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新农网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高梁

锦杂高粱新品种

时间:2008-12-12 15:53  来源:  责任编辑:
核心提示:
    锦杂100

    锦州农业科学院以外引不育系 7050A为母本、以自选恢复系9544为父本杂交组配而成。2001年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4年通过全国高粱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该品种生育期126天,株高175.6厘米,穗长29.4厘米,紧穗纺锤形。籽粒橙黄色,千粒重28.2克,籽粒淀粉含量78.76%,粗蛋白含量12.3%,赖氨酸含量0.26%,单宁含量0.12%,出米率达85%,适口性好,籽粒整齐,商品性好。1998~1999年辽宁省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61.7公斤,比对照锦杂93增产16.5%。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23.6公斤,比锦杂93增产13.5%;2001~2002年全国区试平均亩产550.5公斤,比对照锦杂93增产13.7%。抗叶部病害,活秆成熟,抗旱抗捞、抗倒伏,较抗蚜虫、高抗丝黑穗病。

    栽培要点:该品种播种期在4月25日到5月15日,土壤10厘米地温稳定在12℃,土壤含水量15%~20%为宜。精细播种,播种深度不宜超过3厘米;镇压后覆土厚度1.5~2厘米。为确保高产应多施农肥,每亩施口肥15~20公斤以氮、磷、钾复合肥为好,拔节期追尿素20~25公斤。播种时用毒谷防治地下害虫,及时防治黏虫和螟虫。每亩适宜密度为7000株。最佳收获期在蜡熟末期。

    适宜地区:辽宁及河北承德、唐山、秦皇岛和山西忻州地区。锦杂101

    锦州农业科学院以自选不育系375A为母本、以外引恢复系LR9198为父本杂交组配而成。2002年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生育期131天,株高240厘米,穗长34.喱米,中紧穗长纺锤形。籽粒白色,千粒重32.4克,角质率53%,出米率80%,白米,籽粒淀粉含量76.38%,蛋白质含量11.5%,赖氨酸含量 0.25%,单宁含量0.043%,适口性好,籽粒整齐,商品性好。高抗叶部病害,活秆成熟,高抗丝黑穗病,自然发病率为0。抗旱性强,较抗蚜虫。1999~2000年参加辽宁省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14.9公斤,比对照锦杂93增产12.6%。2001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58.1公斤,比对照锦杂93增产16.8%。在锦州和葫芦岛地区18个乡镇进行多点示范和试种,亩产在522~619公斤。

    栽培要点:锦杂101是中晚熟品种,喜肥水,应选择中等以上肥力的不干旱、不易涝的地块种植。通常播种期在4月25日到5月15日,要求土壤10厘米地温稳定在 12℃左右,土壤含水量15%~20%为宜。要抓住墒情及时早播,尽可能做到一次播种保全苗。播种时用毒谷防治地下害虫,及时防治黏虫和螟虫。每亩种植密度为 6500株。为保证高产,每亩应施优质农肥 3000公斤做底肥,用氮、磷、钾复合肥15~20公斤做种肥;拔节期追施尿素20~25公斤。最佳收获期在蜡熟末期。

    适宜地区:锦杂101适宜在锦州、葫芦岛、阜新和朝阳南部及铁岭、营口等地区种植。锦杂102

    锦州农业科学院以自选不育系9阻7A为母本、以自选恢复系9544为父本杂交组配而成。2003年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生育期127天,属中晚熟品种,株高18喱米,穗长32.6厘米,中紧穗纺锤形,单穗粒重86.2克。籽粒橙红色,千粒重31.2克,籽粒淀粉含量76.18%,蛋白质含量11.50%,赖氨酸含量0.26%,单宁含量0.12%,出米率80%以上,适口性奸,米质优,是典型的多抗品种;通常亩产500公斤以上,抗叶部病害,活秆成熟,抗倒伏,抗丝黑穗病,自然发病率为0。2001~2002年辽宁省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49.5公斤,比对照锦杂93增产11.5%。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46.9公斤,比对照锦杂93增产6.2%。

    栽培要点:该品种播种期在4月25日到 5月15日,要求土壤10厘米地温稳定在12℃左右,土壤含水量15%~20%为宜。精细播种,播种深度不宜超过3厘米,镇压后覆土厚度为1.5~2厘米。播种时用毒谷防治地下害虫,及时防治黏虫和螟虫。每亩适宜密度为7000株。为保证高产应多施农肥,每亩施口肥15~25公斤以氮、磷、钾复合肥为好;拔节期追尿素20~25公斤。最佳收获期在蜡熟末期。

    适宜地区:锦杂102适宜在锦州、葫芦岛、阜新和朝阳南部及铁岭、营口等地区种植。锦杂103

    锦州农业科学院以不育系232EA为母本、以恢复系858为父本杂交组配而成,2005年通过全国高粱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该品种生育期130天,株高191.5厘米,穗长8.7厘米,中紧穗纺锤形,红壳红粒,单穗粒重81.5克,千粒重32.0克,籽粒淀粉含量78.64%,粗蛋白含量9.73%,赖氨酸含量0.26%,单宁含量0.06%。高产稳产、抗逆性强、适应性广。通常亩产500公斤以上。2003~2004年全国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36.8公斤,比对照锦杂93增产7.5%。2004年全国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17.7公斤,比锦杂93增产8.4%。2003~2004年在锦州、阜新、葫芦岛、朝阳及秦皇岛等地区大面积开发示范平均亩产530公斤,比当地主栽品种锦杂93、沈杂5号平均增产11.2%和13.5%。

    栽培要点:该品种播种期在4月25日到5月15日,要求土壤10厘米地温稳定在12℃左右,土壤含冰量15%~20%为宜。精细播种,播种浓度不宜超过3厘米,镇压后覆土厚度为1.5~2厘米,播种时用毒谷防地下害虫,及时防治黏虫和螟虫。每亩适宜密度在6470~7000株。为了确保高产应多施农肥,每亩施口肥15~20公斤以氮、磷、钾复合肥为好,拔节期追施尿素20~25公斤。最佳收获期在蜡熟末期。

    适宜地区:锦杂103适宜在辽宁各地及河北秦皇岛、承德、唐山和山西忻州等地区种植。
     
    更多视频...相关技术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