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致富信息 农业技术 农产品价格 农业搜索 网站地图

丁俊华:巧练"空手道"养貉致富

发布时间:2009-10-21  来源:冀州市委宣传部
摘要:现在,貉子存栏已经到了700多只。今年春天,通过优胜劣汰,他卖掉了300只貉子,毛收入挣了 12万元。虽然还住在简易房内,但他们一心致富的脚步却没有停下来。丁俊华高兴的告诉笔者:"400多只幼貉就要出栏了,按眼下的行情,卖12万不成问题,所有的投资和成本不仅能全部

      "没有技术俺请师傅,没有资金俺去借,没有劳力俺雇人。"就是靠着这股子"借"劲儿,冀州市小寨乡农民丁俊华、朱丽国夫妇实现了从无到有的巨变,从一个庄稼户变成了三乡五里闻名的养貉专业户。

      在小寨乡东王村冀码路南侧,笔者见到了丁俊华的貉子养殖园。在一排排的速生杨荫凉处,养殖笼子一字排开。慵懒欲睡的貉子见到陌生人,个个活蹦乱跳。丁俊华告诉笔者,貉子比较容易管理,一年只需防疫两次,技术风险较小,皮毛价格始终比较稳定,一张成品皮(长90cm)就可以买到 400-600元,刨去成本,每张皮子最少可挣300元钱。但是,投入比较大,皮毛色泽和质地也很关键,主要难题就是饲料的配方,只要搭配科学、合理,养貉子增收前景十分看好。

      穷则思变。丁俊华深有感触地说,首先该变的得是头脑。没有养貉时,他就不满足"老婆孩子热炕头"的传统生活方式。每年冬闲时,他都要外出打工,干的都是泥瓦匠、搬运工等一类的力气活。看着那些老板们,他心里就不"舒服",就产生致富的渴望。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辛集打工时,听说一个老太太 6只貉子,一年挣了4万元。听在耳边,热在心里。他骑车50多里从工地赶到老太太家。丁俊华的诚意感动了老人家,"养貉经"只字不露地传授给了他。说起来容易干起来难。"一没钱,二没技术,三没劳力。"丁俊华语气沉重的说,"那时可愁坏了。"到底养貉行不行?丁俊华又踏上了考察之旅。从唐山到肃宁,再到枣强大营。一路走来,他既了解了养貉技术,又了解了销售市场。这回,他可"铁"了心。

      俗话说,没有胆子吃不了卷子。借,瞅准了的事,冒再大风险也得干。就这样,凭着这股子闯劲儿,从村里租来了10亩地,从亲戚那借来了20 万元,又从肃宁县邵庄乡借来了师傅。就这样,去年秋天,在师傅的帮助下,他一次投入12万元从辛集购入了300只貉子(200只母貉,100只公貉),又在师傅的帮助下,精心研制出了自己的饲料配方。

      苦尽甘来。丁俊华告诉笔者,经过繁育,现在,貉子存栏已经到了700多只。今年春天,通过优胜劣汰,他卖掉了300只貉子,毛收入挣了 12万元。虽然还住在简易房内,但他们一心致富的脚步却没有停下来。丁俊华高兴的告诉笔者:"400多只幼貉就要出栏了,按眼下的行情,卖12万不成问题,所有的投资和成本不仅能全部收回来,还能挣几万元呢。"同时,朱丽国也高兴地说:"明年,我们准备把养殖规模扩大到500只(400只母貉,100只公貉),争取获得更大的效益。"

打印 责任编辑:admin