它们放在前台,我们建议游客先从我们这儿买,20块钱一瓶,如果用不了的话,拿回来,原价退款。

  记者:这么大的氧气在景区一般卖多少钱一瓶?

  邬敬民:60左右,玉龙雪山在山底下大概40,如果到山顶上就60。

  “名人效应”、地理位置优越,加上小细节的雕琢,让沈恒林的公司自从2007年“五一”开业,就客源不断,只用了短短三个月,就以每天接待散客200多人,做到了丽江散客营业额和人数的第一名。

  邓玮:他经常跟我们说,只要能做到100%,就不要做到99%。虽然他自己经常说自己是个二百五,但我们知道他还是真的很聪明的。

  主持人:沈恒林原本在丽江开一家小客栈,2006年转行做起了散客旅游,靠一个揭露行业黑幕的人,他3个月就做到了营业额第一。随着调查的深入,记者又发现了一件事,当年沈恒林精心策划了一次活动,结果连他自己都没想到,他只用了十万块钱,就赢得了一千多万的回报!

  画面中这位正在唱歌的人,叫拉松尼玛。拉松尼玛是沈恒林公司的一名藏族领队,他此时带领的游客,来自广东、广西、贵州和山东等十多个不同的省份,却都有一个相同的身份:他们都是单身。

  张伟威:因为我报的这个团是童话单身嘛。那我是单身嘛。

  记者:单身又能怎么样呢?

  张伟威:我想找个女朋友嘛。

  记者:你们当时都是这么想的么?

  刘玲:是啊,我要找男朋友

  游客:我要找女朋友。

  这些游客参加的“单身俱乐部”,就是沈恒林创办的。报名的条件之一,就是游客本人必须是单身。

  沈恒林:比如说明天我们同样的有一个单身团,有一个非单身团,那么这个单身的人,哪怕我们要贵10%,这个单身的人他有99%的几率,要参加这个单身团。

  与其他旅行团不同,沈恒林把“单身俱乐部”的路线,安排在了著名的景色优美,却不通公路的“雨崩村”。

  记者:有没有人因为这个在一块了呢?

  沈恒林:基本上,每个月都会有。

  雨崩村每年的游客只有一万人左右,而这当中沈恒林的一个“单身俱乐部”就占到了其中的三千人,仅这一条线路,每年就能给他带来400万的营业额。

  但其实,在2009年,沈恒林设计的这条雨崩线路刚刚开通时,根本没有人听说过,更不要说来报名了,公司也因为资金周转不开而面临危机。可后来,沈恒林只用了十万块钱,就扭转了整个事情的局面,给公司创造了一千多万的营业额!

  张之洛:公司的转折就是从09年的件事开始的。之前我们开会都是讨论怎么生存下去,之后开会都在商量赚几个一千万。

  邓玮:现在有些客人说,我就是看到你们09年的时候有一个环游西部,我花了两天上班时间开看这个贴,把我的心都勾动了,一定要来丽江找我们。

  2009年夏天,沈恒林就是像这样,怀里揣着十万元钱,带了十个员工,发动四辆车,打算一路从云南开到西藏,再玩到新疆。在公司门口合影之后,他们出发了。

  然而就在其他人白天玩的尽兴,晚上爬上床呼呼大睡之后,沈恒林和公司的员工张之洛,却悄悄爬起来,做了另外一件事儿。

  张之洛:基本上都是晚上更新,白天在路上,晚上照片筛选一下,修剪一下,文字组织一下,上上去。

  原来,2009年,为了扭转公司的经营状况,沈恒林准备策划一次从云南到新疆的长途旅行,再让人把照片发到网上,给公司做一做宣传,活动的名字就叫“环游西部60天”。这个计划一提出来,所有人都觉得沈恒林又“疯”了。

  张之洛:公司里很多人认为这不靠谱,我们纯粹的把地图摊开,中国地图的西部就这么走一圈,很多人都觉得这是不可思议的行为,怎么可能?当时谁心里都没底。

  尽管觉得心里没底,员工们还是跟着沈恒林出发了。十五天后,就在他们刚刚进入西藏的阿里地区,让所有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张之洛:初期也没有想到有多大的影响,但是我记得我们走到阿里的时候,在猫扑的帖子已经有40万了,大家都很带劲。

  40万的点击量,就连沈恒林自己都没想到!让他更没有想到的是,三个月后,帖子竟然被各大知名网站竞相转载,点击量累计达到了100多万次!

  邓玮:有一些客人说,我上班的时候,两天都没有好好上班,就在看这个帖子。

  张之洛:很多人说我可以放弃有名的卫视不看,我要看这个。

  这100多万的点击量,一下子让沈恒林的公司出了名。到了2009年的8、9月份,来报名的游客猛的从每个月只有一千多人人,一下子涨到了每月6000人!从那以后,网络也成了沈恒林宣传公司的主要阵地。

  张之洛:他们来的时候,都是冲着网上了解这个公司,才来报的名。

  刘玲:在网上、微博上都有,在微博上很多驴友给他们好评,所以我们就来了。

  主持人:沈恒林入行很晚,但他靠一个揭露行业黑幕的人,3个月时间就在高手如云的丽江旅游界打出了名气,接着又通过一次精心策划的活动,用10万元博来一千万元的营业额,成为行业龙头。然而记者接着调查时,又有了不寻常的发现,2011年,沈恒林竟然从一种山泉水中,发现了新的商机,为此,他一年又赚了500万元!

  沈恒林是个追求生活品质的人,就连平常生活中喝的水,他都只喝一种从香格里拉生产的矿泉水,走到哪里都带着那种水。

  邓玮:特别重视,出去吃饭或者什么都要自己带水,我必须拿这个水来喝,这个确实已经成为一种特质了。

  对香格里拉的水的特殊偏爱,让沈恒林一直想寻找一种同质量的水,自己建一个矿泉水厂,生产高品质的矿泉水。2011年,在带客人去香格里拉途中,沈恒林路过香格里拉的吉仁村,村长把他带到了河边,竟然请他俯下身去,喝一口河里的水。只尝了一口,这水就把沈恒林惊住了。

  沈恒林:他告诉我们,香格里拉最好的水在他的家乡,结果过来一尝,这个水的味道特别神奇,又冷又有甜味,就跟我想找的那种水的感觉是一样的。

  可这回,水是找到了,沈恒林却遇到了一个大难题。

  沈恒林:后来我找了一个做过矿泉水的人预算,他说最大的是砸广告的费用,没有几个亿做不了,他说给我算了一笔账,只做云南省就要一个亿。

  沈恒林单纯想做矿泉水的梦想,就这样被一个亿的广告费现实地打败了。可他又想用这水做点儿事,他能做什么呢?

  沈恒林左思右想,最后他决定,干脆在这水里养鱼!

  沈恒林:做水的花需要过亿,但是做鱼起步,人家给我50万就可以启动。

  用本打算给人喝的水来养鱼,这事儿在村里从来没人敢做过。

  六斤:我们山沟里面,关注不够,没有人注意到这个水具体是什么样的水。

  而且,沈恒林还要把这从香格里拉养的鱼,卖回到丽江去!

  沈恒林:丽江的市场本身就比较大,丽江的话三文鱼的销量每天在三千斤以上,而丽江本地的三文鱼只有几百斤,大部分的鱼都是靠外来的。

  决定养鱼之后的两个月,沈恒林经历了人生当中最累的一段时间,因为他必须要顺着河流,一直向上,找到水的源头。

  沈恒林:我们必须找到泉眼,才知道这水安不安全,你要知道这水的来源在哪里,汇集成水,万一有杂志掺进来,这鱼就死光了。

  记者:下面的水全部是从这个泉眼流出来的吗?看起来太平静了。

  沈恒林在距离水源地200米的地方,建了80个池子,开始养鱼。然而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丽江的虹鳟鱼市场竞争异常激烈,饭店里虹鳟鱼的售价,已经三四年没有涨过了,利润空间非常低。

  张明权:基本上虹鳟在30块钱的批发价,金鳟可能35这样子,在餐厅里他们就卖39和68。

  在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沈恒林为了把鱼肉的品质做到极致,竟然还自己主动提高了养育成本!他把鱼苗和饲料,全部换成丹麦和美国进口的。单这两项,就给沈恒林增加了至少10%的成本,这多出来的成本沈恒林是怎么赚回来的呢?

  沈恒林:主要是在自己的饭店里卖。如果我用高成本养出来的鱼拿去给市场上卖,跟低成本养出来的鱼一个价的话,我是非常吃亏的。

  说做就做,2012年4月,沈恒林的饭店在丽江开张了,店里卖的,就是用在香格里拉发现的水,养出来的鱼。

  沈恒林:如果我自己养的话,我的成本可以控制在20块钱以内,我卖一个40块钱,我的利润就非常好,有50%以上的毛利。

  张明权:一月份应该在我们餐厅就有将近5000斤的销售量,而且一月份在丽江是一个淡季。

  现在,沈恒林的旅游公司加上饭店,每年的营业额已经达到了4000万!

 

打印 责任编辑: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